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林一峰看港产娱乐:香港教我最多的是追求自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12:27  南都周刊
林一峰看港产娱乐:香港教我最多的是追求自由

林一峰看这些“基”地组织嫌疑分子(包括他自己)

林一峰看港产娱乐:香港教我最多的是追求自由

林一峰和友人夜耍中环同性恋吧。

林一峰看港产娱乐:香港教我最多的是追求自由

香港精神代表就是刘德华!

林一峰看港产娱乐:香港教我最多的是追求自由

谷祖琳是林一峰最熟的圈中朋友。

  作为坚持民谣风格的香港独立音乐人林一峰日前来到北京为其“林一峰@3G门户中国唱游”全国巡演做宣传。他将一路走来,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各大城市边走边唱。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时候,可爱的林一峰畅所欲言,谈及他对香港娱乐圈的看法,其中就涉及到比较敏感的文化现象:诸多香港音乐人的“断背”疑云。颇有趣的是,在香港回归十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时候,他将刘德华送上了“香港精神代表”的宝座,而不是象征财富的传奇女性龚如心。

  时间飞度,香港回归已经十年,林一峰说,他学会最多的就是追求自由。

  十年目睹香港娱乐圈怪象之“断背疑云”

  文化包容带给个人自由选择

  “男孩们能有我般纤细吗?谈情时明你那种感性吗?但男孩像你只爱同类吗……但我心里知道男孩像我不想跟妹妹拍拖,共你笑着说着戏剧时装,哪怕错过了幸福彼此蹉跎”,这句

歌词来自于林一峰与杨千女华早前举办的 《拉阔演唱会》 上共同演唱的歌曲 《男孩像我》 。听者一般都能感受到这首歌唱的是一个男同性恋与一个女孩之间类似“闺密”的关系。像这种暗喻“断背情”的歌曲在香港流行音乐中比比皆是,其中比较经典的有张国荣的《左右手》、《路过蜻蜓》,林夕写的《暗涌》 (在香港一直流传该词是林夕写给黄耀明的“情书”)、草蜢的《怎么天生不是女人》、TWINS的 《我很想爱他》 ……而且继张国荣之后,不少歌手都在自己的专辑造型中扮演中性,达到性别模糊的效果,比如何韵诗、杨千女华、TWINS……林一峰说,其实这种性别模糊的创作方法,很早就有了,比如京剧大师梅兰芳,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性别模糊或错位。“你刚才问何韵诗将中性做派带到生活中,只穿裤子,作风男性化,我不知道是不是公司的定位,但是我想你不能因为一个女孩子只穿裤子,就说她是男人。”旁边有个人插一句,“我刚听何韵诗说,她准备穿裙子了。”

  记者提到草蜢演唱会上,蔡一杰与苏志威当众舌吻,被港媒认为是借“断背潮流”博出位,林一峰说自己没有看过,但是黄耀明在自己的演唱会上更“妖”,“妖是一种秀来的,应该就是一种开放和另类的做法。”说到演唱会的小把戏,记者问:“你在与杨千女华的 《拉阔演唱会》上,也演唱过指向暧昧的 《男孩像我》,怎么说呢?”林一峰说:“不要提那个,我并不满意,都是制作商业上的卖点,自己能够控制的部分太少。”

  不久前,就有港媒曝光所谓的“同志名单”,被点名的圈中明星让人咋舌,这样的报道总会不定期地出现,经常被点名的就有黄耀明、林夕、王喜林保怡、蔡一杰、张耀扬、何韵诗……其实包括林一峰也曾被怀疑过性取向,他参加香港同志电影活动,曾经在该主题短片出演天使,被认为是自传。当记者求证这个说法时,被他否认了。但是他也承认自己的音乐很感性,很细腻,男性不太容易接受。谈到创作的开放程度时,林一峰也说:“就像小时候的教育,为什么女孩子不能去学技术,男孩子不去学家政,其实都是个人选择的问题。”

  林一峰认为明哥(黄耀明)是他的精神导师,给了他很多音乐上的启发。因此,记者也与他谈了一些关于明哥的话题。“听说 《暗涌》 是林夕写给明哥的,是真的吗?”“啊,我不知道啊,你应该去问问明哥。”林一峰对香港词人多同志的传言是这样看的,“真的不要太紧张,创作和生活是分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希望不要去打扰。”记者又问及诸如林夕这样的词人为何过于阴柔,林一峰回答得颇有意味,“我觉得跟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香港是这样一个地方,有很多机会去接触不同的文化,比如很多西方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意识到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好重要。再也没有比自由更重要的东西了。”

  记者还提起刘以达与明哥“决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指黄耀明)太专注于为他那一个群体呐喊”。林一峰反应淡然,说“组合的分分合合都好正常”。在结束采访的时候,记者与朋友聊起个段子,说香港话剧导演林奕华曾向记者的朋友抱怨,林夕暗恋明哥。而林奕华最出名的段子是在大学授课时,建议学生去看当时流行的 《断背山》,某学生说“那是讲同志的,不要去看”。林正色说,“请你注意你的语气,我就是同志。”故事的真伪无法查证,但是香港娱乐圈的“异色流光”还是能够略见一斑,文化的包容性其实很重要。

  十年目睹香港娱乐圈怪象之精神代表

  香港精神代表就是刘德华!

  马上就要到香港回归十年的纪念日了,因此很自然也会跟来自香港的独立音乐人林一峰谈起这个话题。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林一峰在这十年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十年来不断努力,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厂牌,有了可以坚持的音乐空间。记者问他,“你快乐吗?”“我很快乐。”但是问起十年后,是否还会留在香港?林一峰的回答是“不会”。问他,“如果要选一个人作为香港精神的代表,应该是谁?”林一峰给的答案有点出乎记者意外,但是深想也有道理。他说的是“刘德华”,“我一想就是他了,因为他真的很专业,很努力,每个细节都要做到最好,而且从来不放弃,我想这就是香港精神。”刘德华的努力自然不必说,但是记者还是觉得由他来代表香港精神总缺些什么,香港精神的丰富性恐怕不是他能代表的。

  记者问:“也不一定是娱乐明星了,也可以是其他领域的,比如刚刚去世的龚如心,有媒体也认为她身上折射了从内地来香港的淘金者财富积累的身影。”林一峰说:“但是香港只有一个龚如心,有钱的人还是少数,更多的人其实很草根的。”林一峰说自己看过 《榴莲飘飘》,记者就顺势怎么看“北姑现象”,还有赵良骏电影 《金鸡》 里说的“一楼一凤”所寓意的“草根精神”,是否也是香港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一峰说:“我知道什么是北姑,她们都是为了生存,是香港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只是我从音乐人的角度来说,很少去关注这个群体,也没有打算为她们写歌。我还是比较关注很私人化、很细节的东西。”

  究竟谁能代表香港精神呢?也许其他人还会提到成龙周润发、李嘉诚……

  十年目睹香港娱乐圈怪象之人气指标

  上电视与否衡量香港艺人是大众还是小众

  本来想跟林一峰谈更多香港娱乐圈的人事,但是林一峰说自己很少看娱乐新闻,也很少跟圈中人来往,即使是明哥,也多是精神交流,见面很少。“我觉得自己更像是文化圈的人,我圈中的朋友不多,最熟的恐怕是谷祖琳。”记者眼睛一亮,说:“很谢谢你提起她,因为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她的,演技不错,只可惜太小众了。”林一峰困惑了。“她哪有小众,全香港的人都认识她,她经常上电视啊。”上不上电视是林一峰判断香港艺人是大众还是小众的标准。记者告诉他:“在我们看来,那些很少出现在娱乐版,有实力却不那么红的,应该叫小众。”这个时候,林一峰才认为自己肯定是小众。

  有趣的是,歌坛天后王菲其实是在香港乐坛以“王靖雯”的艺名出名,改回原名后更是大红大紫。可是林一峰还是说,“王菲不是香港歌手,她是北京歌手。”也许在部分香港音乐人看来,王菲还是不能融合到香港的文化中,她身上的骄傲和随意气质,更像是在北京城里养成的。梅艳芳郑秀文可能更“香港”。所以,这也是怪现象之一。本报记者 林冲

  南都周刊稿件,转载请注明,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6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