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钱拼人拼导师 身价八年翻百倍

2013年03月25日17:16  新闻晨报
拼钱拼人拼导师身价八年翻百倍 拼钱拼人拼导师身价八年翻百倍

  晨报记者 陈文

  不管是“好声音”还是“最强音”,请好导师几乎成了如今音乐电视节目的共同宗旨。越大牌越好,最好天王天后,一个还不够,四个一起上,个个都要顶尖人物。一时间拼节目先拼导师阵容,先吆喝再做买卖,什么王菲、陈奕迅、刘德华、张学友甚至艾薇儿、LadyGaga,纷纷都成了各家电视台竞逐的对象。这样的燥热场面,就好像曾经疯狂的股市和楼市。有没有泡沫?在广告费滚滚而来的时候,谁还想得到这个。

  节目方拼了 为请大牌不惜血本

  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公布的导师阵容成为话题。陈奕迅、罗大佑、郑钧、章子怡“三王一后”的超级阵容,让芒果台的竞争对手痛并流着口水,而众多看客脑袋里首先闪现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这可得花多少钱?

  事实上,放在一两年前,这四个人随便拿一个出来就足够当一台选秀节目的台柱,其中陈奕迅更是近年来众多音乐真人秀节目哄抢的香饽饽。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此之前,《中国好声音》便与Eason多次接触,但由于档期缘故未能结缘。相比之下,提前《中国好声音》将近3个月时间开播的《中国最强音》则因为时间上的优势,加上芒果台强大的人脉攻势,赢得了Eason的导师首秀。

  “对现在的电视节目来讲,顶级的歌手、艺人都是稀缺资源,尤其是顶级的节目品牌,他们的态度是只要能够请得到,将不惜任何代价。”

  一位电视圈的资深研究人士告诉记者,去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让国内众多电视台意识到,顶级歌手对一台节目的强大助推力,尤其到了今年,随着《中国好声音》、《中国最强音》、《中国偶像》(暂定名)等众多电视音乐真人秀的蓄势待发,更加让数量稀少、档期有限的顶级歌手成为众多节目的争抢对象。

  “导师市场”的红火,导致如今的歌手出现两个身价:一是传统的商演价,二是出席节目的导师价。一位演出经纪界的“老法师”向记者透露,现在除了传统的商演和演唱会外,还有不少电视台的人找他请歌手来当评委,而这方面的价格更是越开越高,甚至还出现了竞价的局面。与此同时,该人士还感慨,由于顶级导师资源的稀缺,一些节目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一些比王菲、陈奕迅级别略低一些的歌手,但这一级别的歌手身价如今也是飞涨,像是一位淡出歌坛好几年的前天后级歌手,商演价最多二、三十万元,如今给电视台开出的导师价却超过五十万元,“只能说现在的电视综艺节目太舍得下血本了。”

  大明星赚了 当导师胜过开个唱

  早在2005年《超级女生》走红以来,电视选秀节目就捧红了一帮职业评委,像高晓松、黄舒骏、包小柏、伊能静等,都依靠选秀节目开创了事业的第二春。不过,当时的这些评委大多是幕后专业人士、退居二线的演艺圈人士等,而真正一线的艺人因为自身演出工作繁忙,电视节目的制作周期又长,因此不论从经济角度还是知名度上,这个级别的歌手和艺人都不是非常需要电视平台来进一步“推一把”。

  但时移世易,如今,一线歌手上电视节目是“性价比”极高的工作。今年初,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让一帮成名歌手“自降身价”,站在舞台上互相PK,接受观众的评判。最初,很多电视业内人士都不看好这档节目,觉得不会有好歌手愿意来参加,但节目热播之后却引发音乐圈热议,更有不少明星大腕纷纷表态想上。

  圈内如今流传着一段当初总导演洪涛用激将法邀请羽泉上节目的段子,说洪涛用吴莫愁的例子“刺激”羽泉,“你们看一个电视节目出来的新人商演价都要超过你们了,你们还不相信电视?”结果上了节目的羽泉果然尝到甜头,不仅知名度大涨,商演价翻番,更顺势要在今年同时在上海和北京开演唱会。

  话题回到《中国最强音》。陈奕迅这次的加盟,基本上被认定为芒果台叫板“好声音”的最大砝码,记者从内部人士处获悉,芒果台这次可谓真的掷下重金,保守来说,Eason的总收入有上千万元。而如果不上节目,这段时间就算他每周一次商演再加上开一场演唱会,收入也未必能够达到这个数字。

  歌手们“不务正业”走上电视,会不会对唱片和演出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对此,业内人士倒不这么认为,一位演出商表示,唱片市场本来就不景气,歌手们寻找新的“赢利增长点”无可厚非,毕竟上音乐类节目,也是在做和音乐有关的东西,并没有脱离正常的轨道。

  广告商疯了 投重金就像在押宝

  不过,“导师市场”过度火热也引发了部分业内人士的担心。曾经因曝料成名的网络红人“舞美师”如今是一位电视策划人。他告诉记者,几天前他在参与某个选秀节目的策划时,制片人就跟他抱怨,节目总冠名费就3600万元,请四个导师的费用就占了3000万元,还不是独家约。

  不是每家电视台都烧得起钱,但导师身价的暴涨毫无疑问会产生泡沫。舞美师告诉记者,2005年选秀刚兴盛起来时,评委费一期最多几万元,低的几千元都有,而现在则动辄一期四、五十万元,上百万也不稀奇,十年不到涨幅近百倍,“这比楼市还要厉害,能没有泡沫吗?”

  这样的泡沫在于广告商的疯狂投入。去年,《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的招标会总共创造了近10亿元的广告价值,而《中国最强音》亦不甘示弱,不仅某品牌砸下5亿重金赞助,更在上周的招标会上,光凭15秒插播广告资源就卖出了8204万元的天价。在这样的资金刺激之下,做节目绝对不差钱。

  一家4A公司负责媒体购买的S小姐上周也参加了《中国最强音》的招标。她的客户是一家国际知名的快速消费品牌,但由于标的的溢价率太高,她很快就铩羽而归。S小姐告诉记者,从她参与多家卫视的节目招标来看,高溢价绝对是现在的一种不良趋势,尤其如果一家电视台溢价很高,其他电视台也就跟着要涨价,否则就感觉没面子一样,这对广告主来说,肯定是很不健康的现象。

  但为什么即便如此,依然有如此多的广告商趋之若鹜? S小姐认为,音乐真人秀类节目的火热的确能在很短时间内增加品牌的曝光率,但背后的风险更大,到底这其中有很多的赌博心态,押宝对了就赢了,可未必每个节目都是《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押错了怎么办呢?

  而对于导师来说,也未必事事如意。“并不是每个歌手都能胜任导师的工作,会唱歌的人未必都会耍嘴皮子。”舞美师表示,节目的确需要大牌,但钱要砸到合适的大牌上才有意义,否则或许就会换来双输的局面。

  相关

  他们为何坐上导师椅?

  歌坛有两位艺人曾痛骂选秀歌手是垃圾,一位叫杨坤,一位叫郑钧。把他们的名字和“选秀”一起搜——满屏幕的恨。

  如今,前者曾任《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后者也即将加入《中国最强音》的导师队伍。郑钧说,“我们希望导师和观众心中的真情实感被唤醒,因为整个社会虚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们渴望真实的情感,只要出来这个东西就够了。”似乎这番话中,他是为“拯救”观众审美而加入导师队伍,与世俗的利益没一点关系。

  在这之前,晨报记者采访了一位演出商,在她看来,杨坤是受益者,郑钧是识时务者,因为只有人气才能有商演,有了商演才有演唱会,才能推新歌卖专辑……这是一个循环。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坐上了导师或是评委的椅子上?

  杨坤:身价涨?没资格膨胀

  现在这样的活动选出来的歌手除了张靓颖没有几个会唱歌的,就是一堆垃圾,电视台就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其实,最终受害的是这些参加节目的年轻人,就想着怎么出名,自己根本没到达一个歌手的程度,就以为自己是个明星。最后,节目完了,大部分的参赛者还得回到现实中,什么也得不到。(摘自2007年杨坤发片记者会)

  晨报记者(以下简称“晨”):你曾对整个选秀都有一些看法,现在对选秀大有改观?

  杨坤(以下简称“杨”):《中国好声音》不是一个选秀节目,是一个大型音乐励志节目。而且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你们认为它是选秀——可以,没问题。但是它是不是?这个节目是不是通过电视平台给咱们中国的老百姓在音乐的审美上提高了一个层次?是不是这些所谓的选秀——你说的选秀选手、我们说的学员,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是不是都有一把好嗓子?是不是每一个人唱得都很好?除了我,那三个导师是不是都是顶尖的、专业的、德高望重的?首先那些选秀的所谓的评委,没有一个是唱过歌的,所谓唱过歌的其实已经不在这个年代了,剩下的都是音乐人。因为真正的歌手做一个导师,他会从歌手的角度上知道你欠缺什么,他会从歌手的感觉告诉你,而你在台上都应该很有共鸣。我觉得“好声音”成功就是因为这三个导师。

  晨:变柔和是你真没什么了还是觉得无所谓了?

  杨:我觉得是没必要,因为这事对我来说还是理解得太狭隘了,我现在觉得存在一定是合理的,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那么过激地去讲。

  晨:那你会关注李宇春、张靓颖吗?

  杨:会关注,因为他们已经很受人关注了,不关注也没有办法。我原来的理解比较狭隘,觉得歌手一定要唱得好,但是李宇春是一个艺人,艺人就可以从各个方面去打造自己。她有歌迷群,有那么多稳定的群众基础,这一定是有道理的。我现在才明白这个问题。张靓颖我就觉得她是一个很好的歌手,她是超女怎么了?超女也唱得很好,人家现在美国都开演唱会了,所以我觉得这个不能用那个去评价。

  晨:你现在身价涨了会不会有膨胀?

  杨:我已经四十岁了,你哥我已经火过一次了,如果现在再膨胀的话,那就真白活了。“好声音”的机会,对我来说必须要珍惜,因为现在很多我们那个年代的歌手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还要膨胀?没有资格、没有理由膨胀了!

  晨:你觉得做导师给你带来的改变是什么?

  杨:原来唱歌觉得自己爽快就行了,现在呢,关注度上来了,慢慢地发现要唱什么样的歌,能够影响到什么样的人,这个对我来说挺重要的。原来正能量这三个字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在微博上骂人,都觉得好象已经跟这个圈没什么关系。现在呢,我是觉得上“好声音”,跟学员说的每一句话,为他们转每一个身,为他们做的所有的事情,他们到最后那个幸福的感觉……我看到别人开心了以后我自己也舒服,我原来没觉得。所以现在我唯一的转变是这个。

  庾澄庆:身价高?其实也还好

  日前,有媒体报道庾澄庆因担任《中国好声音》导师知名度大涨,带动所有演出价码。被问到真实性,庾澄庆只回答“还好”两个字。他认为评委和导师有本质上的不同,也正是这称呼的改变,让他从原本的拒绝到尝试性接受。

  晨报记者(以下简称“晨”):你怎么看待歌手担任评委或导师?

  庾澄庆(以下简称“庾”):一开始节目组接触我,我没有很清楚的讯息,我一听说要做选秀,我的直觉是“再联络吧”,我认为我个人不太适合做所谓的“评委”,比如:我不希望用很严厉的态度,说出话会担心“那这个是不是太严重了点”。另外,温情攻势我也不擅长。后来他们一直跟我经纪人联络,他们这次是跟THE VOICE合作,有一个重点出现了——这是一个导师,这是一个教练,跟评委有很大的差异,因为你要选择喜欢的队员,训练他们,发挥长处,基本上这次的导师都是能唱的,如果你是评委,只需要评论他,不管是善意的,还是严厉的,都是隔靴搔痒,选手不一定能理解,想改,又不一定像他自己,又不一定是人家要的。

  晨:有不少台湾音乐人在内地参加完选秀节目后一夜走红,身价升高,你如今有这种感觉吗?

  庾:还好,采访邀约和节目邀约是多了很多……

  晨:你之前也做过 《梦想合唱团》的领队,这跟导师有什么不同?

  庾:《梦想合唱团》有八个领队,去自己的家乡招募队员,我们带着队员每一期都表演,都是公益目的,我当时就希望回到我陌生的家乡看一看,我知道那边有一些问题,能不能在精神上、物质上有些提升。但“好声音”,即使你的故事再精彩,你的歌声没有打动我,我是不会转过来的。而你的故事也只有我们转过来了,才有机会说。说真的,说“我很辛苦,我有音乐梦想”的人太多了……所以我很喜欢“我很快乐地来分享唱歌的幸福感”的选手。

  辛晓琪:太毒舌,不想当评委

  辛晓琪早些年曾经担任过几档选秀节目的评委,也代齐秦和黄舒骏担任过客座观察员,但是她表示未来不会再做了,因为她觉得不该让现在的孩子过早体会成名的滋味。于是,歌迷看到《我是歌手》的她——舞台让她游刃有余。

  晨报记者(以下简称“晨”):之前你是出于什么考虑接受评委工作?

  辛晓琪(以下简称“辛”):当时正在发片期,希望更多有缘人听到我的音乐。

  晨:那现在又是什么让你不想做评委了?

  辛:现在的乐坛和我们那时很不一样了,我们年轻的时候成名是很难的,比如我从进入歌坛到唱了《领悟》而走红,整整用了8年时间,那段日子很苦,一度真有心灰意冷不想再走下去的念头。张国荣成名前也做过很多工作,甚至卖过苦力,但正因如此,才使他成为一代巨星。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人才能有足够的成熟和稳重,不会一时得势就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而现在的新人都是通过选秀之类的途径出来的,可以说是一夜成名,几乎没有充实自己、积累力量的时间。

  而且老实说我不是很想当评委,一方面是自己不会讲话,我会直话直说,但这种风格在节目中就不太合适。另一方面,如果我做评委的话肯定会很“毒舌”,可是讲出来的话对参赛者很重要,又怕参赛者接受不了,所以我觉得自己还是不当评委吧。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