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歌有一种奇怪的能量,一旦听到或者唱到,立刻像是打开了月光宝盒,进入一个深邃魅艳的世界,青山碧水间,开着大朵红艳毒辣的花,灼灼的烈日下,发生着一些与生死决裂有关的事。
香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影视歌曲,尤其如此。若想探查这种能量的由来,不妨对这些歌曲进行剖解,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成分和渊源:粤曲和四十年代之后的时代曲,为它拉出框架,日本异色电影音乐和莫里康尼西部片配乐(王福龄为邵氏武侠片所做的配乐,几乎都有莫里康尼的影子),为它提供意境追求。在香港人拥挤生活催化出的狂野的世界想像作用下,这些看似矛盾的元素,被压缩混合成为一种独特的歌曲风格,艳丽中带着虚无,热辣中不乏荒蛮,直白中祟动着幽深,励志时也常怀感叹。
《射雕》中的歌曲是最好的样板。KTV通用的《铁血丹心》画面,是罗文和甄妮在演唱会上的对唱片段,他们穿的是百老汇风格的舞台服装,但一旦前奏响起,他们立刻呈现出一种入戏后的庄严肃然,戏中人的形象也一一浮现,从主角的郭靖、黄蓉到配角的周伯通、丘处机,那一个侠义江湖必定在歌声中渐次清晰。常去的酒吧,有一个实力派女歌手,常与男乐手合唱《铁血丹心》,每当她上场,台下就泛起吆喝“射一个射一个!”沦落的时代,就会有这种沦落的解读。
对话“影响者”老顽童饰演者
秦煌:《射雕》曾被禁播,因为大家只顾看电视
秦煌大概是出演金庸剧最多的演员了,演过4版老顽童、2版茅十八、3版赵半山?,在83版《射雕》中他扮演的老顽童笑容可掬,憨厚可爱,如今,戏外的他言语间仍透着调皮任性,偶尔来点冷幽默,确实有几分老顽童的神韵。
南都娱乐:网友统计出你是金庸剧拍得最多的演员,拍了十五次。
秦煌:我自己没感觉啊,没有数过有十几个的,因为有些是重复拍重复拍,就是金庸剧咯。
南都娱乐:你的周伯通形象那么深入人心,在佳视第一次演周伯通才28岁,他们为什么会找你演老顽童?
秦煌:因为当时不是那么多人,其实在周伯通那部剧里我是演过另外一个角色的,一个傻傻的蒙古兵。原来演周伯通的是一个播音界的老前辈,但第一天出外景就要拍在海里骑鲨鱼,那个播音老前辈有心脏病,更加不懂游泳,所以演不了。但因为又已经租船了,那时候提早两三天租好船,做好道具,不演又不行。找来找去,就找我,我就去试一下,拍了几天,别人说你ok喔,用心拍,于是监制说就拍咯。
南都娱乐:虽然二十多岁演老顽童,但你在镜头前吹须碌眼,生气起来很可爱,是怎么捉回这些神韵呢?
秦煌:开始没有专门研究,后来就观察三五岁的小孩,看他们的动作呀,情绪呀,跟着学一下。因为周伯通是老顽童,性格像小孩。
南都娱乐:这部戏播出后反响很大,对你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
秦煌:《射雕》一出,在国内外都太轰动了,最夸张是后来好多地方都不让播,因为大家都顾着看电视,不做事了。1983年后有一次我到内地,在医院外走过,医生护士病人都从窗户里看着我!现在在内地,尤其是北方,很多人不一定记得我的名字,但都叫我周伯通。
南都娱乐:前年夏天你酒后坠海,现在生活近况又如何?
秦煌:早就没事了嘛。未来几年我会在内地拍电视剧多一点,加上我十几年前在深圳买了楼,不拍戏我就住在深圳,在这里住很舒服。
幕后影响者鞠觉亮自述(助理编导)
苗侨伟当初还是一木匠
《射雕》是那一年台里很重视的戏,所以找了谢贤和秦沛压阵,他们都是70年代很红的电影明星,特别是谢贤,不过到80年代慢慢退到二线,这时候就找了他们两个资深艺人撑一撑。
1982年翁美玲返港参加港姐的竞选,虽然不是冠军,但是仍然很惊艳。因为TVB的传统肯定是要捧港姐的,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就挑她来做黄蓉,不过当时还是有其他两个女孩子争的,但因为翁美玲同TVB内部的关系好,监制总监什么都喜欢她,最后高层拍板定了她。翁美玲表现也很好,不娇气。有一次拍打戏,对手是一个武行,就听到翁美玲一声惨叫,我们马上冲过去,原来是武行弄伤了她的眼睛,血都淌下来了。送医院,还好只是割伤了眼皮。不过一般女演员都会担心破了相对事业不利,但翁美玲在医院里边还开玩笑说,正好可以把双眼皮再割得深一些,好看一点。而黄日华、苗侨伟当时还在训练班里头,都还没毕业呢,就挑了大梁。黄日华原来是小职员,苗侨伟原来是木匠,下了戏常常和大家吃排档。
幕后影响者张华标自述(编审)
经典就是要对原著有所影响
这部戏最大的成功原因,首先是金庸的原著成功。当时是公司买了版权,要开拍60集的电视剧,但小说和电视剧是两种不同的媒介,如果照搬小说到电视上,实在不足以拍出60集的,所以我们大胆地做了大篇幅扩充,将一些金庸原著里一些细节或者留白的地方,进行了扩充。关于这一点,其实我骄傲的地方倒没有,反而有些抱歉。记得当时是把杨康、穆念慈的感情线加重了笔墨,比如说让杨康患上了麻风病,两人有一些反反复复的情感戏,当时是为了更加感人,但现在回头看,对原著精神是有所影响的。记得当时倪匡作为顾问,也代表金庸对我们有些微词。当时的无线总经理是林赐祥先生,当时他跟叔(黄)商量主题曲填词的事情,(黄跟倪匡很熟,金庸就通过倪匡知道了故事的改动),林生那时候也在重病中,他和我们见了一面,但没有责怪的意思,他很明白我们改编的难处,只是希望我们在忠于原著的精神上再动笔。
另外就是选角的成功,黄日华、翁美玲他们真的非常神似,这么多年外面拍过这么多部改编《射雕》的电视剧,最成功就是这一部了。黄日华、翁美玲是不作第二人选的郭靖和黄蓉,真是撞到正,可遇不可求,监制天林叔(王天林)眼光独到。当时的幕后制作团队合作也很融洽。有天林叔这样的大牌监制;编导有杜琪峰,那时候他拍的东西已经很有电影感了;还有刘仕裕,他后来也做了监制,都是很厉害的同事。
结束语
83版《射雕》有一个金牌幕后团队:监制王天林为大导演王晶之父,杜琪峰、鞠觉亮、刘仕裕、余凯荣等担任主要编导,而编审则有陈翘英、张华标等人,他们都是使这部剧成为经典的强大“影响者”。金庸开启了内地的武侠热潮,却也成为这种热潮的终点。而83版《射雕》,虽不是武侠剧起点,却是大众影响的制高点。从大众娱乐的角度来说,我们用隆重的12个版来纪念一代人的经典,回味也是重塑,重新认识和塑造才可能招来新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