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孩子》作者天宝葛兰丁曾经说过,“假如把孤独症的基因从人类文明中清除掉,我们现在可能还停留在史前穴居时代,整天聚集蹲坐在洞口,东家长西家短聊天度日。”
从婴儿时期开始,人一生所有的行为基础,就不知不觉地在脑中被有系统地建立起来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想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从别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理解对方的心情,学会在不同的场合,因交谈对象不同,话题不同,察言观色地与人群互动。但你是否曾经想过,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理所当然的拥有这些能力。
我们身边每1000人当中至少有6个人,他们没有我们以为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他们无法使用语言,无法表达自己,无法与人互动、理解别人的心意,甚至无法看着你的眼睛,就像被放在陌生的孤岛上,独自生活着。
过去,他们曾经被当成精神病患、被视为恶魔附身、被认为智能不足。也有些人,像是达斯汀霍夫曼在《雨人》中饰演的角色,因为特出的才能,或许是脑子里存在着一部隐形的超级计算机,可以随时计算出万年历,也或许是有着过目不忘的“相机眼”,在空中飞行30分钟就可以巨细靡遗、分毫不差的画出所飞过地区的图像,被当成奇人异事而受媒体追踪报导。这些人有这怎样的共通性?他们的问题又出在哪里?它是一种疾病吗?它是一种生理缺陷吗?还是它是一种独特的人格特质?
这些自古以来争论不休的命题,在70年前才被医界定义为-孤独症。
《遥远星球的孩子》第一集〈孤独症之谜〉,深入浅出的从历史、医学、社会、家庭等各种角度试图窥见迄今仍然无法解开的谜题。从将孤独症归因于父母疏于照顾的“冰箱母亲”理论,以及医学界以各种研究方式和论述,像是基因自发性突变、镜像神经元受损、脑部发展障碍等。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到目前为止仍然找不到解开孤独症关键的科学研究之外,我们从孤独症和孤独症者身上,展开我们对于“人的本质”、对于“自我与异己”的重新思考与认识。
孤独症透过另一个路径在看待这个世界,这个路径或许和我们所熟悉的不同,所以我们也会不习惯,也会害怕,就像他们处在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世界所感受到的恐惧一样。但如果我们将自闭特质也视为人格特质的一项,将孤独症视为我们从中学习身为人类意义的老师,而不是将这些特质视为一定要被改变,应该要治疗的疾病,或许我们可以在理解中相互尊重、成长,学习及丰富深层的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