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白岩松:教科书用语+民间俚语?(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2月27日11:19 每日新报
在时下的电视圈里,论起主持人的知名度,白岩松也算是个腕了。即使是好多人不认同(比如我),白岩松自己也早就这么觉着了,看他坐在电视机前一脸庄严地教训观众,你就该想到这小子真是底气十足了。再加上有了那本销量不错的《痛并快乐着》,白岩松似乎就差谁再加封他个“天下无敌手”的名头了。其实他在快乐地做着主持人的时候,也时不时地“痛”着。
看白岩松主持的节目,你要是留心一下就会发现,他的主持好像什么都不缺,但琢磨一下又会发现,有一样东西他缺了,那就是真诚。开头的时候,他说的话都尽量让自己显得很有水平,最起码他自己觉着是很有水平。很一般的一件事,他偏要整几个专业术语很浓的词汇,再配上看上去有些力度的手势,借以显示出他的果敢及与众不同。后来电视里的主持人都学着亲和观众了,他那一套板着面孔教训孙子似的玩意儿当然就没人买账了。本来嘛,谁都活得挺不容易,在单位看领导的脸子那是没办法的事,回家了凭什么再看你小子装蒜?在媒体的讨伐声中,白岩松便把那些土得掉渣的词汇时不时地搬出来套弄一下。主持奥运会比赛的时候,他又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激动地流泪,并声称这是自己心声的流露。我不能否认白岩松的眼泪是发自心底的,但一个大男人跑到亿万人民面前去表白一种东西毕竟是幼稚了点,说得难听些,那其实就是做作,用一个时尚点的词概括,就是“作秀”。
靠着这样的“作秀”,他像是很“老百姓”了,偏偏这种装出来的“老百姓”是一锅夹生饭,而白主持演技又不佳,看了就更让人难受。他本人其实也挺遭罪,因为他“老百姓”着的同时,还不忘“整词儿”,整得让人感到云山雾罩的。后来让白主持吓怕了,我就不再看《东方时空》了,不幸的是白主持又不主持《东方时空》了,好像是他眼下还没有固定的栏目吧?他在中央台的几个栏目里到处客串,你要是哪天不留神,他一下子就会从随便哪个节目里“串”出来,还是操着那很教科书般的用语,再配上民间俚语,让你觉得这位年纪轻轻的白岩松同志真是顽固得可以。
白岩松看似坚硬的外表其实挺脆弱,说得更实在些,这小子是心虚。是去年的事吧?王朔写文章骂他虚假的时候,他那一贯说别人时显得万分厉害的铁嘴却没声了。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白主持不屑搭理王朔,由着“王臭嘴”骂去吧,人家既然骂了金庸,骂了巴金,骂了鲁迅,顺路骂骂他白岩松也说明他是有“身份”的人,像我等平民百姓,花钱请人家骂,人家还懒得动嘴呢。谁曾想白岩松的功力还是欠点火候,到后来竟自己跑出来,说除非王朔骂他妈,否则他一概“骂不还口”。王朔胆子再大也不能不尊敬人家老人罢,都是读过几本书的人,他当然就偃旗息鼓了。
白岩松新近的一次“脆弱”是表现在对待“错别字”的问题上,人家大学语言教师朱永锴批评他读错字时,他偏就能底气十足地说出“我从不认为没有错别字的文章会是一篇好文章。”
乖乖,这老兄能说出这话该有多好的心理素质呀,这样的高论真应该让报社和电视台的领导们都好好听听,免得咱们不小心错了个把字他们就揪着小辫子不放,又是张榜公布又是罚款两元的。有白岩松同志这样的同道人给咱们撑腰,还怕什么?
那篇消息有这样一段话挺有意思,在此不妨转录一下:在采访时,白岩松一听“读错字”的事就来气。他先是推托说,“他这指的是《东方时空》,我现在已经离开了《东方时空》了。”当记者指出朱永锴也点了他的名时,白岩松说:“我过去是有些语言问题,但现在我已经通过播音员资格考核了。”
听听,这样的论调多像他“回击”王朔的用语啊……(郝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