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星城一波又一波的“造星狂潮”令人目不暇接。与以往稍有不同的是,揭开此次造星运动的盖头并出任造星的主角的,全是清一色的媒体。正在星城同时摆下擂台的三家媒体,端出丰厚奖品,使出浑身解数操办各类赛事,也为各自的收视率而战。电视媒体“造星”烽火四起,对于梦想一朝成星的选手来说,是喜还是忧?
★事件回顾:
烽火三月媒体大“造星”
◇湖南经济频道“2004明星学院”———明星当卧底
冠军奖赏:30万元现金 横跨欧亚非免费之旅。
报名门槛:50元
“2004明星学院”最近刚刚“开张”的日子,在此之前,该“学院”的炒作一浪盖过一浪。众多明星为其贴金造势,不光有湖南小策神马可和快乐主持何炅组成的“何马”组合,台湾歌手潘玮柏、连正在北大读书的刘璇也客串“校园金牌小卧底”,专门为“2004明星学院”发掘推荐外型唱功俱佳的选手。在总决选阶段还将有包括天王级别的神秘嘉宾和选手合作演出。这一切都让有着明星梦的选手觉得离梦想更近了。
◇湖南娱乐频道
“超级女声”———评委大挑刺
冠军奖赏:一辆新贵房车
一份艺员合约
一张个人大碟
报名门槛:不收报名费
由于无门槛的报名方式,吸引了一万多名选手愿意到电视机上小露一脸,选手水平鱼龙混珠,并只有短短30秒的清唱,因此比赛中评委直击选手软肋的点评可谓是语不惊人誓不休,甚至被“刻薄”得泪流满面的女选手的亲戚从外地找上门来“讨说法”。主办者也有意将评委的“刻薄”做成大赛的一大卖点。
◇湖南影视频道
“2004影视歌手大赛”
———玻璃房里唱歌
冠军奖赏:价值22万的越野赛车
报名门槛:100元
该家媒体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特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打造了一个玻璃房,而直播时间也达到了每天6小时。而该大赛的选手水平可以说是同类赛事中的突出者,因为歌曲的选择是较为讲究的影视歌曲,所以在参赛的700多名选手中,有两把刷子的“专业歌手”占到了半数。一位从北京过来有过8年专业训练的参赛选手告诉记者,他的目标很明确———22万的越野赛车和签约机会。他们将媒体当做“梦工厂”,梦破了不要紧,“大不了从头再来”。
★各方声音:
品种单一适当节制
湖南广电局副局长彭福元:我认为,适度竞争是必要的,3家频道定位不同,比如影视频道的歌唱比赛比的是影视歌曲,这样的话,他们有不同的观众群。但这种单一品种的综艺性大型比赛不宜太多,应该说,现在这个市场已接近饱和。
湖南第二十中学刘芳老师:希望电视台能有节制地控制这类比赛,学生们还是应该以学为主。以“造星”为主题宣传比赛,从某些角度来看是可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的,他们认为明星很风光,但明星成功的背后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的,但还处在心理成熟期的学生,往往注重前者会多一些,他们需要媒体的正确引导。
★记者思考
别让人造“荷尔蒙”分泌太多
媒体主办各类赛事向来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自产自销的形式往往更能调动起各大媒体的“荷尔蒙”,让其兴奋不已。但人造的“荷尔蒙”分泌得太多就未必是件好事了。
造成如今赛事铺天盖地的局面无非是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竞争体现,你弄一个“星姐选举”,我就搞一个“绝对男人”;你报名费50,我就无门槛报名;你4小时直播,我就比你还长;你选手水平高,我就凸显评委特色。总之噱头越玄越好,选手越多越好,收视越高越好。但市场是需要回报的,媒体烹饪出如此多的糖包子、肉包子、咸菜包子……而且都说自己的是“百年老店”。于是,广告商懵了,投哪个?观众晕了,看哪个?选手傻了,参加哪个?而这无异于电视资源的重复投资。
从1987年初具雏形的第一个“选美赛事”到如今遍地都是的造星大赛,事实上除了一个瞿颖冲出湖南走向全国外,其余的曾经风光一时的某某冠军、种种花魁几乎都销声匿迹了。说白了,主办媒体只是在打造瞬间的极度哀艳,而这样有意播种出来的花朵往往都在梦想的道路上刹那凋谢,是营养不良还是锄草不勤,也许更多的是缺少光合作用吧。 本报记者 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