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几个影迷都听了N多遍的片名,以及一些数目字,我踌躇着这回写些什么。当然,最简单的方法是把榜上的好莱坞大片逐一揶揄一番,然后得出一个结论:票房实在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知道这种态度相当时髦,如今在“小资”的圈子里,“不看好莱坞”已经成了一种有文化的标志,像我这样的美国大片的爱好者总觉得灰头土脸的。这种倾向很快影响到专门报道美国电影的娱记们,使他们在各种媒体上谈论美国大片的语气从广告式的夸张变成了冷淡加嘲讽。最突出的例子是近日国内的报刊上纷纷冒出这样标题:“《珍珠港》注定血 本无归。”
其实,虽然《珍珠港》这部影片确实不令人满意,观众的反响也不像想象中那么热烈,但它在美国本土已经拿到了1.79亿美元的票房,已然超过了1.3亿到1.5亿的投资(依据不同的统计标准数字有所不同)。而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放映才刚刚开始。7月14日,《珍珠港》将在美国电影的最大海外市场--日本上映,当初詹姆斯.卡梅隆的《真实的谎言》在美国本土的票房并不十分理想,正是多达3000多万美元的日本票房才使他喜笑颜开,所以只有等《珍珠港》在日本上映之后才能谈论它的成败。
在我的工作中,也曾因各种原因写过一些失实报道,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厉害--不但使制片和演员们拥有了金库,使技术人员们买上了豪华汽车,而且还增加了很多中国撰稿人的收入。正因为有这么多人等着拿钞票,好莱坞这台造钱的机器自诞生起就没有停转过,在每年夏天转得最欢。就像大工业不能等待某种千万难遇的稀缺材料一样,电影工业虽然需要天才,但却不能等待天才,一句话,“有天才要上,没有天才依靠庸材也要上”。
今夏那些差强人意的美国大片就是这么冒出来的。《珍珠港》、《古墓丽影》、《进化》、《亚特兰蒂斯》……虽然投资都不小,但没有一部在剧本、导演、思想内容和视觉效果上让人感到为之一振的。其中前两部片子的失落尤其让人遗憾。《珍珠港》的导演迈克尔.贝是最早几个由拍摄MTV转入到拍摄好莱坞主流大片的导演之一,1995年我看了他的长篇处女作《绝地战警》后,觉得这家伙脑子里有点货,以后可能有出息。之后迈克尔确实走红,从《勇闯夺命岛》到《绝世天劫》,影片投资和票房都步步攀升,但其中的灵气却在减少,最终出现了最令人失望的《珍珠港》。另一个被我看好的拍MTV出身的导演是执导《古墓丽影》的西蒙.韦斯特,他的《空中监狱》和《将军的女儿》虽然各有其缺陷,但在叙事和镜头运用上的力度和节奏感却是不容否认的,我原本希望他能成为他那拨儿人里的詹姆斯.卡梅隆,可他却让《古墓丽影》毁在差劲的剧情和抄袭的打斗动作上,真让我生气。约翰.特拉沃尔塔主演的间谍惊险片《旗鱼》也是一部MTV风格的影片,原本应当更加精彩的剧情被淹没在无原则的耍炫之中了。不过今夏还是有一部MTV式的影片算是胜利者,名叫《狂暴速度》(TheFastandtheFurious),这部以街头赛车为主线的影片结合了青春片和赛车片的特色,以狂暴的视听效果征服了观众,这部影片好就好在纯粹--我就是要娱乐观众,并不想让你们记住什么。
真正值得一提的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近年来少有的“科幻”而非“动作”类型的影片之一,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小机器人寻找自我的过程,里面没有什么拯救世界之类的俗套,视觉效果相当怪异,被誉为是“近年来最雄心勃勃的影片”。
生力军们纷纷落马,靠着一个老将的新作才使这个已过去一半的电影之夏不至流于平淡,这不能不使喜爱好莱坞的朋友们感到有些担心。但“在票房排行榜上寻找好电影必然是徒劳无功”这样的断言无疑是不公允的。好莱坞仍然强壮且充满活力,它已经并且仍然具备着拍摄最好的商业影片的实力,只是在等待着一两朵天才的火花。即使一时半刻没有这样的机缘,好莱坞仍然是令人敬畏的,它日臻完美的电影技术和清晰严格的工业流程仍然值得各国电影人学习和借鉴。《珍珠港》千烂万烂,里面的烟火效果肯定超过了多数国产历史题材影片;《进化》千傻万傻,设计里面那些怪物的画师的基本功都足以让很多中央美院的教师汗颜。小资们鄙薄好莱坞也许自有其道理,但如果所有中国的电影人都是同样的腔调,那中国的电影事业也就前途堪忧了。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