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 年仿佛是一个音乐的车轮,伴着各种节拍的旋律滚动着偶像的车轮,徐徐映入我们的视野。那是一个偶像喷涌而发的年代,港台大大小小的明星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台,作为港台文化的标志性名词——四大天王,更是在神州大地上吹起了一片新的流行音乐风,而在象牙塔里,校园民谣作为另一种形式的音乐,代表着一种朦胧的纯真,也在生机勃勃地成长。
编辑|南都周刊|许伟淳 文|洛兵 资料整理|周执美术设计|康哲峰
校园民谣:吉他 姑娘 梦想
记录·回忆
讲述人:网友 北野陆
我们有个邻居姐姐,1992 年上的大学吧,读了一年,就抱回一把吉他,当时我特别的羡慕,觉得特别帅。那时也不懂什么音乐,每天都能听见她在练吉他,她的房间里有好多吉他谱,她当时只会弹《兰花草》之类的简单曲子,还有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曲子,虽然生涩,不过在我看来已经很了不得了。那时校园民谣已经火了,《同桌的你》还上了春晚,好多人都在练吉他,我是1997 年上的大学,后来也学了几个月,但是感觉没有音乐细胞,后来就荒废了。
那一年,王晓京散尽家财,制作了《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跟它相提并论的只有艾敬《我的一九九七》和黄格选《伤心是一种说不出
的痛》。正当他踌躇满志,大地唱片的黄小茂萌生出一个天才的设想,于是,《校园民谣I》诞生了。
一年后,我被三宝勾引到大地唱片。会计对我说,《校园民谣》时期,也是这个公司最美好的时期。无数发行商,背着一麻袋一麻袋现金,连夜赶到公司楼下排队,都还不一定能买上。
那一年,我们在南京参加一个叫做“ 光荣与梦想”的活动,北京上海广州所有最优秀的歌手、音乐人和老板都齐了。大家济济一堂,觉得流行音乐就要成为文化消费的主流,我们会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笔。
演出完,夫子庙集体消夜。我在酒桌上对老狼说,《校园民谣》肯定要大火特火,尤其是《同桌的你》。
老狼很内敛,问我为什么。
我说,我在中央电台录音的时候,每一层都能听到有人唱这首歌。当年我在三元桥居住,有天去一个小饭馆,听到卖肉的屠夫在哼《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我就知道,那歌火了。没有什么比大众传唱更能代表歌曲的流行度了。卡拉OK 能有一比,但那必须在灯红酒绿的消费场所,而不是人海人潮的闹市街头。
果然,《同桌的你》以飓风般的速度火了起来,席卷全国。多年以后,我在物美超市听《心太软》,在网上听《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只有这两首歌的火爆速度,能跟它相比。
那一年,弹着箱琴,用吟唱的方式表达情绪,讲述故事,是很多人喜欢的。民谣比较简单,从伴奏到演唱都容易学习,这是它能流行起来的重要因素。那种清风徐来、波澜不兴的声音,也是时代的需求。万事都在酝酿之中,还没有加速到疯狂的地步。
慢慢地,民谣日渐式微。大地唱片的《校园民谣》二、三、四,一张比一张华丽、复杂,也一张比一张无人问津。可能是没有原汁原味的校园色彩,也可能校园里根本就没有了这样的色彩。
有一次我在棚里录音,遇上北大一帮孩子在做专辑,叫做《未名湖是个海洋》。音乐人程进不厌其烦地教他们更顺一点的和声,但他们要坚持自己的想法。我听了听他们的作品,感觉比我当年在校园的要成熟,但同时也感觉,我和他们的距离远了。
这种疏远,更多表现在生活方式上。当那些和我们沐着夕阳卿卿我我的美丽女生,一到晚饭,就被楼下的豪华轿车一一接走的时候,校园民谣,便已经成了笑谈。我想,民谣的时代大概过去了,不知道多久才能回归。历史是一个见利忘义的钟摆,总在梦想和欲望之间摆来摆去。现在的小孩,不需要朦胧的情感,青涩的忧伤,需要直白的刺激,世故的疯狂。他们有越来越多的节奏,有越来越少的旋律;有越来越多的享乐主义,有越来越少的光荣与梦想。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首民谣,被一代代人轻吟浅唱,无休无止。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