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快报记者 曾乐 刘嫣 实习生 余瑞姗
俗语有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谁想到呢,一场SARS会成为中国影视发展史一道浓重的分割线。
SARS肆虐后,香港整个娱乐业都开始走下坡路,过往被香港演艺界人士引以为傲的“香港制造”忽然就变得底气全无。那边厢,内地演艺界人士在和香港方面的合作变得紧密后,通过认真学习钻研香港方面具体的拍摄手法和表演模式乃至复杂的造星工程最后到宏观的制作理念和娱乐运作模式后,确确实实见了世面、开了眼界,影视行业有声有色地蓬勃发展。内地,有丰富的外景资源,有大量廉价的群众演员,有实力彪炳的投资商,国家也大力扶持娱乐产业,影视城的建设规模庞大……要拍戏,不到大陆还要到哪里!
于是,“大规模挥军北上”成了港台艺人的共识,过气的,正当红的,还是新星新秀的,是人都想在大陆这里无限大的市场里分一杯羹,很多艺人,干脆就在内地买房子长住,以此为家了。如今,无论是广告代言,还是商业走秀、
电视剧电影作品拍摄、电视台综艺节目,处处可见港台艺人忙碌的身影。然而,内地资深制作人杨文杰、贾云等人却认为,其实现在还不是港台艺人到内地发展的高峰期,未来一两年将会有更多港台明星涌向内地。杨文杰透露,现在便有很多香港公关公司向他推荐很多香港明星,拜托他洽谈内地活动事宜,其中更多的是香港影视界的“闲置资源”,诸如过气明星。
港台演员进军内地史
来得早的,大发特发
时间:上世纪90年代中
最早一批邀请港台演员拍摄内地电视剧的,不能不提到邓建国此人。邓建国创业的老搭档、现任巨星影视副总杨文杰告诉记者,1996年开始,当时的民营影视业龙头老大巨星便开始邀请香港明星到内地拍剧,其第一部邀请香港明星拍摄的电视剧便是《珠江恩仇记》,其中有任达华、汤镇宗、张敏等人。随后也邀请了关礼杰、温碧霞、温兆伦、古巨基、舒淇、黎姿等十多位港台明星参与剧集或者电影拍摄。
这些第一批来内地“掘金”的港台明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而港台明星的回报也是极其丰厚。还以邓建国为例,他拍戏请来的香港明星,例如汤镇业汤镇宗兄弟,邓不仅让他们做演员,还让他们担当制片人之类的角色,“邓建国对卖片、经营之类基本上一窍不通,汤氏兄弟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这一部戏下来,香港明星的‘钱途’难以限量。”
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演员的身价内地也称得上是“前无古人”。据出品人贾云透露,当时请香港演员拍电视剧,二三线的演员大概两三万每集,一线的最起码要四万以上每集,但当时内地的顶级演员,最多一两万每集就到顶了,到内地拍剧的香港艺人片酬是内地演员的两倍。而杨文杰也透露,当时,一线香港演员平均八万每集,十万一集也有,而像陶大宇这样的演员,拍《风云岁月》时叫价十二万每集;至于二线港台艺人每集两万左右。比如其时温碧霞每集六万,古巨基一部电影片酬几十万,舒淇三万,黎姿三万,关礼杰三万,温兆伦四万。
乍看之下,以当时内地的物价水准来说,是有点夸张。但其实不然。据悉,由于当时香港和内地的物价水准不可同日而语。对于香港艺人来说,这个价码“基本和香港持平”,只是具体片酬较之内地演员而言,真可谓吓人一跳。
敢出大价钱请港台明星,自然有原因。首先,上世纪中期,香港娱乐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八十到九十年代,正是香港娱乐业的黄金时期。在影视方面,香港无论是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运作模式,还是娱乐性,比内地强的不是一星半点,而是成年人和小娃娃的差距。而香港演员的表演有别于科班出身的内地演员的刻板内敛,自然活泼的表演风格对于内地观众来说很是新鲜。有港台演员参与的电视剧很牛,仿佛也成了当时收视的保证,例如以《外来妹》在内地走红的汤镇宗,他扮演的港商形象至今仍为内地观众津津乐道,《外来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内地可谓万人空巷。可以说,在当时,以香港娱乐业的鼎盛,他们作为“香港艺人”,对于内地观众来说,这个名头本身就具有“明星”级别的号召力和认可度。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跟商业利益挂钩的,那就是由于港台电视剧发展较内地先行,港台演员也备受新加波、马来西亚、美国唐人区等华人地区观众认可,有港台演员参演的电视剧往往能提高发行的份额,也就是说,一部戏里面有了港台演员,那么这部剧便有了卖向海外市场的资本。这样稳赚不赔的买卖,是商人都会垂涎三尺。由于上述原因,港台演员在当时的内地投资方眼中当然是香饽饽,对待港台演员的方式自然也是贵宾式的,不单好吃好住地招待着,片酬方面自然也是不惜血本。
但当时的香港演员并没有在大陆走得太远,不仅数量少,而且他们活动的区域绝大多数也仅限于广东的珠三角地区。这个和当时广电总局对内地演员的保护政策有关,也和香港艺人自身有关。在当时,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的香港艺人来说,仅仅是本土的工作,就已经够他们忙得七窍生烟了。也就是说,作为内地投资商要想请香港艺人到内地拍剧,也得要他们有这个空闲。他们为了方便行程的变更,也没有签约这个规矩,拍一集结算一次的情况很常见。而现在看来,当时为数不多的香港艺人到内地拍剧,除了“赚快钱,打零工”,多少有点“试水”的性质。
内地明星看涨,香港明星看跌
时间:SARS肆虐后
内地业内人士表示,今日港台艺人不同往日,现在已经挺便宜。“金融危机来了,通货膨胀,港台演员不仅没有提价,而且还降价了。”
以往一般港台演员平均八万每集的价格可能现在听起来像是一线的价格了。像是苏有朋凭着“五阿哥”大红后,在内地拍剧基本维持在六七万每集,但现在大概就四五万每集。伊能静以前是五万每集,现在是三万每集可以搞掂。朱茵、黎姿这些有名的一线大美女,现在来内地拍剧,开价也就三四万每集。温碧霞拍摄《康熙微服出巡5》,在现在物价飞涨的情况,她的片酬却比2003年前少了百分之二十。
与港台明星普遍自降身价相反,如今内地的一线明星在本土的薪酬普遍看涨。还是以电视剧来说,内地一线演员现在和同级的港台演员比,片酬至少会比他们高20%。而内地的二三线演员从过往的几千元每集,到现在和同级的港台演员持平。
可以说,过往内地观众觉得港台演员大牌的重点——身价,其实一直是一个误区。从“基本持平”到“自降身价”,大部分港台演员还是挺实惠的。
港台演员来内地拍剧,客观上,主观上,都带动了双方的成长。有不少港台艺人和内地艺人是那么惺惺相惜。但现实告诉我们:“有竞争就会有牺牲,”世事总会有那么些不和谐。
港台艺人为何大规模进军内地?主要是因为港台地区娱乐市场大萎缩,比如港台的影视作品购买力已大大减弱,而中国内地影视市场却有了大大的发展。一名内地投资人介绍,之前,台湾地区出品的电视剧约四万美元一集,现在几千美元一集就能买到;相反,之前内地出品的电视剧均价是四五十万一集,现在已经可以卖到一百万。再者,从电视剧的投资成本方面也可以看出,现在内地电视剧投资的成本几乎是港台电视剧的两倍。
记者的话
自己人说不得,那只能说外人
■ 刘嫣
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圈子内什么话都可以说,圈子和圈子之间却客套得要死。最开始我真的很反感马伟豪在《星星同学会》里说内地女演员怎么样怎么样,然后说自己在香港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但后来又看到薛凯琪说自己上台湾节目的时候,那台湾女星又怎么样,我就释然了。《星星同学会》本来就是一帮香港艺人在自娱自乐,他们不嚼内地演员和台湾演员的舌根,又拿什么来吸引眼球呢?上一集爆出一个“集邮女星”就已经惹来一身蚁了,自己人说不得,那只能说外人喽。如陈明真一类的台湾演员其实也一样,综艺节目无非就是吸引眼球制造话题的娱乐节目,说什么听听就好了,千万别放在心上。
说到我眼中港台地区艺人与内地艺人的相处之道,我觉得就是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文化和背景的差异,他们极少可以做到多么要好。其实这也和普通人一样,我们自己也很难左右逢源两个圈子吧。
(本文涉及之港星报酬由被采访者提供,并未与港星本人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