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本刊独家采访
我是在SARS最严重的时候见到徐静蕾的,当时她正准备去香港拍摄电影《双雄》。问她怎么这个时候还要去香港,她很诧异地说总不能不工作吧。那天下午,徐静蕾一身休闲装束,黑色的T恤,搭配一条宽松的军绿色的裤子,脚上是一双运动鞋。生活中她很少穿高跟鞋,她说这种装扮一如她追求的生活品质——自然、随意、舒服。但是那天她系了一条黑色的
围巾,在脖子上松松绕过来,平添了一份女性的柔美。
徐静蕾这次去香港拍摄的《双雄》是完全的香港制作,她是这部汇聚了黎明、郑伊健、吴振宇等香港明星打造的男人戏的女主角,戏里她扮演黎明的“太太”。她说黎明曾是她少年时代的偶像。
恶补英文
今年上半年,徐静蕾拍了一部由日本制作的电影《最后的爱最初的爱》,戏里她的台词全部要用英文表述。这对于学了八年俄语的徐静蕾来说无疑是个难题。所以拍摄的一个多月,她是在紧张的语言“恶补”中度过的。记得有一次给她打了一上午的电话,她的手机始终关机。后来才知道这一上午她都在死记硬背台词呢。
为了这个电影,徐静蕾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不仅之前特意买了一套《新概念》,把第二册的课文从头背到尾,而且拍摄期间专门请了一个“外教”。她说对她这种平时懒懒散散的人来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闲来无事时叽里呱啦说两个小时,也不见得记住什么。而这次,她学会了几百个单词,几十个常用句子,还有那么多柔情蜜意的表述,戏里她跟渡部笃郎有很多感情戏。
刚到剧组时,徐静蕾着实有点紧张,因为剧本一直在变,她这种死记硬背的人哪禁得住这番折腾。后来男主角渡部笃郎也刺激了她一下。“因为他比我先拿到剧本,所以英文台词明显比我说得溜,看到他比我好,我惟一的办法就是‘狂背’。”那段时间,徐静蕾做梦都梦见自己英文怎么说得那么差。最有意思的是,整天念着英文,突然有一天她发现自己说中文台词竟找不到感觉了。
徐静蕾的自信是随着拍摄进程逐步确立起来的,“我的英文老师经常鼓励我,说我学得挺快的,语感不错。虽然我没系统学过英语,但平时耳濡目染可能也有一些帮助,比如我经常看一些英文电影,会有一些感性的东西;再有我经常出国,敢于大胆张口。”因为有过一些切身体验,徐静蕾越发觉得语言是一种必备的工具,“哪怕你会一点,也不至于让人把你当傻子。”
徐静蕾戏说自己是学以致用的典范。除了学英语,闲暇时她还经常跟剧组的人学几句日文。有一次,因为候场的时间特别长,大家都感觉无聊。徐静蕾就问翻译“人都是隔行如隔山,我看给我修电脑的人,我觉得他太了不起了,竟然能把我丢了的文件找回来。我几乎要神化他了,但他说是举手之劳。”
在徐静蕾看来她的导演处女作其实是在她的心理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完成的,一切得以顺利进行依赖于她的运气和人缘。她是在广东拍电影《我的美丽乡愁》时完成剧本的,“没戏的时候就憋在房间里写,没有一个特别的框框,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先不管它的故事怎么发展,先把我那些废话写完了。开头写得特别快,十几天就写了两万字,一般来说一部电影三万字就够。戏拍完了,剧本也基本写完了,回北京后大部分时间是修改和润色。”至于为什么第一次写剧本就这么顺手,徐静蕾解释因为看得多了,自然会掌握一些技巧。
《我和爸爸》写的是亲情,按照常理,徐静蕾应该写爱情,毕竟演了那么多的爱情戏,自己又处在恋爱中,拍这类题材更驾轻就熟。“不是说我这次就不想拍爱情戏,只不过当时我没碰到一个更好的有关爱情的素材,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了一个讲母女感情的故事,挺打动我,所以就选择了亲情这个题材。其实写什么题材有很多机缘巧合,不是说完全依照主观来定的,我下一步本来想拍一个战争片,想来想去,觉得有很多不能控制的因素。而这个时候我恰好看到一个爱情故事,就有了写‘爱情’的欲望。反正写什么拍什么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
徐静蕾执导《我和爸爸》有太多的“顺理成章”,以至于让人眼红。“我找的这些演员在外人看来很难请,在我看相当于我们在学校拍作业一样,大家都是同学都是朋友,互相帮忙是情理之中的事。像叶大鹰是我邻居,他很喜欢我这个剧本;张元刚刚跟我拍完《我爱你》,大家比较默契;我跟姜文经常一起聊天,挺谈得来的。我觉得跟他们在一起合作就像跟我那些同学在一起一样,沟通起来没有障碍。在他们眼里我当导演是件很新鲜的事,他们都挺帮忙的。”
“至于投资我当时预计100多万就够了,投资比较低,收回成本的可能性是有的。另外我觉得自己有车开,有房子住就够了,也没想穿金戴银的,所以自己把钱投进去也没觉得有多大压力,我爸爸在资金上也给了我一定的支持,因为他知道我不是一个乱花钱的人,我真想干一件事情,我爸爸从来都很支持我,他就怕我不想干事。记得小时候我想学画画,他二话不说就帮我找老师,买文具。”徐静蕾的经理人文隽笑言徐静蕾是他见过的第一个拿自己钱拍戏的明星。
“按说以你的号召力,找几家公司投资应该不是难事?”
“我第一次拍戏不想给自己再找一个领导。”曾听去探班的记者说徐静蕾在现场总穿一件运动服,看来她真是投入到都没心思打扮自己了?听我说完,徐静蕾抻着长声喊冤:“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那是戏服,我每天还得演戏啊。我也听人说徐静蕾干嘛就穿一件运动服,耍什么导演范儿。其实那是我从57中学借的一件运动服,正好赶上记者探班时我都穿这件衣服。”
下一部会更好
记得姜文说过往往导演的处女作都是可圈可点的,因为其中积蓄了其多年想表达的东西。问徐静蕾是否有同样的感觉?“我可能不太一样,我做这个决定挺仓促的,我只有演戏的经验,但是没有一点导戏的经验,所有导演该准备的东西我都没准备,我只是凭着想当然去做的。所以才会有想像的东西跟实际在镜头中出现的不一样的感觉。我觉得我的下一部会比这一部好很多,因为下一部才会有我很多积累东西的体现。”
徐静蕾曾经无数次设想第一次在电影院看自己拍的电影的感受,但实际的情况是她一点没有想像中的兴奋。“在北影一放审片时我跟大家一起看,当时我差点儿想找个缝钻进去,经常问自己这个地方怎么拍成这样啊,看哪里都不顺眼,反正一点儿兴奋的感觉都没有。但是大家都安慰我‘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毕竟是第一次导戏嘛!’我想我之所以有这种心态,可能是因为经过这个过程,我现在真的进步了。所以说我很期待我的下一部。”
据了解其他从演员转做导演的人不乏被这第一次“伤着”的,但徐静蕾紧接着就有了下一部,看得出她的兴奋点一直持续着。她连连点头,非常坚定地说:“我的兴奋点特别高,而且要一直拍下去。我觉得第一部可能不好,但第二部我可以拍得好啊,我想像不出第一次导戏怎么会伤着我。其实我认为做演员的挫折感更强,因为有时你觉得演得挺好,但出来的效果未必如你所愿,做演员经常会让我很沮丧。可能是跟性格有关系,我特怕自己无能为力的事。只要我有能力解决的事对我都不是问题,也都不足以让我有挫折感。”
“不要把导演神化了!”第一次做导演的徐静蕾最深切的体会是演员比导演还累。“叶大鹰也说他导戏的时候从来不觉得困,但演戏时候特别累。通常演员候场的时候特别乏味,自己就蔫在那儿了,每拍一次就得重新提一次神儿。
现在让徐静蕾困惑之一的事是“结婚为了什么?”“我觉得作为人应该是独立的,我不认为两个人在一起婚姻是基础,有了婚姻就踏实了。在我看来,婚姻可有可无,所以不结婚也不觉得有压力,形式上的东西对我太不重要了。很多女孩梦想结婚的时候穿婚纱,得到朋友的祝福。但是在戏里我随时都可以穿啊,不结婚我也可以随时收到朋友的祝福。我一直认为两个人好不一定要用结婚来证明,如果感情出了问题,结了婚还是要离婚的。”
“28岁的你没有婚姻的危机感,那作为一个女演员有年龄危机吗?”
“没有一点儿危机的感觉,我觉得我越大越能干成事,年龄小就意味着无知。小时候我是一个狗都嫌的,现在却被那么多人待见了。从前那个黑黑瘦瘦的姑娘长大后却成为一个靠脸蛋吃饭的人,我做梦都没想到会是这样。所以我干嘛要为年龄这种事操心呢!以我对自己的要求,现在的一切对我都仿佛是天上掉下一个特大的馅饼,所以我太知足了,再不知足就成得便宜卖乖了。”
有房,有车,有男朋友,还有一点小名气;父母奶奶身体健康,弟弟大学毕业,还有了女朋友;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还有了一些对生活的感悟……徐静蕾笑言她已经提前两年“而立”了。(王江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