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日作家出版社的王宝生兄交我校看一部书稿,是被媒体炒作过的《大宅门》。我对国产电视剧素有成见,我料定根据剧本写成的长篇小说《大宅门》也好不到哪里去。想不到我错了,刚读了两页,我就被这个戏吸引住了,我不能不说,这是一出难得的好戏!
故事从清光绪年间讲起,以北京一个卖药兼行医的大宅门的历史变迁为主干,讲述了一群人的恩怨沧桑。这类故事在中外影视作品中很多见,要有自己的特色,不与其他同类影片雷同,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宅门》却能标新立异,把故事说得精彩纷呈,每一集都有悬念,真应了“既在意表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句老话。
好的故事自然有好的人物,《大宅门》人物众多,商人、医生、王爷、贝勒、格格、太监、姑娘、媳妇、丫头、仆妇、管家、妓女、地痞、姨太太、唱戏的、牧师、日本人……虽不可能个个鲜活,但一些主要人物是栩栩如生,非常有特点的。就拿大宅门白氏一家说,真应了“龙生九子,各个不同”的话,一人一个样。特别是白文氏、颖宇、景琪、杨九红,因重场戏多,性格更如浮雕一般清晰(像白文氏摘匾、颖宇服毒等戏,简直够得上惊心动魄)。其他次要一点儿的人物也很生动。作者熟悉他笔下所有的人,驾驭他们就如活动十个手指头一样自如,每个人到时候干什么,怎么表现,说什么话,都切合各自的身份个性。而且写出了人物的复杂:白文氏是个很识大体的女人,但因为嫌杨九红曾沦落风尘,就死活不认这个儿媳,还抢走了她的孩子,给杨的心理造成伤害,使她后来也做出了同样的事;景琪有任侠仗义的一面,也有冷酷自大的一面,注定他必然是个视女人为玩物的人;颖宇浪荡了一辈子,简直不可救药,但在民族大义问题上,却毫不含糊,终于用生命捍卫了人的尊严……这又让我想起了“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句话。
《大宅门》的可贵,不仅在于写了宅门的变迁、人物的命运,还在于透过大宅门写了历史,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庚子事变、辛亥革命、张勋复辟、五四运动、革命军北伐、卢沟桥事变……这些近现代有名的事件,戏里或隐或显都有反映,都对宅门构成影响。国家兴亡和家庭、个人是这么直接地发生着关系,人们的生活、思想不得不跟着时世的变化而调整,显示了作者具有的历史眼光。我读罢前二十集,又迫不及待地读了后二十集,感觉也是在读史,不仅是读一部家族史,也是在读一部北京史,一部长达四十年的濡染着血泪的中国近现代史。
我还无缘与本书作者郭宝昌先生相识,听宝生说,郭先生就是在北京一个闻名的大宅门里长大的,从小就听老辈絮絮叨叨讲宅门里的故事,难得他有心,都记住了。他酝酿这部作品已达四十年。今天他终于自编自导,把这些故事原汁原味地端了出来,他讲得好,讲得有声有色、细腻传神,给了我们一个大惊喜。我们在得到满足后,惟有向他深致谢意。《水浒》里的林教头误入白虎堂,差点儿惹来杀身之祸,我误入《大宅门》,得到的却是好多天的快乐。我欢迎这样的“误入”,但愿这样的“误入”越多越好。谭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