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娱乐圈不缺女明星 只缺女艺术家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3月08日21:00 北京晚报
置身娱乐圈的一大好处就是放眼四周常常美女如云,魔鬼身材外加一张张随潮流而变的魔术脸,娱乐圈给人的最初印象就剩下了两个字“养眼”。这也难怪,除了一茬茬女明星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不久又迅即枯萎,能够肩扛智慧与美貌大旗转战沙场的女性在娱乐圈中实属稀缺,而操纵美女在台前跳舞的那根线大都牢牢地捏在有智慧的男人手里。女作家、女导演、女制片实在乏善可陈。在“三八”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会突然感慨艺术玫瑰难再铿锵。
以前并非如此。早些时候,我们在作家堆里会想起点起小桔灯的冰心、热情的丁玲、哀婉狡黠的张爱玲、走到沙漠里头都走不出自己的三毛,而今我们只会想起硬往时尚堆儿里扎的池莉、张抗抗,还有放弃了早期的敏感忧郁,将内心的放纵与冷静的审视也同时丧失殆尽,宁愿做羊群里的羊的陈染,她的那种平静在她尚未年老之时过早来临。当然还有一堆贴上美女标签的作家以及急着把小说改成电视剧换钱用的三流女作家。
影视剧方面也大致如此。执导《北京你早》的才女张暖忻斯人已逝,这个最有感受力又最有爱心的女导演是艺术玫瑰中最独特的一枝。宁瀛在《警察故事》、《找乐》扬威东京电影节后,又因过于个性化而难为发行商所接受的《夏日暖洋洋》迟迟得不到公众的见证。李少红则收起了当初带着一帮孩子吃苦耐劳去拍最不招人待见的儿童片的热情,转向为古典的精致和哲学上的深刻。从早期的《红粉》、中期的《雷雨》、近期的《大明宫词》到正在拍摄的《橘子红了》,对压抑人性的关注一直是她的主题。至于更为小众的话剧领域,简直就剩以《生死场》刚刚起步的田沁鑫单打独斗了。
女制作人方面最成功的在台湾。杨佩佩已成为古装电视剧的成功招牌,她对演员的任用几乎就可以说是“造星”。而张艾嘉在电影及歌唱上的努力也同样值得我们尊敬,除了《碧云天》等一连串金马奖是她演艺成功的见证之外,她将个人的坎坷与艺术的表达融会贯通在《某年某月某一天》、《新同居时代》、《心动》等电影里,从而创造了一个更丰满的人生。
娱乐圈从不缺少女明星,缺的只是女艺术家。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明星首先需要的是美貌,然而美丽是上天赐予,不用自己努力付出,而女艺术家是需要有所作为的。有所作为必当承担寂寞、艰苦,还有百般努力之后可能一无所得的风险,最严重的你还会成为常人眼中的神经病,偏执狂。在病人与美人之间,美女们想了想,还是当明星吧。
艺术玫瑰何日再开放?本报记者 满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