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陈道明对于媒体的态度一贯是傲慢的。这种傲慢有一点不屑于和喜欢或不喜欢他的记者多费口舌的意思。他的傲慢是源于对自己塑造角色的绝对自信,还是源于在职业光环笼罩下的淡漠?这样的问题,在上海某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的开业酒会上找到了答案。以朋友身份出席酒会捧场的陈道明轻松随意,聊起天来真挚深刻,完全没有一点明星的样子。也许,只有在这样的时候,陈道明远离喧嚣的背景,才能摘下冷漠的面具,回到最初。
“再选择,我不会当演员。”陈道明回答那些羡慕的声音时说:“当时是为了躲避上山下乡,中学老师给了我这个机会。我没有基础,什么也不会,是念着毛主席语录进的这一行。”那一年,他17岁。在他而今只剩下黑白色的梦想中,有医生、外交官、律师,却没有演员。“演员让我过了不同的人生,也给我带来了名利。但它也让我失去了自己,以及那些原来自己认为高级或纯粹的东西。个性也损失了一部分。虽然,这么多年我一直想努力的保持自己不在这个圈子里迷失,努力想保持自己的个性,但付出的代价太大,让很多人误解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陈道明这么说的时候,表情淡定,声音却真挚。也许,淡定的表情已经成为他面对人群的习惯,唯有真挚的声音泄露着内心的感情。这或许是他常常在人群中沉默的理由。
“明星是可以制造的,有机会就可以名扬天下。但制造是人为的,机会可以致命。机会主义色彩重是这一行的悲哀。再好的演员,没机会,可能永远只是‘匪兵甲乙’。演员这个行业客观上是必须的,也是高尚的,但在制造高尚艺术的同时,它也带来金钱和虚荣,不太单纯。”陈道明把自己不喜欢在媒体暴光归结为年龄,“到了我这样的年龄,还要靠包装和作秀,是一件悲哀的事。用角色和观众交流吧。”陈道明是矛盾的,当他希望通过角色获得成功和肯定的同时,不得不承认,这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偶然。
《黑洞》之后,陈道明将在今年主演另一“黑”剧--《黑金》。他似乎意识到“黑”剧即将走到尽头。
“我的路越走越窄。演员不是调色板,想要什么颜色就能有什么颜色,这里存在心理与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尝试不同的角色,陈道明表现出娱乐圈里少有的理性:“演员还是应该在表演本身下工夫,而不是单单注重创作角色的多样性上。你不仅能将皇上和乞丐演出差别,你还应该能演出一个数学老师和一个语文老师的不同。”陈道明是自信的,这自信又隐隐的含着他的自卑,为了支持这份自信,他的自卑有点象助跑,如一句名言:退后一步往往是为了跳的更远。 (鞍山日报记者 王海虹)
特别推荐:《流星花园》铃声图片专辑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