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永远只晓得今天是几号,永远不知道今天究竟是星期几……到年末时,自己吓一小跳:又长了一岁。
10岁失去父亲、23岁出名、24岁结婚、32岁离婚,至今独身———潘虹没法不复杂。
在《股啊,股》剧组的驻扎地见到了潘虹。如传闻中那样,潘虹似乎的确读过很多书 ,她的表达中,议论永远比叙述多,“人生”、“涵盖”、“于是乎”等拗口的字眼说得极顺口,跟她那一身玄衣,和消瘦的面庞很是相衬,就差再点一柱檀香了。潘虹是信佛的,她的那份盒饭是全素的。
聊了近一个小时,潘虹一直在反复说着一个观点———“追求简单”,可偶尔,也会漏出一句“现在很烦……觉得对自己不公平”。细道起来,她的独身生活有自己的条规,前提就是“外人不得侵犯”。
“不住剧组”
无论当天戏拍到多晚,潘虹坚持每晚回家。对她来说,跟剧组的人住一个宾馆,在走廊里抬头不见低头见,非常难受。虽然赶路比较辛苦,但单独在家的几小时是有意义的:游泳,喝咖啡,躺沙发,看碟片,背熟剧本后入睡。
潘虹语录:人在一起是做事的,这年头谁跟谁是朋友?人与人之间一定要有距离感。
“不当车夫”
她日日在街边拦车。潘虹自己曾有过一辆车,春节买的,11月就卖了。认路实在不是她的强项,有次端了鸡汤去看一位产妇朋友,车子走到“红房子”,潘虹就再也不知道该往哪儿开,向来守时的她懊恼之下把车扔在了街头。从此把自己交给了出租车司机,不让找路破坏自己一天的好心情。
潘虹语录:不勉强自己学习不感兴趣的技能,逼自己活得头头是道……有毛病啊。
“不随便见客”
绝不随便套件文化衫、盘腿坐沙发上,不男不女地见客。潘虹接待来访的朋友,一定是穿着改良后的中式衣服,再给客人沏壶茶。她偏好30年代的装扮,妩媚的丝绸,能把女人的娴静、妖娆发挥到极致。
潘虹语录:穿中式衣服、坐红木椅的,一定是你奶奶;穿吊带衫、坐红木椅的,才一定是你。文化一定是拧着的。
“不嫁洋人”
潘虹有很多老外朋友,但她肯定,自己绝不会成为他们的另一半。中西文化背景不一样,必定产生很多细碎的分歧。她只欣赏有社会责任感、带一点同情心的中国男人。如果不符合这两个条件,那样的男人基本跟潘虹无关。
潘虹语录:“有他不多,无他不少”,我欣赏西蒙·波伏娃的生活状态:珍惜爱,但不盼望。现在已不是需要男人耕田的年代,我独立,习惯一个人的生活。
“不上网聊天”
潘虹曾上网聊过,但没超过一星期。她说自己常常揣测不到对方的意思,猜着猜着就觉得没劲。现在只上网看看新闻,聊天?还不如多看部碟片。
潘虹语录:有些路所有人肯定都走过,但关键看何时能回头。
“不穿隔年衣服”
恒隆广场一楼的几个牌子到了新货,店主就会打电话给潘虹,潘虹直奔专柜去挑选。如果一天有三个应酬,她就换三套衣服,绝不穿着开会的西服去参加生日聚会。
她曾开过三年服装厂,但自嘲无人欣赏:中国人喜欢把值钱的做在外面,她却喜欢风衣外套,羊绒做里子。潘虹现在是某女装大衣的代言人,一年中必须花一个月去为厂家做推广。
潘虹语录:我从没见过穿晚礼服的女人骂大街。衣服是一个人的名片,它折射你的教养、家庭背景,所以,人需要穿品牌,品牌是有文化的。
“不把家当样板间”
潘虹拒绝所有记者参观她的家,但她显然很沉醉于她的私人空间:靠垫扔一地,家具是明清的,沙发椅子皆布艺,拒绝一切皮制品。无数烛台、无数香水,空气里飘着软绵绵的“女”味……但潘虹最爱呆的是书房,满当当的藏书,分类细致,想看武侠小说时,随便从头顶抽一本便是。
潘虹语录:不参考任何样板间,不听任何意见。
“不停止旅游”
前天去太仓吃大闸蟹,在潘虹看来那也算是旅游。遇到不开心的事,一定用旅游的方式去回避。不吸烟、不搓麻将,潘虹不停地周游在世界各地,旅游始终第一位,有时甚至超过演戏。至于旅游中的艳遇,她不想透露。
潘虹语录:人生是需要比较的。
“不拒绝小孩”
年过40的潘虹很喜欢小孩,带着妹妹的小孩到处玩。在电梯里碰到邻家的孩子,逗着说说话,顿时释然开怀。潘虹更喜欢那种像猫咪般粘人的小女孩,男孩?体能太充沛了,自己恐怕难以驾驭。
潘虹语录:人活着太累了,小孩能让你意识到世界有多美好、多童话。
“不重复角色”
她的前一部戏是表现上个世纪30年代的《梧桐语》,如今这部《股啊,股》是现代戏,那下一部戏一定是古装的:她喜欢自己的角色有跳跃性。但无论是哪种类型,她都会用近乎苛求的态度去做,比如为了演好眼前这个股票大户“阿莉”,潘虹提前去买了不少股票,近日全线套牢。
潘虹语录:上海五分之一的市民都在炒股,人类永远在自己选择的生存方式中寻找个人价值。
“不额外保养”
喝白水,加两片柠檬;早饭由阿姨炖点薏米;中午晚上在剧组吃盒饭……潘虹没什么稀罕的保养技巧。她相信人靠脑子吃饭,智慧而具风韵的希拉里是她的人生楷模。
潘虹语录:每个中国人都营养过剩,好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女人不要有嫉妒心,否则脸一定扭曲得很难看。本报记者马晴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