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宅门》出乎意料的红火,与媒体的炒作其实并无关系。观众是天下公允的评判者,哪一个好,哪一个差,大家自有公论。我看这个片子时,在敬佩作者、导演和演员的同时,想到的倒是另一个问题,家族母题的历史化和个人化的审美叙述,恐怕是它诱人的原因所在。作品以人的血缘单位———家族的变迁为背景,所展示的生活时空是阔大的。对于每个观众而言,那血淋淋的场景和曲折的人生景遇,都给人以切实的呼应,作品动人的地方,我以为正在这里。
从《红楼梦》开始,有关家族生活的艺术,一直受人喜爱,巴金的《家》、《憩园》,老舍的《四室同堂》,陈忠实的《白鹿园》其母题正是切入到中国人的生活本原上。从小家到国事,精神是同构的。《大宅门》叙述白家的哭乐,其实隐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作者写宫廷和民间,唤起了观众的诸多联想,人们不正是生活在这样的时空里?《大宅门》里人物众多,性格各异,讲的都是百姓基本的东西。故事虽旧,但意味却新。几百年来,家族叙述的魅力不减,大概是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关吧。
当代作家的写作途径越来越多,手法也越来越新,品种的繁多难以细述。但许多欲出新的电视剧,常给人以虚假的感觉,人物要摩登,场景要现代,情节要离奇,但看过后似乎受到欺骗,与我们真的人生很远了。其实,深刻的往往是寓于平常之中,亲情也多出在日常生活里。《红楼梦》写的就是平凡的琐事,但小中见大,谁说它不宏大呢?记得前几年看到一些规模颇大的电视剧,耗资之大,宣传之猛,都是许多剧目所无法相比的。但结果呢,结果是观众并不买账。八股调、主题先行,百姓们就远离它了。
早有前辈说,好的艺术是为人生的。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可我以为它并未过时。中国人还生活在传统的余荫下,在传统里可看到现在,于现在呢,也可看到历史的旧影。《大宅门》火爆起来,给艺术的生产者带来了诸多话题,在此反省一下我们的创作,可看出诸多的问题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