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和几个旧日同学瞎聊,人家问我最近有什么片子好推荐,我挠得头都烂了,终于说:“看《垂直极限》吧,那片子还讲了点关于选择的东东。”至于其它,我实在是懒得说,也说不出来。不知为什么,近来的一系列所谓中外大片,于我都是羽毛拂过僵尸般毫无感觉----言情言到沟里,搞笑搞得无奈,夸张也夸得没脑似的(上面三个形容词分别适用《我知女人心》、《特务迷城》和《漫画风云》),如果给我选择10次,我会再看9次《小鸡快跑》和1次《花样年华》,毕竟前者曾在无聊的长夜里给予我好几串银铃般的笑声和对于往昔童 心的无限怀念,后者则天天督促我赶在广州的夏天来临前炮制一身惊世骇俗的花旗袍。
至于曾勾得本报两位金牌评论员都流出澎湃泪水的《刮痧》,恕我道出被骗的感觉----我曾和一猛男买了高价票费了高价汽油心急火燎地赶去天河影城受教育流眼泪,结果落幕后该猛男一边擦泪一边咬住嘴唇猛打方向盘,半天才对我说了两句话。头一句是:“你真是铁石心肠!”第二句是:“郑晓龙光顾着煽情,梁家辉饰演的男主角根本不真实!”我看了他半天,说:“然。”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近些天,甚至近半年来看的电影越来越不能给我感动。我试着一遍一遍地看《云中漫步》,看《飘》,甚至看《恐龙》,再趁热打铁拉过《卧虎藏龙》一看,结果可想而知是独自郁闷。一个横贯东西的新生事物都会带来两种截然的反映:喜欢它的人会夸它中西合璧左右逢源旷古绝今曲径通幽,而厌恶它的人则嫌它不三不四不伦不类人五人六怪里怪气。这个现象基本上和纯粹的艺术扯不上,反而和评判艺术的人群是否掌权有着微妙的关系。不管怎么说,《卧虎藏龙》也获了10项提名,李安从一个到处筹钱找米下锅的背运乡党,一跃成为勇创奥斯卡禁地的VIP娇客;章子怡也从《我的父亲母亲》深不见底的大山里跑出来,一举站在了镁光灯交错的国际影坛最前沿。从前她羡慕赵薇窜红得太快,如今轮到赵薇羡慕她了。你可以说李安创造了《卧虎藏龙》,但你更清楚是《卧虎藏龙》成就了李安。《卧虎藏龙》突破了作为一部在华语地区司空见惯的武侠片的局限,烘托出一片我不上天堂谁上天堂的热烈氛围。从这点上说,已经是莫大的成功。
如果没有李安,估计暂时奥斯卡也不会想到用华语宣布一道获奖名单这个天公地道的提议来(尽管全世界华人群的数量巨大,尽管也相信诸位关心国际电影的大爷们英语水平直逼本报的金牌翻译王X山),可就是由于这个,高高在上的奥斯卡和华语电影开始透出那么点亲来。
这已经不容易。(南方都市报/任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