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炒作
成为明星是离不开炒作的,但不能完全依赖炒作.
如果你没有高质量的作品,过分的炒作反而事倍功半,半生不熟的东西再回锅是很难令人下咽的,炒作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能让你一夜成名.
赵薇如果没有《环珠格格》这部戏,就是全国的报刊杂志都登她的照片也没用,顶多混一个脸熟,脸熟不能叫红。
瞎炒作就像是无源的水,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不如等待一个好时机,周密计划后再进行,作为经纪人一定要分析好自己艺人的优缺点及作品的质量,然后制定宣传策略。对于歌手,在专辑上市前后做宣传是必需的,但怎么宣传就要看经纪公司的智慧了。我觉得台湾唱片公司在这点做得很好,他们为歌手做的新闻发布会都很特别,不像在内地都是千篇一律的在某个饭店见见记者就行了。刘若英的新专辑发布经纪公司就安排她在高空为自己的特大海报签名,王菲签约新公司是安排在游艇上,倒不是我们一定要学人家这样惊险与奢华,海外经纪公司的别出心裁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因为你越做的与众不同,媒体愈感兴趣,他们报道的也会多,观众及读者也愿意看,这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新人的包装宣传,经纪人一定要抓住一个点,而且要与众不同,说什么"偶像派"或"实力派"已经不吸引人了,做什么"环保大使"等等大家也见怪不怪了,"创作歌手"也是一大堆,"青春组合"更是数不胜数,我觉得新人的宣传在内地结合某个事件或某个广告宣传的效果更佳,因为内地与港台的情况不同,他们人口少,大家欣赏口味也差不多,一夜成名比较容易。而在内地就不同了,人多地大,大家的欣赏口味也千差万别,要让大家接受同一个人或同一首歌很难,这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宣传,虽然耗费的人力物力多一些,但在内地知名度起来难,可知名度起来后下去的也慢,这就是内地的特色。不管港台还是内地,大家对某个焦点事件的关注还是有热心的,如果经纪人能把自己的新人结合某个娱乐事件加以炒作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国内广告的宣传力度也不容忽视,某些厂家大力度的广告已经造就了很多明星,经纪人应该注意这一点,在选择广告上不必要过分强调片酬的多少,而应该拿到广告的播放计划再做决定,对于新人来说,赚钱不是关键,而是应该看的长远一些,如果这个广告在全国的播放力度很大,就是没有劳务费也应该去接,而且还要建议广告商多做些与观众的见面会或者记者会等等提高知名度的宣传活动,有些经纪人特别不愿意艺人参加厂家的宣传活动,我觉得这是个错误的决定.
对于已经有知名度的艺人来说,怎么样保持目前的知名度并且再适当的提升自己的品质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经纪人在宣传中要把关,对于知名度很高的艺人,再用绯闻炒作已经是不合适的了,多做一些高品质的活动或者利用关系做些与海外的联合是必需的.广告方面也应该注意,不要再拍摄一些低价位的产品广告或是与自己风格较牵强的产品,很多人都说刘德华给某些低价位的休闲服装拍摄了平面广告后自己的身价也大跌,国际名牌从那以后就很难再找他了,所以我提醒经纪人都应该在为自己的艺人接广告时慎重一点,尤其是对知名度较高的艺人.
最近舒琪离开了他的经纪人,我觉得这是必然的,香港报纸有过报道,当初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中章子怡的角色本来是舒琪演的,可是那时候正好有个日本广告也找舒琪,大家知道,依舒琪的知名度,拍电影的片酬肯定不及拍日本广告高,经纪人就接了这个广告而推掉了《卧虎藏龙》,结果舒琪失去了一次进军世界的机会,从而也成就了内地的章子怡,我想舒琪的不满应该是迟早爆发的,所以今天舒琪的离开应该有一些这方面的原因.
成为明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经纪人在工作中需要预测天时,利用地利,抓住人和,这样才能包装出轰动一时的明星来,要不然,单纯的炒作只能培养出昙花一现的艺人,而且极有可能是徒劳的.
------------经济日报出版社《台前幕后》2003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