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明星全接触 >正文
元元专访:老天从不轻易给我想要的东西(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15:40 中国青年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老天从不轻易给我想要的东西。他会反复问我,你到底想不想要?有多想要?他会用各种磨难考验我的真诚……但是,他会把好的留到最后,给我。

  喜欢元元的和不喜欢元元的人,彼此旗帜鲜明。元元爱别各式发卡,爱穿特鲜艳的衣裳,爱端着笑容说长道短,爱京味儿十足地跟你贫……这一切,都成为她富有争议的标志。有人觉着她土,更多的观众却等在电视台门口巴巴儿地就想看她一眼。

玉兰油欧莱雅等6折起 微创隆胸塑造惹火胸围
章子怡的秘密 P4+液晶,仅售6000元

  元元说:“不管别人怎样认为,我一直都很坚持自己。”

  从眉眼温润的少女,到魄力十足的主持人,夺取各种新闻大奖,并任北京电视台生活节目中心副主任,元元一直步伐铿锵。

  此刻的茶馆没有聚光灯,隔住滂沱大雨,隔住所有崇拜和挑剔,穿荷花领粉色长裙的女人,不再挺直脊梁,从电视栏目“第七日”跳将出来,徐徐回望自己30余年的时光……

  哎呀生活,挺美的

  元元并不觉得自己顺,因为喜欢的梦想,看着忒近,却走得人仰马翻才有眉目。

  譬如文学梦。

  那个“少年时代不知道风筝和蒲公英为何物”的孩子,将课余时间贡献给了纸笔。丰富的内心是眼活泉,一个暑假,就能写出30多篇作文,而且百投百中。自信的额头,慧黠的眼睛,元元觉得自己长得越来越像正经作家。高三的暑假,元元创作第一部中篇小说《走过十八岁》,不幸患上正流行的红眼病,眼睛见风落泪。元元的指关节都写弯了,才完成3万字的稿子。送到《当代》编辑部,因为阅历太少心事太浅,只换回一封轻而薄的退稿信,尽管编辑肯定她的文才。她躲到小屋,抽抽搭搭地哭了。

  躺在床上,她望着低矮的天花板,想,幸亏还有电视。

  写作有父母鼎立支持,电视却是元元单枪匹马的暗恋。谁知这条路也是坑坑洼洼,没有历练的那一分,才气九分的丫头踮着脚尖再怎么够啊,就是够不着。

  17岁,元元高一,听说中央电视台“中学生”栏目招收业余主持人,她跃跃欲试。当时元元在学校乃至全市都当过主持,觉得这件事简单又过瘾,“我从小就喜欢这些出头露脸的事。”裙子有点肥大,不妨碍元元志得意满地闯关。可是,优秀的她被更优秀的选手落下了。那晚回家的路灯,灰蒙蒙的, 她咬着嘴唇警告自己:“好马不吃回头草!”

  写信落款都是“小野心家”的家伙,怎么会轻易放弃呢?报考大学的时候,元元好歹听从父母,但挨到大学实习,她背叛学了四年的德语,抱着一大沓发表的作品踏进北京电视台,对编导老师坦言:“我想做主持人!”

  那栋位于皂君庙的简陋小楼,貌似谦逊地敞开怀抱。然而,是冰冷的怀抱。元元仿佛一粒阳光里的灰尘,只有从门缝儿飘进飘出的份儿,手提四个暖壶,或者提着大袋盒饭。著名主持人走过来,她的微笑怯生生,心跳却如擂鼓……元元也曾背着电瓶举着话筒采访,还出过一次镜:瘦小的人影,平淡无奇,根本没有艳惊四座的可能——慢慢枯竭的信心,此刻耗尽。一个多月后,实习即将结束,台里毫无挽留,元元知趣地不辞而别。

  按部就班地生活吧。1992年,元元去了中国电影公司当德语翻译,嫌太清闲,半年后停薪留职,又跳到珠宝公司做业务员。销售业绩第一,情绪却总懒洋洋的,她重新涂抹文字。

  元元不想再看电视,包括有关电视的字样,怕牵心动肺地疼。那条招聘信息却还是从报纸夹缝里跳了出来:北京电视台文艺部招聘主持人……有条不紊的日子又颠三倒四,元元想:自己无药可救了。

  元元决定再试一回。660多人报名,选拔男女主持各一名,一轮轮杀将过去,她沉静大方地走到试镜阶段。那天,元元红衬衫配黑长裤,亭亭玉立,上台即兴主持:“走在漆黑的路上,谁不渴望温暖的东西呢:比如灯光,比如窗户,比如家……”这是她以前写的一段散文,娓娓说来,把考官感动得一塌糊涂。

  考完,元元轻松地赶去火车站,到外地参加散文笔会。列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农田,憨厚的老牛,都成了最甜美的回忆。从武汉回来,元元果然接到聘用通知:“那一刻,我的世界亮了。那段日子,不管是写信还是写文章,我都爱用一句话:哎呀生活,挺美的。”

  28岁才成为主持人元元

  可是,这事儿还没完。从1993年到1997年,元元一直纠缠在“主持人”的噩梦里。

  考进电视台,元元就是奔主持人来的。跟着导演和剧组,白天肩扛手提拍摄器材,晚上窝在憋屈的小床,元元毫无怨言。偶然一回想,自己也吃一惊:从小到大都忒娇气,读大学了妈妈还洗好黄瓜包上保鲜膜送过来,现在怎么能吃苦耐劳了呢?

  可是在文艺部跑东窜西,元元总撞不破那层玻璃墙。每次向导演表达意愿,对方哈哈一笑,不过是个黄毛丫头,不知天高地厚吧。看着镜子,元元把满溢的眼泪又生生逼回去 :我就要当主持人,而且是优秀的!

  元元跳到新闻部“北京您早”,跟着老师拍新闻,当了出镜记者。第一次总得教吧,有的小记者教上一个月还不会说呢,可元元拿着话筒噼里啪啦,没打一个磕巴,唬得老师直发愣。

  “从翻译转到电视我并不费力。我有这方面的天赋。我更多的力量和时间是用在说服上,说服我的领导、同事,让他们相信我能做一位好主持人。这个过程中我走了很多弯路。”

  从采编、策划到导演,元元能力突出,1995年创办的“点点工作室”,获得一致好评。但,就是不让她当主持人。新领导很赏识元元,叫到办公室说:“你适合管理,当科长吧。这才是正路!”元元苦着脸,从情切切的恳求到后来双方都拍桌子,领导说:“你怎么就那么爱慕虚荣,非当主持不可呢?”“我这辈子还就爱当主持!”

  领导被吵烦了,答应让元元试试。1997年,制片人元元终于成为主持人元元,幽默聪敏又富有平民意识,一反传统的女主持形象,大受欢迎。人们喜欢听元元讲话,喜欢她那种外冷内热的劲儿,节目收视率一路攀升。1998年元元创办“元元说话”,1999年创办“第七日”,赢得一片喝彩,元元还成为北京节水形象大使。

  “我总是羡慕别人的命好,一夜成名的,一日暴富的,到别人真正认识我,我都28岁了。”

  晚开的花儿分外香吧,元元频频获奖 :2001年的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2003年“金鹰”十佳主持人奖,北京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一等奖……可是元元还是那个元元,带着北京胡同里长大的直爽和淳朴。大冬天元元开车上班,看见一位妇女骑着单车,后面筐里放着小孩,就会心酸。看见民工只是戴着墨镜用报纸挡着焊铁,心里就发堵……刘恒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元元几次看到泪湿。这种情感,与生俱来。

  观众也喜欢元元,觉得她的话都是从心底流出来的,真心待他们好。送的礼物传达室一桌放不下:有送苏联套娃的,送一大包牙膏的(节目中说了一嘴忙得顾不上买牙膏),送发卡和核桃的……

  元元说着就笑:“我不怕骂,就怕夸。节目也会得罪人,找上门来骂大街的,拎着菜刀来拼命的,都有。这不算什么。但淳朴的人就受不得恭维,一恭维就觉得自个儿真是救世主,雄鸡一叫天下白了,老想多做点儿什么……观众给我的爱,让我啥时都能腰不弯嘴不软,也让我除了揭露丑陋还能发现更多的真、善、美。”

  电视台是流水的兵,元元却坚持了11年,而且从没为私事请过假。走了一个七日又一个七日,终于成就今天北京人不可不看的“第七日”。因为厚爱,更不敢懈怠,元元一直努力让节目更新更好,开着“第七日”的跑车,在高速公路上向新目标冲刺。

  去年年底,元元一踩油门,陡然心力疲劳——她如此渴望休整,活出更新鲜的自己:“真的,虽然观众不觉得,我心里却发虚,这一年,业务水平几乎没有进步。天天出来混个脸熟,没大意思。就想抬起眼睛看看路 :国外的媒体走向如何?节目怎么才有大的提升?“第七日”观众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给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读书是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吧。元元当机立断,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不是扔钱去满足学历崇拜,或者跟风戴顶高帽子,如今的元元有名有利,怕的是一眼看到底的未来和单调循环的生活轨道。

  元元买回参考书籍,春节前后开始复习。元元从小到大都是优等生,这次又发扬优良传统,几个月的临阵磨枪,就考出专业第一的好成绩,被录取为公费研究生。

  是皆大欢喜的版本,心底却有那么多的舍不得。今年9月元元即将脱产读博,离开“第七日”整整一年。丰厚月薪和仕途前景,暂时悬空也无所谓,但她舍不得每周开讲的聚光灯,舍不得陪她一起有泪有笑的忠心耿耿的观众……何况,青春走了一半,而电视台又是那样适合遗忘、新人辈出的地方。

  小女人,自有大气魄。人生需要放手一搏,去换回心境的柳暗花明。再度归来,她相信会让“第七日”迷们看到更出色的自己。

  老天从不轻易给我想要的东西

  已过而立之年,让元元心花怒放的事情也不过两三回,除了被电视台录取,再就是节目被调到黄金时段播出——事事离不开工作,元元还真是纯粹的工作狂。

  现在的元元仿佛变了。

  以前大家知道的是:元元比男人还爱喝啤酒,光爱肉不爱蔬菜,留钢针样的短发;元元的性情火辣辣的,从爱车到卧室一色的红,做事笔直往前冲,是“侠女”风范。

  现在,元元的头发长了、卷了,穿着更女人,事业大好,眼神却隐约有黑色忧伤。

  风来雨过,也许能锻炼人的骨头经脉,却无法改变一颗心的柔软。元元的父亲说:“节目中的厉害丫头,并不是我真实的女儿,真实的她敏感细腻,一肚子儿女情长。”

  以前元元的家在一层,门前的小院常有野猫光顾,元元每天为它们准备吃的、喝的,出差在外也十分惦记。有次下班,她在黑暗的楼道一脚踢出一只小猫来,她抱着小猫不辞劳苦地敲开这栋楼所有的门:“请问这是您家的猫吗?”

  无人认养,元元干脆带着猫咪上下班:“回到家,它跳上桌子亲我的照片,躺在我的床上睡大觉,十有八九肚皮朝上。这是种最放松最不设防的姿势,它是这么信任我,我怎能不珍惜?”至今,元元还养着四只流浪狗,都是路上捡的,瘸的伤的,她也不嫌。

  这样的细腻多情,文字也知道。她曾出过散文集,作品在《青年文学》《当代》《芙蓉》屡屡发表,那篇《好大的雨》,描述爱喝啤酒的25岁女人和爱喝可乐的男人的故事,至今让人心疼。

  爱来自很多细微的事情。第一次班里的辩论会,他正她反,赛前他还对她咬牙切齿:“哼!不给你点儿厉害,你就不知道自己是亚当的肋骨!”第一次郊游,她被一只老蜜蜂狠狠地蛰了一口,疼得想哭。同学都不知所措,他拍她的脑袋:“行啦行啦,谁让你长得像朵花!”

  这样的甜蜜,最终散了:“你说我们搅在一起纯粹是用水掺茅台——毁了两样好东西……”

  每天忙得陀螺似的元元,早就没有心情去当文学青年,回家就累得往床上一躺,次日睁开眼睛,又开始策划晚上的节目。可是那一天,她刚好闲了。大草坪,大房子,阳光温煦,而可以并排坐在摇椅上的人,在哪里?

  “不管人生有多少缺憾,我都不希望感情有缺憾。孤寂让人痛苦……还是淳朴的人,却总难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碰上那个对的人。很多人都不相信我能做贤妻良母,但我肯定行。”元元撑着下巴笑了起来。

  现阶段的人生目标,元元说是戴上博士帽。那洁白的婚纱,放在她一个人的心底吧。

  “我总觉得,老天从不轻易给我想要的东西。他会反复问我,你到底想不想要?有多想要?他会用各种磨难考验我的真诚……但是,他会把好的留到最后,给我。当主持是这样过来的,爱情也会如此吧。”

  此刻低头浅笑的女人,褪去层层光环,有最真实的美丽和寂寞。

  采访结束已是深夜,雨还在下,仿佛那场情感的大雨瓢泼至今……但相信,那个他,正在走来的路上,擎着伞,让元元的精彩“第七日”,补上堪称完美的最后一块。 采访/本刊记者 陈敏


评论 | 星光无限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电影 奥运趣图 
 一米阳光 极品摇滚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