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震昨晚在南京《中国流行歌曲榜》的颁奖晚会上,公开指责主办方的大奖缺乏公正性并拒绝领奖。这一让主办方尴尬的行为其实恰恰反映了国内诸多大奖的悲剧性地位。
田震与那英的歌坛竞争的确有一种水火不容的势态,这也是大多颁奖活动主办者最头痛的一件事。这种头痛主要是主办方不想、也不敢得罪任何一方,最终也就只能是自己受气,里外不是人了。
颁奖出事其实是早晚的事,目前许多颁奖都因为不规范的操作,不硬气的立场而遭到各方的批评。规范化操作是完全可以照搬的,比如不久前的“音乐风云榜”就引进了更多的专业分项奖。歌坛有志之士也在积极运作更像格莱美奖一样的歌曲大奖模式,这其中除了设立分项的专业音乐奖外,还要建立一支千人左右的、由媒体、唱片从业人员组成的评委团。这样既可使颁奖更有音乐的专业性,同时,也能尽量避免人为操作的暗箱行为。
有了规范化的操作,主办方才能真正具有权威性,才能真的有硬气的立场。像昨晚的事才能杜绝。如果主办者只是想用大奖吸引歌手到场以增加权威性,那么,这种颁奖的确毫无价值。北京音乐台的颁奖晚会上,孙楠并未到场但主办方仍然将最佳男歌手颁给他。在“音乐风云榜”颁奖中,不但没有出现并列获奖,而且还第一次出现空缺(最佳摇滚音乐奖);这些行为都能体现出一种追求自身长远影响力的理念。
要建立真正的权威性,必须要改变轻规范、重晚会的观念,如果颁奖只意味着一场演唱会的话,艺人将永远凌驾于主办方之上,扔话筒的事件将越来越多。(戴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