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
朱哲琴非洲探秘追寻天籁真我
本报记者郭人铭
从小生活在广州的朱哲琴,似乎命中注定了她要在一生中不断地探索自然,不断地寻找天籁之音。1994年至今,朱哲琴已八次踏上西藏之路,期间感悟了不少来自大自然的提示
,从而也激发了她创作的灵感。令世人瞩目的天籁之音《阿姐鼓》便是这个时间段的产物。23日早,朱哲琴又与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青年歌手老狼应中央电视台与凤凰卫视之邀,以《走进非洲》摄制组嘉宾的身份开始了她们的非洲远行。作为嘉宾中的唯一女性,而且又是曾创作过天籁之音的灵性歌手,朱哲琴自然而然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走进非洲》是由中央电视台与凤凰卫视组织的24名队员驾驶越野吉普车分北、西、南三路的大型非洲采风行动。这次行动最后将汇集于著名的东非乞力马扎罗山脚,历时3个半月,穿越30多个国家。朱哲琴就是要在这样的大型征程中寻找天籁之音。
愿望早来了十年
朱哲琴对这次非洲之行感到很兴奋,她说自己在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时竟高兴得在院子里跑起了圈。
这是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比朱哲琴原本定的四十走非洲计划早来了十年。“我曾经一直在想,有一天我可以去做一个国际组织的一个益工,或者是我希望到非洲去工作,比如一年,但是我当时想是应该在40岁以后,就是十几年以后我才能够完成这个梦想,结果它提前了十几年来到”。
世人的眼中非洲是个多动荡的地方,但朱哲琴认为这是一种美妙绝伦的享受。“我没有想这是冒险,我觉得就是一个享受,我想去看看它的状态,我要看看那个世界”。
寻找天籁感受清澈
虽然自己的歌中多有藏语,但朱哲琴本人却不大会说藏语。
藏语在她的心中,仅起着大环境的背景衬托作用。“歌中主线的创作是我们的,但我们运用了一些西藏背景”,朱哲琴认为这更能体悟来自西藏的文化内涵。
朱哲琴说,西藏对全世界那些有着理想主义情怀和超现实主义情怀的人来说,有着特别的吸引力。所以,每一次走进西藏的过程,朱哲琴都会感受到来自内心的那种善和爱及一种清澈的东西,“每一次都在那个旅行里面被诱发出来,这是我觉得非常感动的一点”。
“西藏是一个很宽阔的空间,它没有我们生活中所习惯的那些制度。我们在都市中的超现实东西,或者说是一种梦幻,在西藏就是一种实实在在。比如说在城市里,我是被时间局限的,但在西藏,我觉得时间好像就消失了”。
朱哲琴关于西藏音乐的创作花了较长的时间,她说这是自己人生中的很重要的过程。“西藏给我整个的影响,包括我在音乐里对外的影响都很深”。
专心做佛教音乐
朱哲琴最近与制作人何训田正在为佛教做一个专题音乐,是关于《心经》的。“把经文重新谱上曲,然后演绎出来”,朱哲琴说,“是完全宗教化的音乐”。
“我不是形式上的佛教徒,但我长在东方,对佛教思想有一种亲切感,所以我花时间去读《心经》”。
戴着神秘面纱
有一种说法,认为朱哲琴给自己的脸上蒙了一个神秘的面纱,这使她的音乐有了一种神秘感,而自己也就多了些缥缈。
朱哲琴对此的看法是,自己从不故做神秘,也不希望故意去展现。“我是一个自由人,不管我从事什么职业,它并不决定我的生活方式。所以可能我自己觉得非常随意的一个选择,但别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我喜欢做想做的事,比如说我愿意去非洲,那我就可以离开3个月,在很多工作的情况下,我可以离开。我愿意去爬山,我就去爬山。我甚至觉得我最大的遗憾是我想去月球,但是我没有这个机会,没人邀请我,我没有这个能力。我觉得我的心灵是非常自由的”。
坦然陈述何训田
由于与制作人何训田的密切合作,社会上开始有传言朱哲琴的绯闻。
朱哲琴说,认识何训田对自己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在内心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我希望能飞翔,我自己认为我的内心随时都在准备飞翔、都在准备经历不同的东西,所以我跟何训田合作的时候,我觉得我进入另外一个没有拘束的世界,说我现在是在做流行音乐,或者我是在做古典音乐,我们都是在做一个新的尝试”。
朱哲琴说,她与何训田是非常亲密的朋友,“我们在一起有很长的一个工作的经验,我觉得彼此是很好的知音,而且从某个角度上,我觉得他是我音乐上的一个老师,我觉得他给我非常多的帮助和影响。”
朱哲琴活得很超脱,她不赞成“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说法,她认为任何人都是自由的,都可以自由地选择生活目的去实现。所以在西藏之行中,她找到了《阿姐鼓》。此次的非洲之行,朱哲琴将再次寻找天籁之音,她能找到吗?我们期待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