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84:《黄土地》几个大导的开幕式(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0日19:23  南都周刊

  1984 年,这一年张国荣、陈百强、谭咏麟是最红的三位男歌手。

  万梓良

  1984 年,由于各种机缘,万梓良开始了与无线的合作关系,出演了《薜仁贵》、《流氓大亨》、《英雄故事》、《陆小凤凤舞九天》、《大家族》、《巨人》等多部电视剧,其中他与郑裕玲共同出演的《流氓大亨》更是当年的收视冠军,让他在大陆市场也站稳了脚跟。

  此前的大多数电影都成为政治说教的工具,很少将目光投注到人性本身,而且电影表现手段单一,有人甚至总结出诸如一拍桌子就表示生气,一下雨就表示变故的刻板规律。而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作,《黄土地》,由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担任摄影,不但在电影内容上关注西北贫瘠环境下的民众生存状态,还有意识地展示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为之后诸如《红高粱》等电影开拓了思路,按照今天的思考角度看,东方文化成为中国电影叩开国际影坛的敲门砖。

  在《黄土地》里有这样一组镜头,值得一个群体、一个时代甚至一个民族铭记。它出现在黑暗压抑的翠巧初夜场景之后,按我们常见的国产电影表现路数,通常是循着少女惊恐的面部特写——黑影逼近床上的少女进而占据整个银幕的黑场——天亮后的荷塘一滴露珠滚下这样的顺序。可这组镜头竟然以占满银幕的双镲开始,双镲奋力地击响,天地顿开,镜头拉开,是宏大的威风锣鼓,它打破了先前陕北沟壑的安静和压抑,迎来了延安安塞的热闹和开放。

  这组场景在影片中的象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渴望以惊天的锣鼓声震醒沉睡5000 年却沉淀着我们整个民族性格和命运的黄土高原,给这个憨厚却落后愚昧的民族敞开一片新的天地,那是延安、是解放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了这个撕裂呐喊的瞬间,冲突对立元素

  被时年32 岁的导演陈凯歌巧妙地设置在黄河两岸,被美术何平展现在窑洞内外,被摄影张艺谋呈现于天地沟壑之间。这些元素以极其安静的方式到来,影片开始,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从地平线逐渐走近,身影前不断叠印出远远近近的黄土地画面;婚宴的村民显露着呆滞的千篇一

  律的千年中国表情;清澈的翠巧惊慌地站在“三从四德”的对联旁面对着她即将也遭遇的强大宗法;翠巧爹听着“公家人”描述的延安自由恋爱,不以为然地回应:“没粮食,啥恩爱”;翠巧弟憨憨像是突然通透了般唱出:“镰刀斧头老镢头,砍开大路工农走”;回队伍的顾青带不走渴望自由的翠巧,相背着渐渐消失于同一片土地,却去向不同的世界。窑洞中听话的翠巧没有任何行为上的叛逆,八路军也没对抗村民带走翠巧,娘要嫁人、天却还不下雨,亘古以来,这片土地没任何改变,像丢进黄河的石头,激不起一丝涟漪。如陈凯歌所说,他以“大音希声、大

  象无形”的格局,“通过人与土地这种自氏族社会以来就存在的古老而又最永恒的关系展示来引出一些有益的思考”。

  这组场景在影片外的意义是划时代的,《一个和八个》为以78 级高考精英为先锋的第五代劈下了电影业开山的第一刀,1984 年的《黄土地》更进一步地让这一代人走上时代舞台。陈凯歌、张艺谋、何平等人以强烈的影像风格和语言,带来了改革开放后除第四代伤痕电影之外的又

  一全新世界,宏大的历史视角和对民族文化本体的深刻思考, 成为他们从影早期共同的叙事倾向和表达意图,并深切地震撼了世界影坛和文化地图。

  这组场景既结合了第五代的才华,也注定了两名领军人物,陈凯歌和张艺谋必然的分离,从此,随第五代电影的演进、分化和嬗变,也带出了未来中国娱乐业界气象万千的面目。

  如倪震在《北京电影学院故事》中所讲述的,当年万事俱备的陈凯歌,还缺一些生动具象的材料,这时张艺谋带来了出人意料的新素材,那是他在电视节目里看到的安塞腰鼓,几百个朴实的庄稼汉,穿棉袄扎毛巾,搅得黄土高坡地动山摇。

  从此,我们有了这个划时代的镜头,有了张艺谋个人随后的朴素审美观,有了团体操美学,有了北京奥运开幕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