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锦江(北方)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北京昆仑饭店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岩递过来的名片上赫然印着这些头衔,似乎离电视剧这个行当很远。
“你可以使劲骂我”
海岩对京城媒体如何报道他了如指掌,甚至连新闻标题都如数家珍,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细致的观察力,对《平淡生活》收视不佳的质疑,他引用了媒体的几句评价轻描淡写就化解了。
时代人物周报:你的戏没有明星,那卖点是什么?
海岩:现在电视剧拼的就是明星的实力,明星的人气。我的戏敢不用明星,那是因为我就是明星,如果不是海岩的戏,谁敢这么做?就像金庸,他不一定要用明星。我的戏主要卖点就是我,所谓海岩剧,在影视圈里算一个名词了。海岩剧拍得滥没关系,它是品牌,像张艺谋,《十面埋伏》拍得滥没关系,照样有很多人看。而且不会因为他这部拍得滥,下部就没人看,张艺谋接下来的《千里走单骑》,观众一定是挤破头去看,哪怕是很不喜欢《十面埋伏》的人都会去看,这就是品牌的作用。
时代人物周报:你怕人骂吗?
海岩:不怕,你可以使劲地骂我,就怕我的作品没人理。过去那个时代是人家夸你,说这个东西好,你就成功了,说这东西不好,骂你,你就失败了。现在是夸你,你成功了,骂你,你也成功了,没人理你,你就失败了。因为现在是注意力经济,比如说李亚鹏,他的名气在《笑傲江湖》之后大起来了,市场价值也大起来了,他是骂出来的,人家骂他的时候,有人说他倒霉了,我却说他要火了,为什么?全国人民都骂他,多大的本事啊!你能做到全国人民都骂你吗?
时代人物周报:如果有一天没人夸你,也没有人骂你,会不会寂寞?
海岩:我觉得这一天对我来讲来得太晚了,过去讲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现在叫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天,我红了十年,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今天的报纸也登了,电视剧一年的需求量是八千部集,去年审批的是5.1万部集,也就是说大部分电视剧拍了也白拍。竞争太大,一年就这么多所谓的黄金档,能安排几部电视剧,安排进去的电视剧,能被媒体关注、提到的,又只有很小一部分,所以名利双收的电视剧是很难的。我现在心态很好:第一,我已经火了十年,到了退役的时候;第二,在作家当中,我是业余的,在编剧当中,我也是业余的,所以不求功名,被关注、挣钱了算捞着了,没挣钱、不出名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我突然有了做伯乐的成就感”
和琼瑶一样,海岩成了能捧红明星的金字招牌,媒体送给他一个造星高手的称号,海岩说自己是浪得虚名,因为“明星演完了也不把钱分给我啊,其实没得到什么”。
时代人物周报:捧红了这么多人,你有成就感吗?
海岩:开始没有成就感,后来很多人都说,你是造星高手,你是造星机器,甚至美国的朋友也说在纽约看到一份报纸,美国人眼中中国有造星能力的两个人,一个是张艺谋、一个是海岩。听到这样的说法,我突然有了做伯乐的成就感。
说实话,明星能出来,得靠他本身的能力和魅力,也靠导演和其他主创人员的共同调教。剧本中我写的人物只是一个基础,角色肯定要有魅力,但要跟她的个人魅力结合起来,只有个人魅力和角色魅力结合了才能产生明星。
时代人物周报:你和琼瑶造星的区别在哪里?
海岩:我们基本上都是靠电视剧捧人,但我们还是有很多不同。首先作品的受众不同,琼瑶的读者比较特定,中学生以下的为主要读者,上了大学还非常痴迷琼瑶小说的人不是非常多了,工作了、有社会经验了还痴迷琼瑶的,别人就可能觉得有点幼稚、有点傻了。迷琼瑶演员是另外一回事,还迷琼瑶小说就有问题了。我的读者面很大,可能中学生有,大学生有,中老年人也有;民工有,白领也有,知识分子也有,可能在某个特定读者层中的痴迷程度不如琼瑶,看我的书的人理性者居多。
琼瑶的小说以言情为主,至少中期、早期作品都可以用言情概括,我的东西很难具体归到一类,原来被归为警匪,后来被归为言情,我觉得都不准确。
时代人物周报:现在的环境下还会有一夜成名的神话吗?一夜成名需要什么条件?
海岩:越来越不容易了,大家审美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关注度越来越分散,机会被分摊了,概率就越来越低。而且现在观众容易关注你,也很快就关注别人了,你这一嗓子喊得好,大家都看着你,你接着喊,大家烦了,就去看别人去了,容易记住也容易忘记,不断有新人出来,旧人下去,新旧更替的速度极快。
对演员自身而言,文化基础是最主要的,还有就是天分,天生的领悟力,加上后天的勤奋,加上文化基础是你能否成名的主要因素。
时代人物周报:每次选角都要你点头吗?
海岩:我亲自参与选,但要听导演、投资方,包括其他主创人员的意见,并不是我点石成金,就是他了。要反复商讨,试戏,包括跟其他演员搭配,看合不合适,不是说根据哪个人的爱好定的。
不过有时候我比较看好的,也会遭到大家的反对,比如于娜我看好,但是所有人都反对;佟大为也是反对的声音很多,因为他不帅;孙俪也有很多反对声,觉得她不够漂亮,那时候她可不是这样子,没有一点明星味道,又没演过戏,一个19岁的小姑娘,她的社会经验能不能胜任这么大的角色,所以质疑的人很多。好在她没有让我失望,她的刻苦,她的天分,再加上角色本身的魅力,终成正果。
时代人物周报:你捧红的演员在自己的戏里几乎从不用第二次,为什么?
海岩:不需要了吧!像陆毅、孙俪、佟大为、徐静蕾,包括演配角的像袁立、印小天、刘烨,都很火了,片酬也很高了,而且也不愁戏演,不用再靠演我的戏出名了。
“我向往的是没有交易的爱情”
海岩的作品中,总少不了轰轰烈烈、或喜或悲的爱情。海岩说,作品是他对理想爱情的一种寄托。
时代人物周报:你的作品是不是都渗透着你对爱情的理解?
海岩:不完全是理解,更多的是我对爱情的一种向往、一种喜好。这种爱情生活中很少,所以很多人说海岩作品不真实。我一直认为,把真实和艺术划等同号是错误的。
我作品里的爱情你有可能碰不到,你也不会像剧中人那样去追求、那样去处理事情,但如果你爱看,就投好了你内心当中的某种向往,如果你感动,就说明唤起了你的悲悯之心、同情之心,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如果你被唤成了悲悯之心、同情之心,唤起了对美的向往,我想多少会有一点点影响到你的价值观。
时代人物周报:每个年龄段对爱情的体会和向往都不同,现在你向往的爱情是什么?
海岩:不同年龄的人对爱渴望的程度,和对爱进行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但不妨碍你的现实选择,不妨碍你对爱情本身的灿烂描述。就现在这个时代而言,我向往的是没有交易性质的爱情,我觉得交易是现代社会一个太普遍的现象,几乎充斥于每个角落、每个领域,包括谈恋爱。比如说介绍一个男朋友给你,家里人要问,他是干什么工作的?有房子没有?月薪多少?家里老人多不多?兄弟姐妹多不多?有没有农村的亲戚?在很多家庭中,这些是高于相貌和人品的。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交易,我的女儿是什么条件,你是什么条件,这是交易嘛,有没有爱先不要说,首先要门当户对,或者条件相等,大家都要考虑婚后的物质生活,我的女儿不能过一辈子苦日子啊!爱已经不被更多谈及,当事人也被这种价值观牵引,我觉得这不是爱的本质。
爱的本质,就是两个人之间,在情感上、情意上的相投,愿意爱对方,也接受对方的爱,而不管民族、宗教、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甚至年龄,只要两个人是真心相爱,而又不妨碍第三者,我认为它就是美的。但是没有交易的爱现在特别少,所以值得歌颂,因为它反映了人的本性。
时代人物周报:你本人的爱情生活丰富吗?
海岩:凡是写爱情小说写得特别好的人,他本人的爱情我认为是非常枯燥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现实生活如果非常丰富多彩,他的内心就会比较小,现实生活和物质生活如果比较枯燥,比较乏味,他的思维可能会退回到他的内心,内心空间反而会比较大,他有充分的想象力。
“海岩是业余的,差点就差点吧!”
尽管海岩的小说几乎本本热卖,但他始终游离在文学边缘玩票,不愿意走进专职作家的行列。他说自己是一个喜欢听表扬的人,走到专业作家行列里,就容易受批评,很容易就会产生功利心。
时代人物周报:同样的心态看事物,你为什么能做到比别人深刻?
海岩:这是一个作家最起码的天分,所有的作家都会在寻常事物当中找到特别独特、尖锐的视角和深度表现,如果你看到了,我也只看到这些,你能写到这儿,我也只能写到这儿,那就不是作家了。我们常常说作家天分大于后天的努力,就是指他的内心感受应该比一般的读者更细致一些、更柔软一点,注及到一般读者不会意会到的事情。
时代人物周报:在你的作品中,有一些是你生活、工作历程的缩影,有一些则是你完全没有碰过的,这样的细节,你怎么捕捉?
海岩:靠想象力,作家有很多种:一种是只能写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自己的历史;有一种写自己采访过,或者体验过的生活;还有一种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推断,比如写历史剧的,可以根据历史素材去推断当时人物的状态,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你写一个强盗不需要自己去偷一回,你写一个妓女不一定要自己去卖淫。最现实的例子就是莫言写的《红高梁》,被评论家称为最真实的抗日战争题材的小说,谁都知道莫言肯定是生在解放以后,他肯定没有经历过抗战,小说中需要大量的细节、大量的人物状态,他都是靠想象的。
时代人物周报:为什么不愿意做专职作家?
海岩:我一直认为作家不是一个工作,如果我宣布自己是专业作家,写不出来的时候怎么办呢?我找谁去?谁来养活我?我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我宁肯让我的作品粗糙一点,缺少生活、缺少积累、缺少磨练,先这么凑和着,这样我写不出来了也没有失落感,我还有班上着呢。
我觉得作家真的是靠自己的天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积累,这种积累和天分都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一个演员只要接到好剧本就能去体验,就能去演,主要是受到原创故事的影响和启发,导演也是如此,但作家是平地盖楼的,从画图纸到盖楼都是他先来的,他要把自己的本钱都掏出来,所以通常作家好东西就是一两部,过了就是不好的东西,甚至写不出来了。
作家是一个朝不保夕的事情,我在企业里工作,不会说我今天突然没有创作力了就不能生存了,尽管企业也需要创造力,你的产品,你的服务,你的管理方法,都需要创新的,但这种创新更多的是一个团体劳动,不像写作,一旦枯竭了,没有创新了,是难以为继的。现在很多专业作家都一直在沉寂着,作品没有了,因为名气大,靠写写散文、写写随笔,当当嘉宾过活。与其这样,我还不如上班呢。
时代人物周报:你不想沦落到靠写随笔挣钱?
海岩:很多著名作家现在写不出小说,但他的人生经验,文字功底,让他的随笔也赏心悦目,也很挣钱。我不想贬低写随笔的作家,可能我写随笔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就不敢混到作家圈里去。评奖、评价、印数、地位,这些东西我现在可以不在乎,因为我本身就是在玩票,有掌声我就唱一首,没掌声我就歇着了。人家看我也会比较宽容,海岩是业余的,差点就差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