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界“大腕儿”挥洒热泪
眼泪,伴着《艺术人生》一起成长。我们看到,那些在舞台和银屏上亮丽潇洒的明星们情不自禁地在节目中洒下热泪,一件小小的往事,一个陈旧的物品,都让这些“大腕儿”们感慨万千,泪流满面,这时的他们,卸去了人前的神秘光环,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的情感、兴奋或悲伤,像一根探针触摸到每个观众的内心深处,于是,我们在电视前和这些“大腕儿
”们同悲同喜同落泪……
是什么让明星们如此动情,是什么让《艺术人生》如此感人?有些人不屑地说:“无非就是明星效应加煽情。”可是,当记者深入到《艺术人生》的团队中,听得最多的话就是四个字:“人文关怀。”要充分理解这四个字对于《艺术人生》的含义,我们必须追溯到该节目创办之初。制作节目并不是想搞成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明星访谈,虽然这类节目往往是最有收视率的。在2000年末,艺术人生的创办者感到他们应该制作一个给人以慰藉的节目,一种对社会有益处的节目,以发出一种声音,一种不再矫饰与虚伪的年轻的声音。一位编导这样记录了当时创办《艺术人生》的心路历程:“我忠实地相信正直在电视节目中的价值。当我们以真正人文的关照来评价当今的流行音乐、电影、文学,这是一个不太令人满意的娱乐界,精神的魅力在娱乐界几乎将荡然无存,时尚消解了太多的精神危机,一切情感演变为廉价的消费品。而最令人担忧的是,太少的声音在质疑,艺人们乃至媒介中人努力在适应着非此即彼的克隆栏目。电视文艺界曾经在文艺界举足轻重,而文艺界演化为娱乐界之后,电视文艺界的形象便模糊了。精神的导引不是政治的说教,更不是浅薄的搞笑,更不是让伪流行艺术充斥着舞台,电视媒介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去影响娱乐界。”因此,他们对嘉宾的选择就比一般的娱乐访谈性栏目要挑剔得多:极力推介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演艺人士,一定推介与这个社会息息相关的人士。坚决排斥一些在演艺上没有丝毫创造力的混得脸熟的所谓明星。于是,陈凯歌、蔡琴、宋丹丹、三宝、赵季平、童安格、潘虹、郭兰英……一系列大家熟悉的面孔出现在《艺术人生》的镜头中,这些年轻人说:“这是我们的一种独立的声音。”
年轻人托起《艺术人生》
《艺术人生》的每一期就诞生在位于距离中央电视台南侧的一幢4层小楼上。走进栏目办公室,记者看到的是一帮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在递过来的名片上,几个经常出现在节目结束的字幕中的熟悉的名字:马宁、姜莺飞、刘晓、李广志、赵凡。记者不禁暗自吃惊:难道这么多期精彩的节目就是出自这样一个年轻的创作群体?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栏目制片人王峥同样是一个年轻的领头人,干练、精明具有亲和力。显然这位“小老板”和自己的手下混得情同姐妹,但依然让人感到有些许敬畏。在办公室的近一个小时时间里,这些年轻人就像走马灯似的转个不停。虽然工作非常辛苦,但在他们心中却有一个信念:“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来到《艺术人生》,我们的生命便有这样的缘分走到一起,人格的魅力就是电视的魅力,我们这个团队是我们小心翼翼为自己建造起来的精神家园,我们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
这些年轻人已经不记得曾有多少休息的时间,组里人的气色都不太好,接二连三地感冒,黑眼圈,睡眠不足,七八个人,没有多少人能了解组里的这些人为栏目所付出的劳动。熟悉《艺术人生》的人都知道这个剧组最大的工作特点就是会多。他们转战于梅地亚、影视之家、咖啡馆、酒店大堂、机房、餐厅、台内办公室,三个人、五个人、十个人乃至“观众会”的三十个人,我们著名的策划人和我们一起沉迷于电视的制作手段中,为一个嘉宾开近十次的“研讨会”;《艺术人生》的工作人员韧性超常,为了嘉宾的资料,嘉宾的亲戚、好友、同事、同学、老师曾经都经历过被我们不胜其烦“骚扰”过的事情;《艺术人生》的人们都行色匆匆,道具、照片、外拍、特约嘉宾、钢琴,包括每一个需要了解的八十位观众……用他们自己给自己的一个评价就是:《艺术人生》的每一个人可能在这个行业里都不是最出色的,但是这个集体一定是完美的。
宋丹丹让朱军掉泪?
说心里话,除了王峥、喜大郎、马宁等一拨儿幕后英雄之外,在整个节目的发展和运作过程中,主持人朱军可谓是功不可没。或许看过《艺术人生》的观众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无论面对任何一位嘉宾,朱军都会用最最真实的眼神儿和他们进行心灵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在采访中,朱军告诉记者:这个节目的初始阶段,我就告诉自己,一定做一回自己。因为任何东西都可以做出来,但眼神做不出来,心底里的那些东西一定能够通过眼神传达给对方。敞开心扉,非常真诚地去交流,就不会有什么障碍。
很多人说《艺术人生》很煽情,几乎每一期都把嘉宾给弄哭了,而且让现场的观众都要掉眼泪,是否和朱军有关?朱军认为:我们栏目有这样一个口号,叫:人生转折点,情感好故事。到我们栏目来的嘉宾都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一路走来都不容易,在忙忙碌碌中可能没有时间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给他这样一个机会,给他这样一个气氛,在这样一种很真诚的互动式的气氛当中,他就很可能被他自己的某一段经历,或者说被他自己的某一段情感故事所感动。
在众多的嘉宾访谈中,朱军也有让嘉宾给弄哭过的时候。朱军说:“做宋丹丹那期节目时,我看到了一封她在很小的时候留给她父亲的信,信上说:爸爸你好,我煮了两个鸡蛋,我吃了一个,给你留了一个,本来兜里有三毛钱去买肉,结果排队排到跟前把钱弄丢了,买不成了,请你原谅,回来也不会做别的,就煮了一个鸡蛋,家里还有一些咸菜,还有馒头,你就凑合着吃吧,我去上学了。就这么一封信,我一下子就被那父女情感动了。还有一个原因,我做那期节目的时候,正好是我母亲离开人世一百天,所以我一下子被牵到那个情绪当中,哭了好半天,可能宋丹丹都觉得特别莫名其妙,你哭什么呢?”
人文关怀下的《艺术人生》
在《艺术人生》的出世以及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一个组成非常复杂的强有力的“智囊团”。在这里,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以及普通百姓,每个人的头脑都可能成为某一期的亮点。但是在核心层,一个重要谋士——喜大郎对于这个栏目的成功功不可没。
作为这个栏目的总策划之一,喜大郎这样解析《艺术人生》的感人之处:“我们并不像外界所说有什么‘秘密环节’让明星和观众们落泪,他们当然也不是我们事先‘收买’的。‘感人’的第一点就在于《艺术人生》的整个团队在对待明星时,本着同情、平等的态度和人文关怀的精神。我们请来的嘉宾都是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演艺界人士,陈凯歌、蔡琴、宋丹丹、三宝、赵季平、童安格、潘虹、郭兰英……他们本身是真正的艺术家,是不媚俗的。我们绝对不会像某些媒体一样故意去取笑、捉弄嘉宾,故意去揭他们的伤疤。”记者了解到,冯小刚在参加录制《艺术人生》时,母亲刚刚去世三天,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卖点”,若做到节目里肯定是个极为煽情的段落。可是,《艺术人生》的编导们却对冯小刚的遭遇抱着平等的同情之心,在录制过程中丝毫未提及他母亲的事,这种人文关怀的精神首先就感动了嘉宾,使他们消除了抵触情绪,把自己从“包装”中解放出来,还原成有人情味儿的“普通人”。
“感人”的第二点在于制作手段,也是本着人文关怀的精神。《艺术人生》不会选取那些浮光掠影的演艺事件,相反,他们着眼于明星们和每一个普通人共同的人生处境。用喜大郎的话说,是要寻找能触动明星灵魂的“动因”。这些“动因”包括了人生中的各种悲欢离合,欢乐或悲伤,得到或失去,自信或迷茫,《艺术人生》中的明星们一如在人生道路上苦苦探求的我们,尽管我们是隐藏在舞台和银幕下的人,尽管我们不像他们那样广为人知,可是,当我们看到这些命运的“宠儿”像我们自己一样,也曾有挫折,也曾有泪水,体味欢喜也吞咽苦果时,我们和他们的距离便因为人生感受的相似而瞬间拉近了。我们关注的焦点便从他们艺术的光环上转移到他们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上,我们的崇拜仰望之情也便转化成对相似人生的关注之情。明星们的经历往往具有“典型”意义,于是,场内和电视前的观众们都会被不知不觉地感染,仿佛是在听一位老朋友讲述或喜或悲的悠悠往事。(信报记者张学军、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