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晨报介绍了昔日“小帅虎”陈志朋的新书《有志者,朋》,并独家采访了正在北京排演音乐剧《永远的张国荣》的他。话语中,陈志朋流露出很多内心的压力与抑郁。多年来,他总陷在“不如其他两个人发展得好”的“心魔”里,以及那看似光环却给了他很多压力的与哥哥张国荣的相像。昨日晨报开通了“送祝福给陈志朋”的热线,在读者中引起很大的反响。拨打热线的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有的称自小是在《青苹果乐园》的歌声中长大;有的读者细细讲述了当年为了听他们的歌,偷表哥的随身听被打;有的读者说自己就是喜
欢陈志朋:“打一出道起就喜欢他,其他两只‘小虎’不怎么样。”当然,所有的读者都有一句共同的话,那就是:“你是很棒的,你也已经很幸运,请多一点自信,陈志朋!”
仗义型 “陈志朋根本无需失落”
一位大一的男生小滨很有些“路见不平”的意味,他很激动地说:“中国人就是这种心态,喜欢把人家比来比去的,其实照我看,吴奇隆是靠了一堆感情绯闻,而那个苏有朋不过是爱情戏接得多了点。一个人有一种活法,陈志朋根本无需失落。”相比较小滨对其他两只“小虎”的排斥,有位叫小婷的女孩子说,昨天晨报里有句话让她印象最深———“陈志朋说自己知道阿奇和小乖发展得很好,不想去攀附他们。”她说:“如果我有好朋友因为我的境遇比她好,就不跟我交往,我肯定会特别难过。我记得在‘小虎队’即将解散的一次演出上,陈志朋唱了一首《最爱你哭泣时候的眼睛》,特别忧郁。我觉得小虎队还应该在一起,毕竟有朋友在身边陪伴,压力应该小一点。”
善解型 “在陈志朋的压抑里看见自己的影子”
这个1985年生,却已经上大四的女生晨晖说自己并不是陈志朋的fans,之所以打这个电话,是因为她从陈志朋的压抑里看见了很多自己的影子,很想借自己的体会来劝解陈志朋,“我小时候可能有点小聪明,所以4岁就被送进学校读书,爸妈对我期望太高,最近我正在准备考研,我一直觉得压力很大。我想对陈志朋说,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要尽量想着好的一面,抛开坏的一面。”南艺的小伟说,人生在世,被人拿来与他人作比较是在所难免的,“换了我,我也会这样,他已经很坚强,我很佩服他。”
做回真正的自己
销声匿迹了很久以后,陈志朋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光芒虽不复当年的青春耀目,然而岁月的历练让他更多了一份沉静。
17岁,那个激情飞扬的年龄,他遇到了和自己同样出色的两个同伴。他告诉自己,要知书达理,要礼让三先,要恭恭敬敬,要宽容大度,还要无论受了多大委屈都得自个儿挺住……可是骄傲、清高让他需要观众的鼓掌,他需要用这个来肯定自己。
在他的新书《有志者,朋》里,他把这个称为心魔。尽管心里不情愿,嘴里还要全心全意地对两个朋友不吝其词地赞美。心魔已经折磨了他16年,为了逃开心魔,甚至用过刀子自残,可终究无法抵挡。魔鬼轻轻地来,凶狠地蚕食他的善良和爱心,让他一次又一次地逃避,一次又一次地任挫败感侵袭……这样的陈志朋,能不累吗?
陈志朋,找到真正的自己,做回真正的自己吧!不用遮遮掩掩不敢展露才华,不用技不如人就自怨自怜。上帝在关上了门的同时又开了扇窗。不信你想想:你没苏有朋帅气,没吴奇隆潇洒,可是论文采,论演出舞台剧的功底,他们哪儿有你十分之一的本事啊。
有的人注定要默默无闻,有的人却不甘寂寞。陈志朋至诚的歌声让我们的记忆再次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找回了最初的感动。歌声在洗礼着迷失的人们,也洗礼着他自己。孔芳芳
我的骄傲曾一点一滴被打击殆尽
这是一个存在的事实,是伴随成长在我心底的魔鬼。只是我以为我永远都不会说出口。
打从有小虎队那一天起,我就与阿奇、小乖赤裸裸地摊开被比较着。
拿来和别人或是别的团体组合比较着,三个人比较着。谁红谁不红、谁比谁受欢迎、谁比谁优秀、谁比谁受媒体喜欢欣赏、谁比谁帅、谁又比谁活跃……
我自己觉得我很能唱,也很能跳,我有我的才华,然而这些都远远不及反映回来的事实,我的骄傲慢慢地一点一滴被魔鬼打击殆尽。
在公司里我很不平衡,大家永远比较照顾小乖。我是“比较”不受重视。我很不舒服,我和阿奇的通告时间永远早一个钟头,小乖“比较”需要睡眠。
我知道不能怪罪小乖,他的确需要大量时间研读他的功课,我更明白不能忌妒阿奇,他的确有比我受欢迎的条件存在……我统统都知道。
可是魔鬼就是如影随形地不断地跟着我,随时随地冷不防地就会跑出来打击你,伤害你。
我常常问老天爷,我还不够努力吗?还是,我还不够认真?我到底要怎么做,我才不会是“比较”不好的那一个?
魔鬼纠缠我16年了。陈志朋(摘自《有志者,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