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奖颁奖前,不少声音都喊着要“爆冷”,意思很明确,盼着最佳影片的大奖能跳出《卧虎藏龙》和《花样年华》的圈子。我理解这种呼声。诚然,这两部影片让去年的香港影坛(或者说中国电影)熠熠生辉,捧回奖杯无数,获得赞誉一片,前者还一举杀入国人望而生畏的奥斯卡,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是,当《卧虎藏龙》的幕后花絮炒得比情节还滥,《花样年华》里的旗袍变幻了九九八十一副面孔后,这两个名字多少让影迷有些生厌。
在最佳影片奖宣布前的一刹那,摄像机镜头轻轻扫过两个人的脸:李安和王家卫。那一刻我知道,其他影片没戏了。《卧虎藏龙》这部让国内影迷讥笑为“催眠剂”的影片又赢了。一路火下来,金像奖还是落了俗套地给了它浇了一壶油。
叹息声四起。
我还是理解。但是我不叹息。
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的《卧虎藏龙》已不是我第一次在影院的看到的那部《卧虎藏龙》了。它像颗流星,或者是条射线,在小小一个点之后,它在身后划出了长长的线。它让外国人鼓掌、叫好、惊呼,夺回奥斯卡后,它变成了一座里程碑。我们觉得它俗它滥,可在相当一部分人眼里,它是优秀的。金像奖对它的褒奖,是这种国际肯定的又一枚砝码。金像奖的评委用结果告诉我们:他们在乎这种肯定,也肯定这种肯定。他们不想多年以后,遗憾地回忆起:曾经有一部享誉天下的片子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没有珍惜,只为给大家一个冷门……
平心而论,《花样年华》是王家卫个人的胜利,而且它也获得了对主角演技的最高褒奖。而其他几部影片因为题材的限制,只能是“陪太子读读书”而无法名扬天下。
路透社说,《卧虎藏龙》的成功标志着香港电影新一轮的冲刺。所以,尽管大热的《卧虎藏龙》最终拿下了大奖,我还是觉得,金像奖的评委们是足够冷静的。(汤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