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荣登北大讲堂
追周星星的星需要理由么,周星驰要来,还用再做广告么?周星驰这个名字就是品牌啊,它象征着大学生、网络和盗版过后的小资情调。
1995年,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在北大简陋破旧的放映厅上映。不知道有几个人去看了,带着瓜子和无法打发的时光——反正我没有去。不仅没有去,我还满脸的不屑,那时满脸不屑的也不光我一个人。那时周星驰等于香港香港等于庸俗庸俗等于我们所反对的一切。那时我们以你追随什么你反对什么来判定你是不是一个品位高尚的人。
2001年5月,北大新建的光洁明亮的大讲堂前。我混迹于众多满脸期待着的追星族之中,我可是小费周折才弄到了几张通往周星星的票……“周星驰要来北大!”,一星期以来,这消息在网上迅速蔓延,不过更多地是在北大的圈内网站上,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因为光北大追星的学生就足够塞满大讲堂的了,买票已经要凭身份证学生证……
时隔多年,来过北大的前学生偶像金庸已经出了些洋相,而罗大佑也神话不再,去听罗大佑是需要解释一下的,底气不够足:嗨,怀旧么……而对于周星驰,大家都表现出莫名的宽容,虽然若干年前可不是这样的……
时隔多年,周星驰并没有变,可我们变了。其实我们也没有变,变的仅仅是口味,实质上,我们总是习惯把一个人塑造成一个神话。而《大话西游》正好为神话提供了经典的范本。
周星驰出现了……米色的休闲服,可爱的笑容,谦和缓慢的语调。台下的女孩们在尖叫,男生们也站起身,踮起脚尖——今天的这种境遇,该是从前的周星驰始料未及的。我当然不会以为北大学生的热情就是一种抬举,但至少,这象征着未来知识阶层对大众娱乐的一种接受——虽然学生们总要找出一些深刻的理由,比如网上许多分析《大话西游》的文章,依然是精英情结的产物——非要给我们喜欢的东西找点哲理思辩文化暗示心理分析,非要给我们的喜欢加个理由,让喜欢变得合理而高尚。
而我眼中《大话西游》的好处,就是好看。它满足了我的低级趣味,它就是低级趣味的——就像《西游记》一样,我们的四大名著之一,抛开烂七八糟寻佛之路的浅显含义,剩下的不就是一次次跟妖精们打架——这不是低级趣味又是什么?而我们都看得津津有味。在我们的儿童时代少年时代是不会考虑“内涵”这种东西的,我们要听故事,要寻开心。这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不会因为我们长大了就退化了。我们排斥低级趣味乃是文化上的拒绝,而不是身体上的拒绝。
周星驰站在台上,可爱地无辜地微笑着。台下的女生正在悲愤地提一个问题:周星星,你为什么要给爱情故事一个美好的结尾?你为什么让我对爱情依然抱有幻想?你让我无法解脱——周星星被这悲壮的气势压倒了:你,你问的哪部电影啊?大话西游!只有大话西游。
大陆的学生们一厢情愿地把大话看作经典,一厢情愿地认为周星驰也同他们一样。可周星驰首先是个演员,他演过许多角色,大话西游仅仅是其中一部。他也不能明白,为什么那段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就打动了这么多原本眼界颇高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们肯定是鄙夷琼瑶阿姨或廊桥遗梦的。
周星驰是敬业和务实的。当另一女生要求他朗诵这段经典台词时,他答应了……粤语版的……他念完了第一句,就笑了:我忘啦。于是,大讲堂内全体学生齐声朗诵: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
我的肉略有些麻。
不过,追周星星的星依然是件舒服的事。一位男生问:尹天仇(《喜剧之王》主人公)的故事是不是你的故事?你看过那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么?周星星答到:这本书,我从来就没看懂过啊……
我相信他说的是实话。
最后,周星驰及其制作人再次强调了一下盗版问题并为周的新片做了一下广告。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周星驰的北大之行,那就是——整个活动在一片欢乐、祥和、热烈、搞笑、并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圆满开始进行并结束。(青年时讯 尹丽川)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