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里,新人笑旧人哭是一成不变的吗?
娱乐业一定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青春饭”行业吗?
那些红过又红的“老”明星们正劲头十足地唱着反调。
3月5日,一个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朋友在网上溜达的时候,看到了各大娱乐网站上都有崔健的新闻,意气风发的他和德国“摇滚教父”林登贝格在北京同台演出摇滚音乐剧《大西洋故事》。
他问:“崔健还在继续他的摇滚吗?他好像在80年代就红了是吗?”的确如此,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在娱乐圈中许多我们非常熟悉的面孔又回来了。
从2003年到2004年,在最醒目的位置,最闪亮的星光下见到的还是那些老面孔,他们好像正在迎接他们职业生涯的第二春。无疑,时尚圈怀旧的范围扩展到人了。内地的就已经能开出一张颇为可观的名单:出演音乐剧的崔健自不必说,新专辑正在筹备中;毛宁养伤4年也跃跃欲试,更有毛阿敏、杨钰莹甚至董文华、伍宇娟等等。而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叶倩文、陈慧娴、杨采妮、曾华倩、陈明真也都逐渐复出,伦永亮更是借和林忆莲同开演唱会的机会,在红馆亮相。就连超级名模也热衷于赶这班“复出”的列车。看,今年夏奈儿春夏的广告中又是我们如此熟悉的Kate Moss。
可这样的复出究竟会给他们带来什么?这些往日的重量级人物又会在娱乐的海洋里溅出多大的浪花?对于这样的回归,我们应该是喜闻乐见的。同样如日中天的朴树或是TWINS也一样大放光彩——老少同台不是很团圆吗?
崔健,总想超越自我
说起中国摇滚,有一个人肯定不能回避。对,他就是崔健。这个中国摇滚界公认的“教父”级人物终于要复出了。自从1999年他的第四张专辑《无能的力量》出来之后,崔健的创作开始停滞,到今天,已经让我们足足等了5年。在人们把他当作“中国摇滚之父”景仰的时候,崔健拖着他日渐肥胖的身躯,游走于各式舞台、摄影棚,当嘉宾、拍电影,几乎把演艺圈的事做了个遍。而当人们都开始把他当成流行歌手的时候,崔健又愤怒地倡导了“真唱运动”,同时还带来了各国经典摇滚乐队。他的复出,是以出新专辑来定义的,乘着他刚与德国人林悟道演完摇滚音乐剧《大西洋的故事》,记者就他复出事宜采访了他的经纪人尤尤。
《周末》:崔健的新专辑目前已经准备到什么程度了?有传言说专辑的名称叫《农村包围城市》,这名字是怎么出来的?
尤尤:专辑的小样还没有出来,正在做缩混。目前这个专辑还没有定型,所以也没有找合作发行的唱片公司。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今年五六月份我们一定会把它推出来。新专辑的名字其实还没有最后确定,最终是不是叫《农村包围城市》,还要等发行的时候才能定下来。暂定这个名字是因为新专辑中有一首歌叫《农村包围城市》,而且它也是对整张专辑的一个概括。这是一张整体性很强的专辑,有将近一个小时的长度,希望给人一种很有整体性的感觉。
《周末》:作为一个创作型摇滚歌手,崔健已经蛰伏了5年。5年中都没有新专辑呈现给他的摇滚歌迷,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么长时间没有创作呢?
尤尤:崔健有最好的音乐理念,他希望奉献给歌迷的是最好的专辑。这么长时间没有新专辑问世,并不是意味着崔健就不创作了,如果就专辑数量没有增加来说崔健停止创作,我是不同意的。他一直潜心在为这张专辑做准备,包括作词作曲,都是他一手包办,这张专辑是属于崔健一个人的。
《周末》:你们怎么看待这张新专辑的市场前景?
尤尤:崔健的每一张专辑都是超越前一张的,譬如上一张1999年的《无能的力量》,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今天。我们足以相信崔健用4年时间准备的专辑一定更加出色。对于崔健来讲4年出一张专辑正好,因为他的专辑都是自己操刀,要下很多功夫在创作和制作上,这些都需要很多时间完成。
《周末》:可是这5年里崔健的身影多出现在各种演唱会,包括做外来摇滚歌手演唱会的嘉宾。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对于做嘉宾的邀请有什么样的选择?
尤尤:鉴于国人对摇滚的接纳程度,崔健这样做用心良苦。我们每开一次演唱会,就会多一些摇滚的观众,其中包括崔健那么多次参与的其他歌手的演唱会。我们就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吸纳更多新的崔健歌迷,其实他一点都没有闲着。而关于那些说崔健只当嘉宾的说法,我们也没办法说清。不能因为崔健之前为谁做了两场,就说他只为他们做嘉宾。作为一个音乐家,有一个演出机会,有非常好的演出质量和好的观众气氛,就应该去演。只要有机会崔健就会多演出,这总比那些只唱高调、什么事都不干的人强。演出是音乐家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一个人要洗澡一样,而录唱片只是吃饭,吃版税。至于跟谁演,没有必要死规定。跟滚石演出是崔健的一个梦想,他欣赏他们的音乐,同时也希望他自己能在国际舞台上证实自己的表演能力。过去崔健还和田震同台演出过,这更说明我们并没有划定参加演出的界限和范围。
《周末》:崔健已经有十多年没有举行大型个人演唱会了,现在你们有没有安排个唱的打算?
尤尤:实际上我们在策划这个事情,并没有间断过,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具体什么时候能再开成个唱,我们还需要多方协调。他本人当然是希望越早开越好。
谁能忽视伍宇娟?
对于伍宇娟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上世纪90年代初她凭借一部《疯狂的代价》一炮走红,之后沉寂了6年。直到前年的电影《寻枪》,我们突然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她(饰韩晓芸)。3月5日,记者连线她的经纪人杜影鸽,对于伍宇娟的复出,她又是怎么评价的?
《周末》:伍宇娟曾经有6年时间在影坛销声匿迹,近几年又连续接拍了《托儿》和电影《寻枪》等影片,那么促使她重返影坛的动力是什么?
杜影鸽:其实她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影坛,作为国家实验话剧院的演员,她一直很关注演艺界的动向,也没有停止过对艺术的追求。只是在那一个阶段,因为个人精力等原因,较少活跃在银幕。这是一种角色的转换,而不是放弃做演员。
《周末》:现在演艺界新人辈出,伍宇娟是怎么看待这些新生代明星的表演的?
杜影鸽:确实是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演员涌现,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伍宇娟的表现在提醒人们:她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在表演中运用自如。她好像在告诉别人:“谁能忽视伍宇娟?”
《周末》:和伍宇娟当初一起成名的像许晴、王志文等,如今都成了腕儿,相比之下,她的星光似乎显得黯淡了许多。她自己是怎么看的?
杜影鸽:一个演员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可能有人比较耀眼,有人就相对要低调一些。但这丝毫不影响演员在表演上的发挥,也没有必要将演员之间作比较。真正的艺术家追求的是艺术水准上的提高,至于是不是大红大紫,不是她关心的。
《周末》:如此多的新老演员,竞争非常激烈,伍宇娟有压力吗?是否害怕遭受冷遇呢?
杜影鸽:我感觉她没有压力。电影、电视是一个整体,一个再好的演员也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成功的,需要靠多方面的协助。伍宇娟从来都是尽最大努力演好每一部戏,在完成角色的同时,她自身的工作本身也就结束了,然后把评判权交给观众。自己从来不背负压力。
《周末》:我们在电视剧《婚前婚后》和电影《寻枪》中都看到了伍宇娟出色的演技,很多业内人士说她完成了对自我的成功突破,她自己是怎么看的?
杜影鸽:伍宇娟自己并不认为是对自我的突破,她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她会继续努力,尝试更富挑战性的角色,太容易满足了就不会有进步了。
《周末》:伍宇娟目前是怎样对自己进行市场定位的?有没有确定自己的收视群?
杜影鸽:她不需要定位,成功的演员是渴望角色多样化的。我们观众的审美也是多样化的,但不管市场细分成多少类收视群,我相信总有一块市场是留给像伍宇娟这样优秀的演员的。
“他们只为找回属于自己的部分市场”
邓婕眼中的“老明星复出”
从二十年前的《红楼梦》到近几年来一直热播的《康熙微服私访记》等片,邓婕有着一帆风顺的演艺之路。如果说一个女人的幸福是爱情事业双丰收的话,那么邓婕无疑是让人艳羡的。作为一个“永动机”般的高产演员,她用直率和乐观,对诸多复出的老明星们给予了颇为厚道的评价。
《周末》:最近有许多原本已经退出演艺圈或者沉寂许久的老明星又开始纷纷复出,比如说崔健、毛阿敏等等,您作为一个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很多年的资深演员是怎样看待他们的复出的?
邓婕:复出或者隐退,那都是由个人的需要决定的,每个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阶段性,或许那一阶段他感觉累了,于是就选择了隐退,这一阶段他又会由于个人精力的充足等原因重回娱乐圈。这样的来来往往是很正常的现象。
《周末》:在他们隐退的这段时间里,有很多新生代明星涌现出来,但是由于本身资历的问题,他们还没有完全在演艺圈站稳脚跟,那您觉得随着这些老明星的纷纷复出,会对这些新人的发展产生冲击吗?
邓婕:我觉得不会。这个现象无论是对想要进入演艺圈的新人还是日见没落的老明星来说,都是件积极乐观的事情。在新人辈出的青春行业中不一定就是新人笑旧人哭。究竟是新人后劲不足,还是验证了那么一句老话:姜还是老的辣?这都需要时间。
事实上,他们之间并不存在争夺观众市场的矛盾,新老明星他们都各人有各自的观众群,再说他们的定位、风格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总会有适合他们的各自的领域。这个大舞台是允许多样化的。
《周末》:在现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演艺圈,处于这种新生代明星和腕们的包围之中,复出的老明星们的压力大吗?
邓婕:我个人觉得不会有压力,老明星们在隐退之前还是有着观众基础的,况且在隐退的那段时间里,相信他们也不会放松对本身实力的提高,现在复出,肯定是他们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才做的决定。
《周末》:照您的意思,您觉得复出老明星的发展前景还是很令人期待的,他们应该会迎来事业的再一次春天,是这样吗?
邓婕:是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老明星们在有把握地复出之后,一定会追求更加能够吸引观众的演艺方式,再加上他们隐退以前地位就比较巩固,再赢得一部分歌迷和影迷应该是没问题的。(本报记者陈璐 本报实习记者朱贻军 朱晓晓)
人是别后红?
-萧峻
演艺圈——一个争奇斗艳的舞台,不断有人在谢幕,也不断有人在重新亮相。忽然间有些明星销声匿迹,不知去向,忽然间他们又纷纷出山,像是在赶一场复出的潮流一般。是不是真的单纯为了追求艺术而来,还是无法拒绝这个名利场的种种诱惑,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毛阿敏四十不惑了,还在东奔西走地唱着《思念》;杨钰莹复出后的新专辑《故事》,也无非是在向流行妥协;毛宁为准备复出的首张专辑,想尽了各种大手笔,但不知道歌迷会不会领情……已经去世的“哥哥”和“梅姑”也经历过艺术生涯中的复出,尽管与许多内地复出的艺人相比,他们算是成功复出,但总体看来也远不如上世纪90年代初的“星光灿烂”。
谁都知道自己在职业生涯中,未来的命运必定是要被新人所代替。这好像说的是一种太悲情、太孤寂的收场,但这就是娱乐圈里的生存法则。看看这些当年红极一时的明星:杨采妮、薛家燕、余安安在婚姻受挫后,又抛头露面再度出山,然而红颜弹指一挥间,真能留住当日的风光?林子祥、叶倩文、王杰面对财政困难的时候,还是硬着头皮干回老本行。这些一把年纪的老明星,复出会不会遭受冷遇,个中滋味,我们旁观者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不得不感谢现代高度发达的医学技术,明星们自有多种挽留青春的诀窍。新生代明星熠熠生辉的时候,我们突然看见了“分外妖娆”的老面孔,似乎反而有些不能接受。演艺圈是宽容的,它能再次接纳老明星,可观众却是挑剔的,明星复出未必能“笑到最后”。
明星们该明白,再美丽的光阴都会成为过去,不如看开一点,一切淡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