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戏了多年了,什么《戏说乾隆》、《康熙微服私访记》,就连《雍正王朝》也在“戏说”之列。从某一情节来看,似乎有些小道理,但从整体来说,无非是吊小市民的胃口,有愚弄老百姓之嫌,严格地说就是有意歪曲历史。笔者赞成李默然的说法,“反映历史的影视剧首要条件是忠于历史。”
蔡东藩写了上起秦汉,下至民国的中国历朝11部演义,共1040回。他是“以正史为纲,务求确凿,以轶事为纬,不尚虚证”。对正史权衡事理择善而从,对诨史轶闻,有可旁证的则采纳,子虚乌有则舍弃。其态度可说很认真严谨,试问眼前这些“戏说”戏中,哪一部能做到呢?我们看到的一些作品好像是哈哈镜,把诸多历史人物都照得变了形。康熙、乾隆如地下有灵,一定会龙颜大怒!
一部《三国演义》还算不上“戏说”,但实际上,曹操也被“戏说”了一回,直到今天,戏台上的曹操还是白脸,连郭沫若也没有为他翻过案来;诸葛亮也被“戏说”了一下,使“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的公瑾兄的功绩至今还是冤沉海底。可见“戏说”厉害之一斑。综观为今之人,对诸多历史人物的认识,究竟有多少正确的?“戏说”已打上了一个深深的烙印。可虑的是将来还需要谁和多少口舌来为康熙、乾隆等人平反呢?!张大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