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金鹰节离“东方奥斯卡”有多远?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0月21日15:06 南方网
前天晚上,第一次由奖变节、并将固定在湖南长沙举行的首届金鹰中视艺术节终于正式撩开了其神秘的面纱。不管节前湖南主办人如何承诺要把金鹰节办成既有鲜明大众特色,又具浓郁艺术气氛的大节。也不管有关人士把金鹰节当成“东方奥斯卡”的梦想是否能实现。如今“丑媳妇”终于撩开了面纱,本报记者根据自己在采访金鹰节过程的亲身见闻对它进行了综合评估:金鹰节离“东方奥斯卡”究竟有多远?
规模上:初具规模仍嫌小气
好莱坞只是美国洛杉矶的一个小镇,但每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绝对是全世界最令人嘱目的文艺类节日:星光灿烂、大气隆重。当然用奥斯卡的标准来衡量金鹰节显然有点过于苛刻,但这也显示了我们的电视艺术工作者追求上进的决心。长沙作为一个历史名城,其文化底蕴和积累足以承办好金鹰节这样的奖项,但如何办到更好,甚至向“东方奥斯卡”看齐,就需要在大赛的规模上下点功夫。
开幕式往往是最见功力的头炮,而这些功力体现在嘉宾阵容、晚会水准等诸多方面。从本届金鹰节的开幕式来看,参加开幕式的嘉宾级别不算低:安在旭、叶倩文、林子祥、刘欢个个都有叫座力,而在随后将举行的领奖礼和闭幕式上刘德华、林忆莲、章子怡等新老明星也将前来助阵。但这些明星或者太老以至于过气,或者太新还不足以压台。另一方面,由于组委会安排太散,明星们都是分散在各个晚会混杂在二流明星中出场,很难形成合力。所以,观众也更加体会不到奥斯卡颁奖礼上那种星光熠熠的感觉了。至于开幕式的舞台设计,这届金鹰奖还是挺不错的,至少在国内同级别的晚会中是首屈一指。广场式:多舞台合演,看上去蔚为壮观;而近千人的演出阵容,现场巧妙的出场,或动、或静、或刚、或柔,在视觉上足以对观众形成巨大的冲击力。不过由于编导水平和气候条件诸方面条件的制约,金鹰奖的开幕式仍略嫌小气,但足以让人看到“东方奥斯卡”的一点雏形,也算是过得去吧。
组织上:经验不足胸襟不宽
电影节也好、电视节也好,最终的成功往往有赖于完美的组织。从这届金鹰节的组织工作来看,较之长春电影节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不足之处仍然不少。首先是对观众的组织,以往看湖南卫视的一些综艺节目,给人的印象是湖南人组织能力很强。但通过开幕式的一折腾才发现,原来还远远不够。进场时已感觉十分混乱,没有人引导,也没有人介绍,令观众根本很难找到自己的座位。由于座位由前到后都是一样的高度,因此后排的观众看起来十分辛苦,很多时候只能望头兴叹,一位中年的长沙市某局干部告诉记者,早知看得这么辛苦,不如回家看直播。而一位六十几岁的阿婆站在离地半米高的座位上边看边抱怨:“又吵又闹,我都头晕了。”
组委会对记者采访的安排也十分不合理。除了“地头蛇”湖南卫视,谁也没有采访明星的资格。在开幕式晚会上,绝大多数记者只有“A证”--结果既没有安排座位,也没有拍摄区域,众记者成了晚会现场上地地道道的盲流。而在晚会现场上拍得甚欢的除了中央台记者就只有本地的一些媒体了,他们甚至有A、B两证。与长春电影节一样,“地缘特色”十分明显!当然长沙警察在维持秩序时是较为文明的,但这种以文明方式的拒绝,对外地记者采访热情的打击却往往是毁灭性的。众所周知,金鹰节将长期在长沙举行,如何放宽胸襟做好组织工作将是金鹰节成效的关键之一。(本报记者宁佐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