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达--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英达平时看上去大大咧咧、心宽体胖,有空搞搞情景喜剧,社会主义优越性全在一人身上体现了。很少人能想象到这个胖子的身体里还有不少艺术细胞,热爱俄罗斯文学、精通绘画、还有点雕塑天分--捏泥人。小时侯的英达有过许多泥人,全是英雄人物,大了之后便开始捏国外的卡通人物,维尼熊、跳跳虎等出现过在他的作品中。因为英达家里是文学世家
,父亲英若诚又是著名的俄罗斯文学翻译家,所以他从小便耳濡目染,也钟情上了凄美、浪漫的俄国文学,马雅科夫斯基的《儿童诗》、果戈里的《狄康卡近乡夜话》等等都是他自小捧读的最爱。上学时有天大家出去郊游,英达兴致大发,为大家讲述了《狄康卡近乡夜话》里的一个中篇《圣诞节前夜》,英达讲的是声情并茂、张弛有度,结果故事博得大家的喜爱,那一天却几乎没有了玩的时间。
成年后的英达通常以演艺界人士的身份出现,但小的时候,他在同学的心目中却是出类拔萃的体育名人。这就要引出一段见义勇为、舍身救人的佳话。少年时期的夏天似乎出奇的闷热,难以承受,但碍于三八线的无情,英达和男同学们只好靠游泳来排解生理和心理上的郁闷。众所周知,故宫四周的筒子河没有河滩,周围全是陡峭的水泥墙。一次英达号召众人下水嬉戏,一个男同学游完,在抓着水泥墙往上爬的时候腿突然抽筋,"扑通"一声又掉下了水,此同学奋力挣扎,换来的只是更多水灌进腹腔。说时迟、那时快,英达当时还很矫健的身姿飞身入水,楞是顺着陡峭的墙壁将同学推了上来。在大家眼中,英达此举绝对堪称时代的楷模,但他自己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脑子里就没有危险这个词,再加上事发突然,也没时间进行斗争,就下去了。下去了才意识到,一个头脑空白、只是下意识在挣扎的人有多么惊人的力气,为了将他托上去,英达自己整个没入了水中,那种世界一片漆黑、肚子里咕咚咕咚不停喝水的场面,至今仍时不时的闯入他的梦境。英雄不好当,还得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排戏。
说起排戏当导演,英达小时侯在这方面便崭露头角,是同学公认的编故事能手。和其他那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同,英达的才华不止是抒发抒发少年情怀,写点恋爱故事什么的。他笔下的小小说全是子虚乌有,生编硬造,但还特别有趣、特别怪,颇有现在的"大话"风范。70年代的时候,一帮子不知哪的恐怖分子把一架以色列飞机劫持到了乌干达,英达便展开想象,把后面发生的事给演绎了讲给同学听。英达的同学们便有幸把看《大话西游》的时间提前了20年。在一篇英达小学的作文本,记录着这样一篇文章:《猴王吃西瓜》。看名字已经够离奇了,接下看看其中的一个段落:接着猴王走到西瓜地,他又想吃西瓜了。猴王找到西瓜的时候已经是费劲周折,但当他找到时,发现所有的西瓜竟然变成了皮球……
刺猬在老北京人中是说法的,是带有神的色彩,不能抓、不能养的。但英达小时侯就偏偏养过一只刺猬,为了观察它,竟然还把同学家的猫和刺猬放在一个笼子里。英达本认为它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但实验结果很明显,猫和刺猬并不这么认为。同处一笼的刺猬倒还浑浑噩噩,没什么反映,想必是眼睛太小,什么也看不清楚,所以该赶嘛干嘛,就当猫不存在。但猫可着实被吓着了,也许是从没见过如此硕大、还混身是刺的"老鼠"吧,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刺猬悠闲的在笼中散步,猫则面冲着它一步步倒退,同时弓着腰,毛都是乍着的。实验的结果很明显,猫受惊不浅,回家后几天茶饭不思、心有余悸。
现在的英达在观众眼中一直是规规矩矩,除了拍《大腕》时染了黄毛,当然也是剧情需要,几乎没有过任何标新立异的装扮。但在上大学时,他却一度剃了光头。直到现在我们仍说:唱摇滚的要么长头发,要么没头发。可见男人的头发长短依然是另类与否的重要参照物。但是,英达那个时候剃光头还真不是因为叛逆,大学时的英达还是个精瘦的汉子,戴一副黑边眼镜,当然相貌和今天一样,没有许亚军的英俊,也比不过葛优梁天有特色。无奈他当时正在追求一个女孩,由于实在想不出如此平庸的长相能给让别人看出什么惊人之处,为了引起女孩的注意,煞费苦心的他便只好牺牲了头发。果然工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女孩后来成为英达的--第一任前妻。
之前说到英达小时侯富有绘画的天赋,不仅如此,他还画里添加了他子虚乌有的想象能力。他给同学画素描,尤其喜欢画想象中这个人老了之后的样子,按照他的想象,年近古稀的他们一定都是德高望重,众人必以老师、教授等仰慕字眼相称。但也开玩笑的讲自己四十几岁了还在做节目。
大概每一个人在小学时都写过这样一篇作文:《我的志愿》,而大部分多在此间抒发一片雄心壮志。英达小时侯便有了难能可贵的淡泊宁静,想以后可以有良田一亩,自给自足便可以志远了。现在的他没能做成农民,却成了为全国农民和百姓生产快乐的造梦者,但愿在他70岁的时候,可以得到期许已久的教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