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六七年前,我在北京音乐厅观看盛中国和小田濑子女士举办的小提琴、钢琴演奏会,我旁边坐着一位女士,她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演出开始后,先是盛中国的小提琴独奏《梁祝》,然后小田濑子演奏了钢琴协奏曲《黄河》。那男孩始终全神贯注地盯着台上,每次掌声响起,他都很专业地把小手拍得“啪啪”响。我很惊异,这么小的孩子竟能老老实实地坐上好几个小时。我因不懂音乐,听着听着竟困意袭来打起了盹。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掌声将我惊醒,往台上一看,小田濑子正在谢幕,我有点不好意思,往旁边环顾一下,只见那孩子正用无限惋惜的神情看着我,那样子仿佛是说:这么好的演出,睡觉多可惜呀!见我醒了,他趴在那位女士的耳边兴奋地说:“妈妈,阿姨醒了。”我忍不住笑了,问他:“你是喜欢小提琴还是喜欢钢琴?”那孩子说:“都喜欢。”说着,他伸出小手:“您看,我的小手指头多长啊!”那孩子的手的确长得不同寻常,小手指几乎和无名指一样长。我说:“你的钢琴一定弹得很好。”他使劲点点头。他妈妈告诉我,他现在有两个班,一个是小提琴,一个是钢琴。她说她每天要带孩子去学琴,像这样的演出她都尽可能带孩子去看。如果票价太贵,就让孩子一个人进去,她在外面等。说到这儿,她笑了一下:“冬天冷、夏天热,那滋味挺难受的。”她又说:“其实也不指望孩子将来成什么音乐家,只是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这位母亲的一席话让我很感慨,现在人们的观念和过去真不一样,我记得我小学时,学校有个小提琴班,我想参加但必须自己带琴。那时候最普通的小提琴也要39元。我记得我和我妈提过,但我妈说:“小提琴最难学,有几个学出来的?你将来还能当小提琴家呀?”那时候的家长还不懂素质教育,好像学什么,长大就得干什么?将来干不了,现在就别学。其实说白了是经济问题。五六十年代,人们还处在温饱阶段,大多数家庭哪有闲钱让孩子学琴?后来那个小提琴班因为学员太少也没办下去。而现在不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音乐教育也非常普及,如今的人们,最舍得投资的就是培养孩子了。看看身边同事、朋友的孩子,有几个在音乐方面没有一技之长?我的一位同事,孩子刚十一二岁二胡都达到九级了,出国演出都好几次了。这大概就是国民素质提高的象征,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最好说明。曹桂玫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阅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每天得新款手机大奖!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