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是包小柏失散的“兄弟” |
■晨报首席记者 曾 玉7月25日凌晨1时,刚刚从评委席上走下来的包小柏和晨报记者开始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独家对话。采访中他盘着腿坐在沙发上,说到激动处他张开双手瞪大眼睛,甚至激动地翻到地上,完全不是那个冷冰冰的“包老师”。
也是在一个私下的场合,包小柏和高晓松坐在一张酒桌上。记者问:“包老师,都说你和高老师针尖对麦芒,但是你有个孪生兄弟也叫小松(包小松),当你在叫高老师名字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
包小柏转过头来想了想说:“请问你这是一个问题吗? ”
“不是问题,突然想到而已。 ”
“既然你问了,我就要认真地回答你。 ”
(气氛变得有点冷)
“我一直在怀疑,我们其实不是双胞胎。 ”
(气温再次降低)
“我应该是三胞胎的啊! ”
(很多人流下了冷汗)
“我一直在想,我这个失散多年的兄弟,就应该是高晓松啊! ”
(一片眼镜跌破的声音)
“很多人都认为孪生兄弟应该很像,但是我和包小松完全不一样,是斗争出来的。他跟我是180°的差别。但是高晓松不是,他跟我是90°的差别。 ”
这个晚上包小柏和高晓松因为这席话喝了很多酒,包小柏说:“很多人等着看我和高晓松打,但是我们有什么好打的呢?每个人的理念当然会不一样,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别人来迁就自己? ”■晨报首席记者 曾 玉 长沙报道
在包小柏重返评委席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为何去而复返的原因,包小柏说:“因为媒体里有太多编剧,我必须出来说明真实的情况。”
“之所以说了暂时二字,是想给制作单位留点空间。 ”
谈起6月份的那一次“拂袖而去”,包小柏说:“为什么那一天舞台有三个选手都抱着吉他,会选择的却是她?当时,我想让他(沈黎晖)给我一个理由,但是他一直不说话,直到现在都没有给我一个理由。”包小柏说,自己离开是因为发现评审机制有问题,“之所以说了暂时二字,是想给制作单位留点空间。那是在直播,我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是不能反悔的,我必须留下余地”。同时,他还不得不考虑双方的合约问题。
回到台北后,包小柏开始拍摄一部他拖了很久的电视剧,“我开始自我封闭,淘汰掉一些垃圾。我太累了,需要休息,也需要沉淀自己”。拍电视剧,用包小柏的话说,更多是一种体力劳动。
“有的选手很努力,你不知道她们的苦,但是我看到了,我有恻隐之心。 ”
包小柏的自我封闭,带给经纪人熊远腾的,是巨大的压力——湖南卫视联络系统的“轰炸”。熊远腾说:“他们很热情,从小柏老师一离开那一刻开始就不停地打来电话。本来双方的沟通只是通告型的,卫视有导演专职和我们确定行程、时间。到了后来湖南卫视多位高层都打来电话,从不同的角度发出邀请。他们很有诚意,甚至不惜改变了赛制。”在熊远腾看来,他当然希望公司的艺人能多露面,“但是也要考虑利弊,公司有那么多艺人,从赚钱的角度来说,有太多的方式。”赚钱、打知名度、名誉上的影响以及对于艺人本身精神上的困扰等等,熊远腾一直在权衡利弊。经过和湖南卫视的反复沟通,熊远腾最终让包小柏自己来做决定。
此刻的包小柏正在台北继续他“避世”生活,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没有因此远离是非,反而更累了,“说什么我利用这次事件炒作自己,借机游走三台,说我是专业户。那段时间我根本就没接受采访,一些媒体又在把自己当编剧,凤凰网上还有一个视频,说我点评十个选手的缺点,我什么时候接受过这样的采访?”
于是他决定出来面对。“一个人生存的价值,在于别人对你有没有需要”,包小柏说。但是当时的情况看起来,他的需要和别人的需要是不一样的,“这个节目不是我的节目,我不是主角,不要弄得我要去演很多套戏似的。”
即便是决定回来面对,包小柏说,他需要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理由:“我要让其他九个选手被大家看到!有的选手很努力,你不知道她们的苦,但是我看到了,我有恻隐之心。既然现在她们有机会往更高的台阶上迈,我为什么不留下来,跟她们迎接最后那完美的一刻呢?不管我需要面对什么,那都是过程,我更想和她们分享结果。”
“回不回来的关键在于,我是回来做一个纯粹的评委,还是继续被逼着澄清什么、扮演什么。 ”
采访进行中,包小柏接了一个电话,回来以后变得异常愤怒。因为在赛后的媒体联访中,巫启贤拿了一张报纸出来,上面写着包小柏说“快女舞台上有人已经黑白不分了”,巫启贤认为,包小柏是在暗讽其他的评委,拿着该份报道怒气爆发的巫启贤对着在场媒体直斥:“难道意见不同就是错吗?希望有人能明白对他人互相尊重。”包小柏无奈的对晨报记者说:“除了网易的一个视频采访,你的采访是我目前为止唯一接受的一个专访,请问他们从哪听来的这个话?我又怎么可能说这样的话?”
这一次包小柏的回归,只有两个星期,这一点再次成为了他被攻击的理由:“来来回回,反反复复,这是恶意炒作。”对此,包小柏的脸上显出了几分温情:“大家可以去查查我过去十年的记录,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回加拿大两个星期,陪我女儿过生日。今年提前了一些,因为今年是她十岁,我要带她出去旅游,我想给她留下一个印象深刻的十岁记忆。”
“那你还会回来吗?”记者问。
“关键在于,我是回来做一个纯粹的评委,还是继续被逼着澄清什么、扮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