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9届北京奥运会在闭幕式绚烂的焰火中落下了帷幕,总导演张艺谋也顺利地完成了他有生以来最艰巨的一项工作。一切有关开幕式的猜想和议论都在巨大画轴缓缓拉开的那一刻被平息了,人们也把更多话题转向了“到底是怎么调动三千个人同时演一个节目的”、“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为什么独独选择了这几个片段”等问题上。
日前,东方卫视《杨澜(blog)访谈录》专访了导演张艺谋,带着观众们的这些疑问,一同探索了奥运会开幕式上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张艺谋也首次披露:自己最初设想的主题曲演唱者并非是刘欢(听歌)和莎拉·布莱曼,而是另有人选。同时,张艺谋也坦言,当欢乐的人潮逐渐散去,当他为之忙碌了七年的工作圆满结束时,他的心中突然有些失落……
据悉,该访谈节目将分上下两集于9月4日、5日22:30在东方卫视播出。
“哗”一下,楼里的人就走光了!
在长达七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准备过程中,张艺谋每天都有开不完的会议、看不完的资料、审批不完的报告。怎么才能保证表演者的走位正确?主题曲选动感的还是抒情的?如何让最后的点火环节有足够的创意?这每一个问题都足够张艺谋绞尽脑汁。然而,随着北京奥运会的顺利闭幕,当鸟巢和水立方中的观众逐渐散去,当挂满草图的设计室渐渐安静下来时,张艺谋的心里也产生了某种异样的感觉。
杨澜:突然之间都结束了,人慢慢散去了,心里是什么感觉?
张艺谋:它还不是慢慢散去,它是“哗”一下就过去了。工作了好长时间,最后一解散、一停机,“哗”一下,第二天飞机票一买,这个楼里的人就走光了。
杨澜:有失落感吗?
张艺谋:失落。当你睡觉起来,一想,哎,这奥运会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感受有点像我们8月8日开会的时候,我对他们说:你们最短的忙了几个月,最长的忙了两三年,我告诉你们,这活儿我可是忙了七年多啊!
这个开幕式十年内没人能复制
13亿人的梦想,全世界人的关注,这场开幕式承载着太多的期盼和希望。从中国5千年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摘取几个片段来展示,这对张艺谋来说并不十分困难,“只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就可以了”,但他更想在这灿烂的历史文化上加上现代感的表演,融入科技含量,为世界呈现一届科技与文化完美结合的奥运会开幕式。
杨澜:为什么你这么强调现代感?
张艺谋: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这个人家不来中国也都知道,是一种共识。但是你用现代感的手法表现,给他一个强烈的震撼,它才会感觉到大国崛起的力量。让他们突然认知到,中国人用的是极其现代的方法,他们都还没有这么用。
杨澜:科技手段,你举个例子?
张艺谋:比如我们那个画卷,画面上、轴上都是LED(显示屏)。那个轴是平着走的,但因为它在自转,所以你会觉得它在转。另外它还要和地面“咬合”,产生一种带有绘画感的、美学感的平面两维的视觉效果。凡是做过大型活动的人,就知道这里面含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