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月刊》总编辑:金庸500年内不会再有第二个

《明报月刊》总编辑:金庸500年内不会再有第二个
2018年11月01日 00:24 中国新闻网

“500年前没有像金庸这样多方面有成就的应该说伟人嘛,那么500年以后也不会有。”

潘耀明 潘耀明

  香港武侠小说大家金庸(查良镛)10月30日在港逝世,享年94岁。金庸是香港《明报》的创始人,也曾担任社长兼总编辑。作为金庸的老同事,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金庸是一个认真、智慧、渊博、有大家风范的奇才,在多方面颇有建树,500年之内不会再有第二个金庸。

  潘耀明非常敬重金庸,对他的知遇之恩充满感激。他介绍,90年代初,金庸将自己请到刚创办的《明报月刊》做总编辑,给了他一份亲自手写的聘书。上班首日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文化品牌”这个词很少有人知道,没想到金庸已经全面着手发展壮大明报集团。

  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 香港作家联会会长 潘耀明:我第一天上班,我就跑去见金庸,金庸先生他这个人很有儒家的那种风范,所以我一进他办公室,他就站起来,我就问你为什么要办《明报月刊》?因为《明报月刊》是亏本的,(金庸)说《明报月刊》实际上是给明报集团穿一个名牌西装,就等于一个文化品牌。

  潘耀明表示,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章写法受到西方影响,而金庸文学语言纯粹,堪称“汉语的范本”,很多外国人学中文以金庸小说作为教材,金庸对当代中国文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大家熟知的武侠小说泰斗,金庸还是成功的报人和企业家。潘耀明透露,由于上世纪盗版书籍猖獗,金庸写武侠小说没有赚太多版权费,其实他写作几乎全出于兴趣。金庸的主要财产来源于经营《明报》,鼎盛时期每年纯利两亿港元。同时金庸有用人的智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大家很大发挥空间。

  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 香港作家联会会长 潘耀明:(金庸)本身是成功的报人、成功的企业家、本身还有文化理念。因为他有强烈的文化理念,所以他也提到通过文化的品牌、文化的包装来提升企业的影响和地位,所以我说这三个成功是过去没有的,中国历史上没有,现在没有,将来我看也不会有。500年前没有像金庸这样多方面有成就的应该说伟人嘛,那么500年以后也不会有。

  潘耀明表示,精通中文、英文、法文、日文的金庸爱书爱到疯狂的地步,每次出差在机场等飞机的时候,金庸就到处找书店,看到好书就立刻买下。金庸谈到读书在生命中只次于呼吸、饮水、吃饭和睡觉,没有书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金庸曾设想去坐牢来换取自由时间,去静静品味书香。

  作为法律系毕业生的金庸,曾是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筹委会委员,为香港回归事宜费心费力。在潘耀明心中,金庸很有社会责任感,通过他所学的知识报效国家和社会。

  记者 郑兴 香港报道

(责编:kita)

相关专题 金庸去世专题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