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自然要生活——赵本山(上)
《东方时空.东方之子》节目3月29日对刚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映完毕的连续剧《刘老根》的导演兼主演赵本山进行了专访。赵本山为我们讲述了他拍摄《刘老根》一剧,以及多年表演二人转和排演小品所积累下的对喜剧、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解说:赵本山第一次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刘老根》正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这部电视剧反映真实的农村生活,他以生动的情节,朴实的语言吸引了无数观众。
记者:我碰见一个东北的出租车司机,然后他就说你看《刘老根》了吗?他主动问我。我说我没看,他说特别好看,特别像我们生活中的话,我们东北人就是那么说话的,就是这个镜头组接的有点生硬。
赵本山:这是节奏问题,这个他提得非常对。因为你想原来是23集,把这个(电视剧)缩短了5集。我说,喝完一盅酒,碰完,哐,喝完之后,下一个镜头没有切到别的空间,完了直接,眼睛就这样开始醉了。这个观众接受不了,一盅酒下去就这样了,状态不对了,哪怕你把时空转换了,但是在节奏上它要适应全国的观众,特别是北京的观众,他太精明了,不用你交代更多,你交代更多,他恰恰不舒服。
记者:我以为镜头组接的生硬是因为你第一次导电视剧经验不足造成的。
赵本山:那要是这么说,那肯定是有毛病。一部戏别说是我,谁都会有遗憾的。比如说要再拍的话会更好,必须咔咔切开,这种节奏是一种现代的节奏。
解说:在电视剧中,赵本山大量的使用二人转的表演,他把这种流传在东北民间的说唱艺术完整的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带有浓郁东北风情的二人转也让电视剧更具特色。
记者:你是从二人转的演出开始走向这条路的,好像二人转的表演就特别需要现场跟观众的互动,然后有即兴的反应?
赵本山:其实二人转这门艺术,它已经有300年历史了,说白了它比京剧历史还要长。但是这些年来没有走进大雅之堂,人们不了解它,它只是百姓自己自娱自乐的,这么一个让自己愉快的一个工具,所以说农村人离不开二人转。包括城里,这些退休工人,包括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看二人转。二人转跟观众的这种沟通,就是台上台下,而且特别近的这种沟通。这种艺术手段对于我后来的小品帮助很大,我那时候炕头也演过,甚至在驴棚也演过,这头儿演那头儿驴叫唤这都有,后半夜也演过,什么地方什么环境都演。
记者:但小品都是事先定好的,写好的词,大家排练过,怎么能够去即兴的发挥。
赵本山:我的小品就没有一遍是一样的,一遍是一个样不断地(改)演到春节晚会,直到你录下来,这算定了、就这样了。到晚会那天还改呢。我长时间合作的这几个演员基本摸透我了,这一段情节说话说哪儿去,别人你必须把你词完成了,你别接不过去,我白乎起来没头儿了,别把词白乎没了。
记者:你在这次导演《刘老根》的时候,也是借用这种不太规则的事先不定下词的这种方式在创作吗?
赵本山:我希望这部戏我当时跟大伙儿谈,要自然,要生活,我们让人看起来非常生活、非常自然。这样没有什么固定的,这段戏你看完之后,咱们这段词可以换一换,这一段戏是啥意思,我交代给你,咱们就按这个情绪往下演。有时候你像我跟范伟演的,有时候都停不下,有时候只有四行字的戏,让我们干出两篇来,戏涨了。
记者:不管是小品的表演也好,还是二人转,它可以根据现场的气氛、观众的反应,做即兴的调整。但是电视剧的创作,可就是剧组这些人,你怎么能保证这些包袱或者说这些设计能够让观众有反应呢?
赵本山:应该说这部戏人笑到自然上了。它不是什么包袱,有时语言都是东北那些我们民俗的东西,就是家乡话。那么就是东北人风格,你抛弃这样的,你离开我,你要到东北,到铁岭,到开原,你一听说话都那样,但是恰恰把这种最鲜活的、最有社会基础的这种乡土文化,这种黑土地上的东西搬到电视上来。人们买账愿意看,就是因为他看到自己的生活,看到了自己。
解说:在这部电视剧中人们看到了东北老百姓的家常里短,吵吵闹闹。这种来自于生活中的真实是观想要看到的,也是赵本山想要表达的。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中,赵本山一直想表现也是这种来自于生活中的幽默。
记者:你们在设计一个段子的时候,都会设计出这儿要有包袱,这儿应该能响,有没有碰到过包袱甩出去了结果不响?
赵本山:每一场观众都不一样,有时候时间甩早了,有时候你有意了,就奔包袱甩了都不响。包袱在一种很自然的过程当中产生的。
(同期:这回轮椅有销路了。)
赵本山:有时候你认为根本就不是包袱,他到那儿就笑了,笑的是情节。
(同期:今年你看我给他怎么忽悠到上车的。)
赵本山:今年这个是个最大的难度,把《卖拐》能续下去,我觉得《卖车》再好也顶不上《卖拐》。
(同期:我足足找了你一年了!非常对不起……别激动!我们做好事从来是不留名的。)
赵本山:我演的还是这么一种大忽悠型的,这种忽悠又得让观众信,让观众笑起来,还得不恨你。
(同期:无情的病魔正在吞食着你的大脑健康细胞,一个崭新的植物人即将诞生。)
记者:去年卖了拐,今年卖了车,而且今年在结尾的时候还留了一个尾巴说,明年再卖副单价……很多观众就关心说,明年是不是真的会卖担架?
赵本山:这不可能,这是一个戏的结尾,是一个包袱吧,只有这个结尾能收住。还跟前有车后有辙吧,再往下卖可是不容易了,可能自己就得上那个担架上去了,把自己卖晕了。
记者:今年的《卖车》又成为最受观众喜欢节目的一等奖,你有没有想过哪一天演这个小品,可能再也没有人笑了,观众没有反应了,有这样担心吗?
赵本山:我相信我一时半会还没有那天,那也可能这个品种就绝了,有可能会选择其它别的,我还是有把握的。
记者:现在拍电视剧,搞一些其它的事情,是不是想在小品这个形式不被观众接受之前能找到一个新的空间?
赵本山:应该说是能,但是我都没有想到小品会哪年就不行了,没想过这些事情。我想一年不能老呆着,我希望每天都忙起来,我有时候在家里呆两天就呆够了,静不下来。
解说:赵本山来自农村,他了解农民的生活,它的影视作品也想尽量的展现真实的农村生活。他希望农民朋友们看了电视剧《刘老根》能有所启发,也像刘老根一样,日子过的红火起来。
——《东方时空.东方之子》供稿
回归天然、平实--东方之子专访赵本山(下)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