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学者解读陈冠希事件 网络时代偶像到黄昏(附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09:29  东方早报
学者解读陈冠希事件网络时代偶像到黄昏(附图)(2)

陈冠希

  林奕华(香港文化人)

  什么是“年轻人道德观”?

  阿娇也好,陈冠希也好,二人在今次事件中蒙受的损失再大,承受的压力再大,在媒体和大众眼中,都不能开脱“影响年轻人道德观”的责任。

  什么是“年轻人道德观”?

  在权威(泛指家长)的理想中,年轻人都是白纸,并且以保护他们继续“白纸”下去之名来禁制他们从经验中找到自己,认识自己。有一次我在某教会中学便听过一位校长理所当然地说:“外面的世界如此混乱,我不能容许我的学生和它发生任何接触。”我的第一个反问是:“你打算让他们一辈子住在校内?”她明显把“我的”看得比一切重要。

  每个成年人都曾是年轻人。很多今日说要保护年轻人不让他们被不良风气腐化的父母,过去都曾反抗以同样道理压制他们的上一代。但在今天,他们不想子女道德沦亡的同时,自己的人际与情欲关系却无比复杂混乱。我的意思是,不知多少人是消极利用道德来避免“问题”的产生,反而不去教育子女(或自己)以多角度思考和培养辨别是非能力来回应人生中的什么是对和错。

  陈冠希事件在很多“家长”眼中的“罪恶”,乍看是“性”,其实主要还是“不能吃亏”的功利心态。谁叫“性”在我们的社会中一向不被看成是人格发展的重要一步,却是某种说闲话———最紧要的筹码?在向来重“着数(好处)教育”而轻“道德教育”的香港地,成年人们总是要年轻人成为他们自己不能成为的那个人。早报娱乐组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