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之热:四千人的表演梦,99%的淘汰率
2011年2月18日,早8点,天气寒冷,即便是在太阳下,站久了也一样手脚冰凉。这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初试的最后一天,500个考生早早地来到考场所在的北电教学楼B楼外,在用警戒线围出来的一小块空地外等着,伸长了脖子听引考员叫号。他们互相之间很少说话,脸上的表情很平静,听到自己的考号就迅速从人群中钻出,跨过警戒线站到自己所属的小组中,一组号喊完就在引考员的带领下走进面前一人多宽的小门,准备进场考试。
今年北电表演学院报名从2月10号开始,虽然当天北京下了中雪,却阻挡不了760个热切考生的脚步。五天的报名时间里共有4392人报考,与去年4219人报考相比,增幅并不算大。不过2010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共招收80人,其中有20个名额是相声班的,而今年表演专业仅招收30人,相声班也停止招生,录取人数锐减直接导致竞争激烈程度加剧,淘汰率高达99.3%,也就是说大约146个报名者中只有1位能被录取——这些信息很多考生并不清楚。
陈晨,北京人,高三学生,之前没有学过表演,平时喜欢看电影、电视,因为对表演有点兴趣,认为自身条件也还可以就来了,“我知道电影学院每年的报名人数都很多,但是录取率很低,新闻里都会有,但是具体有多少人,我没有专门查过。”当听说今年报考了4000多人而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都不到时,陈晨挑了挑眉:“没关系,我就是来试试,反正家就在北京也不用花太多时间,就当见识一下,多个机会也没什么坏处。”随后他又笑了笑,“万一我运气好考上了呢,不是有很多明星都说自己当年就是陪朋友来考试,没想到朋友没考上自己考上了。”
时间成本可能是很多北京考生最大的优势,毕竟北电、中戏都在家门口,很多外地艺术院校也都会在北京设考点,这就省去了他们四处奔波的辛劳。而更多的外地考生则要在考试前几天甚至十几天就到北京“驻扎”。
考生小周是河南人,她大年初二就独自从家来到北京,与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考生合租了一间日租金300元的宾馆房间备考。除了北京电影学院,她还报考了中戏、上戏和中国传媒大学。整个考试阶段,她都要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独自奔波。
也有不少家庭举家出动,孩子一心备考,家长就负责打理饮食起居,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帮着四处打听一下消息,虽然不一定真的有用,但多知道一些也算是个心理安慰。孩子考试的时候,家长们就在离考场不远的一块草坪上等着。
张女士来自成都,这次是和丈夫一起陪着儿子来考北电,大概就是半年前突然听儿子说起他对表演有兴趣,想考北京电影学院,“可能是看了什么电影电视剧了吧。孩子有梦想,我们做家长的当然支持。不管能不能考上,来见见世面吧。”对于考试结果,张女士和她丈夫都不是很在意,“帅哥美女那么多,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对于在距离高考只有四个月的时候暂停复习来北京考表演会不会影响儿子的高考成绩,张女士也很豁达:“到现在这个时候了,该复习的也都复习到了,停这么几天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张女士告诉新浪娱乐,儿子答应过他们,就考北电和中戏,考不上就放弃,“我儿子成绩还不错,如果考不上就去学金融,以后可能会出国吧。家里条件也还可以,儿子想多做些尝试,我们都是支持的。”
和以往人们对艺考生大多心怀明星梦的印象不同,现在的考生似乎理智了很多,新浪娱乐接触到的几乎所有考生都表示,自己是对表演有兴趣,并不是单纯为了成名,他们大多也都有一个或几个喜欢的明星,但是对明星的喜欢或迷恋似乎并不是他们考试的初衷。王承恩来自台湾,身穿黑色的大衣,背着双肩包,看上去和其他考生没什么不同,但是和其他考生相比偏大的年纪以及特别的经历让他在思考问题时显然更加成熟也更加全面。王承恩说自己从小学时起就一直拍戏,对表演有很大的兴趣,“现在年龄也比较大,二十岁多一点,就认为说要开始想一想这个兴趣是不是能变成自己的职业,就想来北京发展,第一步就是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想来看看这边的学习是什么样子的。”王承恩强调,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好演员,而不是明星,“红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就是想做好我的本分,当一个好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