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在我刚记事的时候,画笔和颜料就开始陪伴我成长了,那时,在单位搞宣传、能写一手漂亮的美术字的父亲,无疑给了我启蒙的作用。使我从童年开始,就与那五颜六色瓶瓶罐罐的广告色打起了交道。渐渐长大,又考入了艺术学校,接受到正规的美术训练,为以后的发展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画漫画,一直是我喜欢的事,为身边的人及电视上喜闻乐见的名人画漫像,也从末罢
过笔。上中学时,经常将课本上的历史人物插图用墨水钢笔添改,或加顶帽子,或加几根胡子,使其与其他同学的课本不一样,又经常上课爱画同学、老师及校长的漫画像,下课后同学们争相传阅。长大后,在广告公司作美工时,有一次,画了一幅上至经理,下至职员都在内的大合影式的群体漫画像,压在玻璃板底下,人们都争相阅览,对号入座,加以辨认,后来经理看到影响工作,令我撤掉。
这期间,作品发表的不多,但一直在不断的积累。直到2000年去北京发展,把平时创作的三十多幅漫像作品一并带去,很快便在《北京电视周刊》上一一以表,后又在其它报刊相继发表。看到这一幅幅被印刷出来的自己的作品,感受到了收获和成功,感觉到以往所付出的精力,终于得到了人们的欣赏,社会的认可。的确,这每一幅作品,虽是寥寥数笔,却凝聚着自已不少心血,一幅幅成功的作品正是千百张不成功作品的积累,常常是为画好一幅作品而为要熬到深夜,反复画上好几遍,直到让朋友或家人看了,一眼就毫不犹豫的认出他是谁。可谓废纸三千,来之不易。
多年来在创作漫像作品中,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共勉。任何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必须先从观察生活入手,要求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画漫像当然也是这样,要具备和培养对人物的深入观察能力,能够捕捉到每个人物的主要形体特征以及他的内在气质特征。一幅高质量的漫像作品,应该是在形似的基础上画出神似,即人物的神韵,也就是形神兼备,所画人物对象,最好是自己所熟悉的,对他的音容笑貌,有个全面印象的。
好的艺术作品还应该是高于生话的作品。就漫画像来说,画不象,让人认不出来无疑是一种失败,而画的很象如照片一样,太写实,虽难得,但也不算是一幅成功的漫像作品。因此,它需要艺术家把生活中的素材加以提炼,用艺术的手法加以简炼,概括,大胆取舍,和变形、夸张,使其更具有漫画的特征性和幽默性。
谈到变形夸张,不难理解,即胖的让他更胖,瘦的让他更瘦,但胖瘦到何种程度,分寸实难把握。一切的变形、夸张,都必须围绕在一个象其本人的基础上,再胖,再变形也是马季,再瘦,再夸张也得是马三立。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对创作漫像的一些见解,也正是我的努力方向,写出来,与大家共同进步!
个人简历
张砚钧男1972年生,河南安阳市人,从小酷爱绘画,并较早的接触美术正规训练,利用业余时间为创作大量的漫画作品和提高漫画技法而不断的努力。2000年,去北京发展,加入某动画公司,任原画设计工作。曾被公司评为敬业先进员工。在京期间,为出版社绘制了大量漫画插图,被《北京办公宝典》编辑部聘为特约美术编辑。2002年,回原籍安阳继续从事职业漫画创作的工作。本人发表漫画插图上千幅;漫画作品上百幅,主要连载的有:《中国艺术报》《漫画大王》《城市早报》及《北京电视周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