评论:好莱坞无心打造爱情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2月14日18:14 新浪娱乐
今天是“情人节”,北京的影院给我们约会的情人、爱人们准备的约会影片是既乏好情节又无真工夫的《霹雳天使》(Charlie’s Angels),而在造梦工厂的所在地美国,情人们也只好去与食人恶魔汉尼(Hannibal)拔约会了。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的爱情电影到底是怎么了?浪漫的爱情曾经是好来坞影片里不可或缺的元素,不仅在爱情片中如此,在所有其它类型的影片里,编导们也总是不忘从中加点爱情佐料。而如今,就像鲍勃-迪伦那首歌唱的:《事情已改变》。
在如今这个青春男星们主宰票房的年代,在所谓的爱情片里,好来坞的编导们像追逐圣杯一样追逐的东西是性而不是爱。当然也有如1999年的《托马斯-克隆事件》(Thomas Crown Affair)这样偶尔的例外,但绝大多数情形是,好来坞的制片人对金钱投注的目光比爱情要多得多。在如今的影片里,触目可见的都是性,浪漫的求爱过程似乎都给省略了。现在的所谓浪漫爱情喜剧很难让人想起上世纪的那些经典爱情喜剧片。在这个玩世不恭的年代里,人们想必是很难再全身心地爱上哪怕一次?
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的《卧虎藏龙》的编剧之一詹姆斯-萨姆斯(James Schamus)说:“爱情电影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影片结束时让相爱的双方结合在一起,另一种则是让他们分开。所以,不管选择哪一种结局,你都很难说它是最合理的。”
在所有经典爱情电影经常使用的爱情“元素”中,只有奇巧的相遇这一点被保留了下来。但要让现在的观众相信那种即时爆发出来的火一般的激情,光凭巧遇是远远不够的。编剧们经常忽略人物的性格,而过多地将感情交由影片中主人公们的奇遇来催化。例如在刚公映即获全美票房榜首位置的《婚礼策划人》(The WeddingPlanner)一片里,马休-麦康纳(Matthew McConaughey)为了拯救自身缺乏爱情的婚礼策划人詹妮弗-洛佩兹(Jennifer Lopez)而不断牵强地与她的生活发生重叠交叉。这部影片之所以取得不俗的票房,完全多亏了洛佩兹的明星效应。若无这一点,其俗气的情节、乏力的爱情呈现都使得该片不配获得如此的追捧。
在三、四十年代的爱情片里,爱情本身的魔力可以说俯拾皆是。但如今的男主角们都骄傲得如同公鸡,不屑暴露出像汉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在《卡萨布兰卡》里表露出来的那种自怜。在那个时期的影片里,爱情的力量是可以超越一切阻隔的。在1947年的影片《幽灵与缪尔夫人》(The Ghost and Mrs. Muir)里,吉妮-蒂尔妮(Gene Tierney)饰演的寡妇缪尔夫人遇到了雷克斯-哈里森(Rex Harrison)饰演的英俊鬼魂,由于鬼魂想将缪尔夫人从房子里吓走的企图难以实现,他们便日久生情。这部影片并非爱情喜剧,但其超越生死的恋情却极为催人泪下。类似的影片还有1939年版的《呼啸山庄》。而90年代的《人鬼情未了》(Ghost)也因公然追求这种隔世恋情而尤为引人注目。
所有最成功的银幕恋情都少不了某种难以逾越的障碍。在厄内斯特-鲁比什(Ernst Lubitsch)1940年导演的经典影片《街角的书店》(The Shop Around TheCorner)里,因工作而彼此厌恶的詹姆斯-斯图尔特(James Stewart)与玛格丽特-苏拉文(Margaret Sullavan)是怎样堕入情网的?(汤姆-汉克斯与梅格-瑞安1998年的翻拍版本《网上情缘》(You’ve Got mail)相比于原版本而言只能说是赝品。)在1954年版的《情归巴黎》(Sabrina)里,汉弗莱-鲍嘉如何能够与亲兄弟威廉-霍尔顿(William Holden)争夺已成为明星的昔日的灰姑娘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在1946年的《吉尔达》(Gilda)里,格林-福特(Glenn Ford)如何夺回已经与老板结婚的丽塔-海华斯(Rita Hayworth)?但在1999年的《美国馅饼》(American Pie)里,我们只见到杰森-比格斯(Jason Biggs)对着馅饼手淫,在上周刚公映的《拯救西尔弗曼》(Saving Silverman)里,此君又堕入了一位坏女人的情网。只有情欲,而不见爱情?
当然,无论是在现实生活里,还是在艺术作品中,曲折的爱情都是最吸引人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卧虎藏龙》这样一部功夫片却被视为近来最好的爱情故事之一。在《卧虎藏龙》里,守着江湖誓言的周润发难以与心上人杨紫琼共赴婚床,为此,两人都忍受着巨大的内心苦痛。使得该片成为卓越的爱情影片的部分原因也许是它遵循的某种哲理,就像编剧萨姆斯说的,“周润发的角色可以说这样的话:‘我宁愿做鬼也不愿没有你而独赴天堂。’这不是随便说的话,而是情之所至的肺腑之言。”
由于片面追求某种完美的结局,现今爱情影片的浪漫因素因而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很少有人会从一个爱情故事里空手而归。为爱情,为事业,人们总要求得到点什么。就像汉弗莱为了某种更伟大的事业而在《卡萨布兰卡》里放弃英格丽-鲍曼那样,即使它并不很合理。当然,现今的爱情片里也不会出现像贝蒂-戴维斯(BetteDavis)在1942年的《Now, Voyager》中所做的那样,对失败者给予某种温柔的怜悯。最接近于“一段情”式的给出了不完美结局的爱情影片莫过于1995年的《廊桥遗梦》了。在那部影片里,梅里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让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在“上天也在为我们哭泣”般的暴雨里离去了。
爱情是不死的,电影里的爱情也一样。《廊桥遗梦》是一段夭折了的爱情,但它却说破了人们某种价值或道德观念的改变。现如今,我们的价值观改变得多了。就像今年的“情人节”,银幕上的最佳情人已变成食人恶魔汉尼拔-莱克特(HannibalLector)和FBI侦探克拉蕾斯-斯塔琳(Clarice Starling)了。(萧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