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罗大佑 怎一个旧字了得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8月27日11:17 北京青年报
一场在上海举办的演唱会居然惊动了大批北京人和广东人包机的包机、包车的包车欲赶去一睹盛况,演唱者,这是怎样一种魅力!观众们,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在世的港台歌星中,大约也只有罗大佑有这种魅力。狂热的中国歌迷中,大约也只有罗大佑的歌迷有这种精神。
关于罗大佑引发的这股热潮,有人分析说是因为“怀旧”。的确,不远万里要去上海听歌的不是追捧谢霆锋的花季少女,而是当年在懵懂青春中被罗大佑感动过的今日中年人。十几年前,当我们为罗大佑如痴如醉时,不敢想象亲临现场听他引吭高歌。如今,罗大佑虽然来得有些迟了,但中年歌迷心底对“旧”日的“怀”念却如陈酒一般浓郁。不是怀旧,怎会有这种成群结队去另一座遥远的城市听歌的壮举。
然而,罗大佑又绝不是一个“旧”字可以涵盖得了的,关于其歌曲的品质与风格更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罗大佑并不可以简单地定位于一名歌手。像所谓的“四大天王”或近期如谢霆锋、梁咏琪之类的歌手,流行的时间都是相对短暂的,而像罗大佑这样一传唱就是二三十年而且注定将继续传唱很久的只能是一种文化。
罗大佑文化是一种理想主义者的文化,他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几乎可以比拟食指的诗歌对于知青一代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可以持续终生的人文关怀,而远非时下流行歌坛偶像所制造的人生阶段性狂热所能相提并论的。和这种理想主义相比,《大话西游》之类的作品简直幼稚得弱不禁风。
食指的诗迷和罗大佑的歌迷是中国最后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和e代之间的文化鸿沟将很可能比他们与自己的前辈的隔阂更加深不可测。在现阶段的中国要想去另外一座遥远的城市听一场演唱会,不仅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更需要一种理想主义的冲动。今天,也许会有谢霆锋的歌迷跨越万水千山去听他的歌,但二十年后,他们将不会再为谢霆锋如此狂热了,这就是罗大佑与谢霆锋的天壤之别。当然,对于演出的经营者来说,罗大佑的歌迷更是一种可持续开发的资源,理想主义者的钱是最好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