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今夏我迷失在“原野”中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8月25日19:23 精品购物指南
小剧场话剧是允许做多样性“探索实验”的.。藉着戏剧大师曹禺先生诞辰90周年纪念,北京人艺在小剧场推出了《原野》,看完这部2000版《原野》,如果叫嚷“看不懂”的话,定当遭遇“专家学者”们的讥讽。但作为普通观众,说实话我们确实已经迷失在“原野”中。
看完《原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剧场中那八只白鸽和近二十台电视上播放的《阿甘正传》的“经典片段”:一尾“精神之羽”,没有着落的飘舞着。而我的感受就像那根飘舞的羽毛,不知道我的心要降落何方。最使人满足的是艺术家们别具匠心的剧场艺术创造,把高科技充分应用于话剧舞台,即时投影的摄像头、会转动的床,以及舞台中央光亮的坐式抽水马桶。应该说“2000版《原野》”是在导演的解析和图解后,一部个人化极强的概念创作。
曾不止一次看《原野》的原剧作和电影,就连看不太习惯的歌剧《原野》也品味出它浓厚的中国文化内涵。前些时日看河北作家关仁山新作《平原上的舞蹈》时还想起曹禺先生的倾力之作《原野》。但看2000版《原野》,却让我感到一种危机,剧中人物间的危险关系,以及现代虚无感,也让人感到现代戏剧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危险。在编导的思想艺术追求中,或许有一些中国化的荒诞感,但在法国人贝克特的《等待多戈》多年之后,中国戏剧在好莱坞文化大举入侵时体会玩“纯艺术”还是会有一些快感的。重复、交错的电视影像,马桶、水龙头和脚步声习惯性地在新《原野》中进行着“叙述”。也许这是一部排演给戏剧专家看的话剧,编导和专家们也可以标榜“存在的存在”、“语言学转向”、“现代剧场实验”……但作为花钱看戏的我们,并不希望在剧场中寻找半天的,只是导演的个人化的呓语和虚无。
戏剧是需要一些亲和力的,但在这个戏中我还有一点发现,就是导演可能不比观众明白多少。导演迷失在剧场里,观众迷失在“原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