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 明星全接触 > 邓超《超与超人》专题 > 正文
近些年,随着《钢琴课》的风靡,新西兰电影越来越受到关注,今年对于新西兰电影又是重要的一年,因为轰动全世界的电影《指环王》正是由当地导演彼得·杰克逊在新西兰境内拍摄以及制作完成的。这部电影的成功,证明了新西兰电影在向世界电影进军的过程中,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由南岛、北岛及一些小岛组成,面积近27万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其中81.1%是欧洲移民后裔,12.5%是毛利人,还有13万多华侨华裔人口。
新西兰是一个有着怡人风景的国家,它拥有风格多样和易于到达的外景地,尤其是山海呼应的首都惠灵顿,按照毛利语里的传统比喻,新西兰南北两岛里,北岛是“一条大鱼”,而处在北岛最南端的首都惠灵顿正是这大鱼的头部,它朝着库克海峡,与南岛隔海相望。惠灵顿海湾向北岛里面划出一个半圆的弧形,波涛浩瀚的南太平洋在海湾里休息下来,变成大鱼的圆眼睛。城市紧依着海湾,沿着海展开。《指环王》三步曲的外景均是在这里完成。
历史的印记
新西兰电影的起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从1920-1940年间新西兰共摄制了二、三十部影片,主要以地方喜剧和毛利人的传说为题材,向观众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其中最好的一部当数描写毛利人与移民战争的影片《雷威的最后防线》,由新西兰电影的创始者达尔·海华德导演。1936年,新西兰政府创办了一家新闻纪录制片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每年能够生产短新闻片15-20部。40年代末期及其后一些年月里拍摄了一些纪录片和风景片。这期间故事片生产没有得到发展。在1940-1976年,新西兰虽然只生产了6部故事片,大部分作品都有一定价值,例如:表现土著人与欧洲人爱情故事的《冲破障碍》(1952,R·米兰斯和约翰·奥谢导演)、刻画新西兰青年形象的《私奔》(1964,约翰·奥西亚导演)和描写冒险活动的《不要让这难为你》(1966),这个时期产生了被誉为“新西兰电影之父”的导演约翰·奥谢,其开山之作不仅艺术上值得肯定,对当地政府所采取的种族歧视政策也予以了抨击。之后,他又主持成立了新西兰电影委员会。由于国产片在新西兰国内发行收不回影片制作费用,70-80年代摄制的影片首先是依靠出口获得收益。1977年,新西兰电影的创作出现了突破。这一年里拍摄的四部影片中有颇受欢迎的政治侦探片《熟睡的狗》(R·唐纳森导演)、《独舞》(T·威廉姆斯导演)和《野人》(G·墨菲导演)。1978年,新西兰成立电影委员会,国家对电影业增加了资助,这时,有了支持的新西兰电影产生活力,1979年拍摄的《皮下》(G·史蒂文导演)、《中世纪的盖布》(D·雷德导演),1982年R·唐纳森执导的心理片《旧车宫殿》,1983年,导演G·墨菲拍摄的故事片《报复》均是优秀的作品。
新鲜的活力
新西兰虽然不大,却交通发达。同时,这里还拥有着众多自由开放,有创新精神、高水平的劳动力,代表当前最高技术水平的世界一流的设施和一些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手绘动画及电脑特技制作公司。其次,新西兰电影一贯具有创意构思灵活、工作及时和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等优点。80年代后期以后这些方面促成了许多国际合作,并与国外建立了良好的投资关系。外国影人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在新西兰摄制了许多影片,其中包括《钢琴课》、《导航者》、《天生此物》、《曾为勇士》、《恐吓者》以及《桌上天使》等。国际间的合作犹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促进了新西兰电影的发展,也为新西兰电影生产的所有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之后的十多年间,在新西兰拍摄的故事片大约有100部,新西兰故事片出口到40多个国家,进入所有的主要国际电影节和电影市场,荣获90多项国际大奖。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