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清晨6时45分,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大师马三立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天津市总医院逝世,享年89岁。马三立先生,回族,1914年生于北京,祖籍甘肃永昌县。他出生于曲艺世家,家庭环境使马三立从小就耳濡目染,对相声艺术十分熟悉。在父兄的熏陶下,打下“说”、“学”、“逗”、“唱”的深厚功底。初中毕业后,因家境不好,马三立辍学说相声。
马三立1930年开始登台演出,拜周德山(周蛤蟆)为师。经过长期艺术实践,马三立形成了内紧外松、有条不紊、表演细腻、含蓄隽永的风格。马三立艺术功底扎实,有口皆碑,擅演“贯口”和文哏段子,如《夸住宅》《地理图》《吃元宵》《文章会》等。
新中国成立前,马三立先后与耿宝林、刘奎珍、侯一尘、张庆森搭档。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编演新相声。他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相声节目六七十个,包括《买猴》、《十点钟开始》、《偏方治病》、《猜戏名》、《似曾相识的人》等。多年来,马三立还培养了阎笑儒、班德贵、连笑昆、方笑天、常宝华、高笑林等许多相声演员。
两年前,马三立老人身体状况欠佳,在医务人员和亲朋的精心照料下,在老人豁达人生观的坚强支撑下,他多次战胜病魔。在此期间,他依然不顾身体不适,为相声的后继事业及社会公益事业奔忙。据新华社
昨天下午3点,本报记者赶赴马老下葬的天津天穆回民公墓,目睹了一代大师与世诀别的最后一幕。
墓地之中悲声四起
下午3点10分,记者乘坐的出租车疾速行驶在通往天穆回民公墓的高速路上,据当地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介绍,这是天津最好的回民公墓。临近墓地,公路两旁开始有成群结队的市民神色凝重地向公墓方向走去。这时马老的灵柩还未到,但墓地旁已围满了悼念群众和家属。墓地已根据穆斯林习俗砌好了红砖。阿訇引导着人们小心翼翼地将马老的灵柩搬运入位。虽然大家都相互提醒着“不哭!不哭!”,但是泪水还是止不住地夺眶而出,霎时间墓地之中悲声四起。
面对病魔坚强不惧
马三立先生的长子马志明陪伴父亲度过了最后的时刻:“10日晚上我们陪伴在父亲身边给他聊天解闷,忽然他的病情就恶化起来,我们通知大夫赶快抢救,同时向市委领导和父亲所在单位天津市曲艺团做了汇报。虽然大家齐心协力进行了挽救工作,但父亲还是在今天清晨于天津市总医院含笑九泉了,当时我不经意地看了看墙上的钟表———6点25分。”
据马三立先生的三女婿张宝明回忆,马老第一次做膀胱癌手术是在2001年12月的纪念马三立舞台艺术80周年暨告别演出前夕。“老人家深知癌症病魔的难缠之处,但他总是不予表露,始终坚强地与癌症作斗争。面对爱戴他的听众,老人总是谦虚地说:‘大家为我值得吗?’可以说老人一生为人忠厚,在文学艺术上德高望重。”
马三立先生的子女还告诉记者,老人生前多次嘱咐家人丧事要从简办理,挂在他嘴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马三立的今天”。作为子女,他们尊重父亲的遗愿,遵循他的教诲,继承他的高尚情操,为相声事业贡献一切。
与时俱进贡献卓著
天津市曲艺团书记许秀林是第一个接到马三立先生病危通知的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马三立的‘相声大师’称号当之无愧!马先生可以说是当今相声演员的精神支柱,80多岁了还能把生活上的点滴琐事用相声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说紧跟时代,与时俱进。”许书记介绍,马三立先生特别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能够从中汲取养分,许多传统节目经他改编后成为了妇孺皆知的作品,其中以《黄鹤楼》、《夸住宅》、《开粥厂》、《西江月》等最为出彩。解放后马三立先生积极上演新相声,演出了《公费医疗》、《买猴》等一批好作品。“在这些节目中,马老结合自身条件,形成一种轻松自然的表演风格,表演方法内紧外松,深得相声界的赞许。‘马氏相声’的包袱藏而不露,言语通俗而不庸俗,在最后时刻的灵光乍现往往能得到迟到而又久长的爆笑效果,《偏方》、《逗你玩》等单口相声小段现在听起仍是百遍不厌。”最后,许书记说:“马先生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总结艺术和培养曲艺新人上了,如今他老人家还没享够清福便与世长辞了,我们真是不愿接受这个现实。我想代表全体爱戴他的人民对马三立先生说:‘大家为你值得!’”
生前好友睹物思人
从1993年起,以马三立名字命名的老年公寓开始在天津出现。昨天下午5点,记者一行来到了新开路马三立公寓,遇到了马老生前挚友吴大爷,听他讲述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吴大爷说,他和马老很有缘分,以前一起住在天津另一座马三立公寓里,这里刚落成又一起搬了过来。马老就住在楼上203房间,经常喝着茶写段子。马老还特别喜欢公寓外的小园子,清晨常在里面散步,和吴老相遇后还教会他什么是“七律、绝句”这样的文学常识。“我没读过多少书,要不是马老教我,没准我一辈子都不知道。”说到这儿,吴老激动地站起身来走到书桌旁,从笔筒里拿起两支大毛笔,他说这就是马老生前送给他的,常用来写大“福”字和喜庆的春联。吴大爷又让工作人员从大衣柜上面取下一个精心包裹的纸包,里面是一块一尺长的搓衣板,他回忆说:“这是马老生前用过的搓衣板,他总是喜欢自己洗袜子、背心之类的小衣服,大家都不让他自己动手,但他坚持说这样也能锻炼身体。”
“马老师是个特别质朴的人,特别平易近人。在老人公寓里,我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一点都没要求特殊照顾。”马老住院前,特地送给吴大爷两盆花,如今两盆花都枝繁叶茂。睹物思人,吴大爷说:“如今马老去世了,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就成了念想。”
此情可待成追忆
送记者去墓地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说,在天津老百姓眼里,马三立先生是纯粹的艺人。去年描写马三立先生的电视剧在很多频道热播,王师傅记得有一个片断,描写“文化大革命”期间马老被下放农村,不能在舞台上演出,于是就站在草垛上坚持给大家说段子。他的为人特平实,也正因此让人不由得怀念。
一位参加送葬的大妈说,她就住在清真寺旁边,早晨听说马老病逝,马上就去清真寺悼念。说着说着大妈眼圈就红了。
公墓的一位服务人员也说,自从他家有无线电开始,就特喜欢听马老的相声,光听节目不过瘾,还专门买了好多磁带随时听。马老去世他觉得特惋惜,以后希望能有更多的可视音像品出版,这样可以常看见他。
马三立同志遗嘱
我是一个相声演员,也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按照党的要求,用相声,用笑声,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天津的父老乡亲给予了我很多荣誉和关爱。我也曾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我心里的感谢之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人总是要死的。我有一个最后的请求,就是在我过世后,请将我丧事从简办理,我不愿意让各级组织再为我费心费神;同时我的朋友、学生和再传弟子也比较多,所以不搞遗体告别,不接受花篮、花圈、挽联,不接受钱物。我毕生只想把笑留给人民,而不能给大家添麻烦,给国家浪费钱财。我衷心祝愿相声繁荣,人民幸福,国家富强。
此致
马三立鞠躬
二OO三年一月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