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必胜客里的郭敬明,已经由原来染过几缕的黄发变回了纯黑,一如传说中的那样瘦瘦小小,漆黑的瞳孔里是有点“迷幻”的眼神。
忙碌之后的他,自告奋勇跑去装来满满一大碗必胜客的沙拉,又熟练地肢解了盘里的鸡翅,样子斯文而“残忍”。这时候的他,不是不像个孩子的。
小标:也算是一个早熟的青春
娱乐周刊(以下简称为“娱乐”):在你真正从事写作之前,对自己的青春有什么样的期待?
郭敬明:没想过那么多,还是很循规蹈矩的吧,和普通的学生差不多。即使调皮只是在小范围内的,喜欢一些比较特别的东西。比如爱听的音乐、爱看的书。高中的时候都在听国外的摇滚乐,偏迷幻一点吧。看书是各种各样的,差不多只要是字我都拿来看,连交通守则我都看。
★在成长过程中,很多孩子都会认为自己比较“特别”,他们通常的口头禅是“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当然,结果要么是他们成为了芸芸众生,要么成为了小众里的大众。郭敬明又是哪一种呢?
娱乐:为什么新概念作文大赛得奖之前没有尝试写小说呢?是因为需要得到肯定吗?
郭:那时侯还好小啊,写小说都是得奖之后很久才开始的。即使现在我也不敢轻易尝试长篇,因为一旦超过十几万字,文章的框架就很难控制了。
娱乐:对于一个感情经历还不是非常丰富的男生来说,以女性的口吻去写她的情感内心,似乎不是容易的事情?
郭:以女性的口吻写,很难。刚开始的时候都会写成“我会为你挡风遮雨”,或者是“让我抱着你吧”,很多地方都是后来再看的时候改过来的。
娱乐:当时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为什么选择北京?
郭:因为我是想用幽默的语言承载悲伤的故事,北京话包括东北话都是有很强的幽默感,容易表现欢乐的气氛。不过东北话有点太土了,北京话刚刚好。
娱乐:我觉得你其实对流行的敏锐度还蛮高的。很多人在第一部第二部的时候还来不及考虑那么多什么是适合的,都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郭:不会,我写小说都会考虑很久。但不会沉浸在里面出不来,因为你的性格就是你书的性格,你的书是什么样的,你的人就一定是什么样的。但我不会把写作当作事业,等有一天没有想写的东西,或者不能给你激情的时候,就不会再写了。
★众所周知,郭敬明是王菲的fans,不过询问到对王菲宣称希望“被遗忘”的看法,他开始变得警惕,眼神闪烁。他说,他尊重她的选择,至于自己,从来不会去想假设的东西。看得出来,他久经考验,有着那种对于“危险问题”习以为常的戒备。
娱乐:你第一部小说《幻城》不是描述了你心中的幻城吗,还是很喜欢幻想的。
郭:那个时候我还年轻嘛。现在我成熟了,可能是比别人更早的成熟吧。
娱乐:你很喜欢彼得·潘?
郭:现在也喜欢,但是跟以前的喜欢不一样了,以前是喜欢他并且想成为他,现在喜欢但是知道那只是一个很纯洁的童话,放在自己心里就当作一个幻想。
娱乐:你现在对自己的定义是“成年人”?你之前也说过“不想参与到成年人的战争中去”。
郭:6月6日那天已经满22了,这个年龄都可以结婚了。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才17,我还年轻,但是当你慢慢长大之后其实那就是一个梦想,你可以放在心里面去想,真正面对这个社会还是会有很多要去学习的东西,逐步地长大。
★郭敬明在上央视《文化访谈》时,称他要成为“和他们不一样的成人”。当然,从某个程度上来说,他确实和以往的成人不同——对这个世界的漠不关心,对个体的极度关注,极具争议性的行为,以及面对争议的我行我素。也许在马东这样的成年人来看,他是如此突兀,可也许,这并不是“年轻”的特性,只是自私的豪华版。
娱乐:第一次知道自己被列在福布斯中国榜上,是什么心情?
郭:奇怪。自己怎么会有这样一个榜?其实我不太在乎排行榜这样的事。
娱乐:要是诺贝尔也不在乎吗?
郭:那不一样,它不是排行榜啊,就是第一名啊,没有第二第三啊。
★不在乎名利不喜欢排行榜这种话,天天都有娱乐明星在说,甚至他们还会身体力行,拒绝领奖。可是天知道,他们中的大多数,不过是嫌那个奖不够大或者不够多。来点有创意的说法吧,你毕竟是个作家,不要把自己的素质搞得跟明星一样。
小标:要比讨厌你的人活得更好
娱乐:相对于同龄人来说,你对自己的状态还满意吗?
郭:还好,工作很多,我不能容忍自己太轻闲。
娱乐:轻闲了就会让你想太多?
郭:会觉得空虚、寂寞,想很多东西。
娱乐:你自闭的时候多吗?
郭:不太多。自闭会有一些,因为内心就很矛盾。我不是很严重,只是觉得有段时间会很不开心,自己也会调整过来。工作多了,压力大了,人就会变得比较烦躁。
娱乐:你压力大的时候是什么反应?
郭:特别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倒是不会吵架,但是会很容易意见不合,态度比较强硬。当我压力大的时候表达自己立场的态度就会很坚决,不过不会升级,我还是会尽量去达到一个最平衡的状态。我本来就不太愿意和别人吵架,不喜欢尖锐的解决办法。要是别人当面不给我台阶下,那我就走开好了。
娱乐:你这是面对事情的方式吗?还是选择不去面对?
郭:一种宽容吧,对别人宽容,也对自己宽容。我只在乎喜欢我的人的想法,我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都是做给那些喜欢我支持我的人看的。至于那些讨厌我的人的想法对我来说完全不重要,我的在意只会让自己变得更糟。我记得刘德华在颁奖的时候说过,只要你比讨厌你的人想象的活得更好,那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惩罚。
★当然,宽容是一种美德——当它真的存在并被实施的情况下。受到攻击时热血上涌打架斗殴,当然不值得提倡,但也是人之常情,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心平气和地面对挑衅宣布自己毫不在意,本就有些不合情理。当然,你可以说这是超出常人的大智大慧大定——前提是你从未看过这位同学在网络公开日记中针对敢于质疑他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人的女性亲属的“问候”。吵架不可耻,看得开更值得表扬,然而一边声称看得开一边在公园里头钉别人的小人,似乎说不上是一桩美事。
娱乐:你对自己想的非常清楚,也很理智,是开始就这样的吗?
郭:是慢慢磨炼的,一开始也会接受不了。
娱乐:很多人说你是“喜欢‘CJ’(注:即“纯洁”)地四十五度地仰望长满云朵的天空”,你很喜欢仰望天空?
郭:那其实是反对我的人在用反话来嘲笑我,那本来只是宣传文案上的话,结果被有些人揪住大做文章。有时觉得那些人之所以没有你强,是因为他们浪费了太多时间做这些无聊的事情,所以他们不能比你更优秀是理所当然的。当一个很成功的人每天日理万机的时候,根本无暇去攻击别人。
★请注意,在这里郭老师敏锐地发现了“cj”这个起源于天涯社区的一点也不cj的词,并且他站在一个成功而优秀的有为青年的立场对那些不求上进的同学进行了帮助教育——“那些讨厌我的人的想法对我来说完全不重要”,真的吗?
小标:偶像的力量
娱乐:你是奉行不说脏话主义吗?
郭:私下里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也会说脏话,但我是公众人物嘛,我的很多读者都是学生,我要做个好的示范给他们。
★不知道那些因为郭敬明而痛心疾首的有识之士听了这话,该悲该喜?喜的是他有心向善,对社会传统道德不离不弃;忧的是在“示范”下,他的fans理直气壮宣传“抄到这份儿上也算有本事!”没有人有证据证明郭同学的向善之心不过是卖个口乖,但事实上,一个对自己都无法完全负责的人,要对那随着名声而来的影响负责,又谈何容易呢?
娱乐:但是跟你同一辈的年轻作家他们就会毫不掩饰地展示自我。
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对我来说,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那是两种状态。作为公众人物,这是你不能避免要承受的,但是私下的生活可以自我一些,这不矛盾。
娱乐:前段时间在天涯网站上,你的fans们之间发生了几次非常剧烈的冲突,你会怎样劝导这样的事情?
郭:这个我不太清楚……每个人喜欢的东西不一样,这是个人的选择。我也不能告诉他们不要吵架或者吵架,这是我所不能控制的吧。在我的论坛上,我都是说如果你喜欢我就继续支持我,不喜欢就不喜欢。
在这里,他否认了自己对“天涯”的了解。
娱乐:你有自己的偶像吗?
郭:偶像倒不至于,但是会有自己欣赏的人,比如赵薇,我喜欢她的勇敢,她面对事情的坚强,我越来越喜欢她。章子怡我也蛮喜欢的。每个人都不容易,站在很高的位置上,众人看她都是在仰视,只看到她的光芒,看不到她的背影。很多时候大众对于明星并不是完全公平的,因为大众讲话也不用负责。可是因为明星啊、公众人物啊,得到的财富、名声比别人多很多,所以这种不公平也是必须付出的东西,这样看来也算是一种公平。所以我现在也越来越想得开,觉得很多事情也都是应该承受的。
娱乐:现在自己也成为偶像了,对偶像的定义会有变化吗?
郭:当我看到赵薇的时候我会觉得特别有力量,那我也喜欢别人在想到郭敬明、想到小四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感受,看到我身上闪光的地方或者正面的示范。既然做了别人的榜样,就应该有震撼别人的力量。
娱乐:那你觉得你的FANS们能够真正了解你吗?
郭:看书吧,我觉得看书是最能传达一个人的意思的。
娱乐:那看书了解到的是工作中的你,还是生活中的你?
郭:是心灵真实的我。
★有趣的是,在郭敬明最新的作品《1999-2004夏至未至》中,主角傅小司同样陷入抄袭案,而文中那个抄袭案的原告,下场并不太美好。
后记:
在整个采访中,郭敬明的经纪人一直坐在他的身边,显然是为了在遇到尴尬问题时为他挡驾——其实她多虑了。郭敬明自己应付得很好,早准备了一套标准答案;至于稍涉敏感的问题,他都诚恳地回答“我不清楚”——在被问及章子怡和赵薇的区别时,他表示,我跟她们都没有直接接触过,不便发表评论。苍天啊,现在即使是娱乐明星都不再这么说了,因为害怕被媒体讽刺反应迟钝口齿不便。
这次的采访,着眼点并不在“抄袭”问题。法院判决和他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的愤然离席已经说明了很多东西,无需再问——不知他有没有怅然若失,就像一个把必考题答案背得滚瓜烂熟却发现没有考的人那样。
毫无疑问,如果我们希望看到的是那个在舆论和网络的传说中张牙舞爪的郭敬明,那是要失望的。他看上去娇小白皙,慢声细语举止娴静,用餐规矩上看得出家教严格,除了在同伴伸手要盘子时视若无睹并愉快地把盘子放在自己面前外,几乎无可挑剔——对于一个独生子女,这也不是大毛病。
真正致命的,是他那老练而贫乏的言论,即使再独具慧眼,也很难在里头找出什么能被称之为“想法”的东西。22岁要独面44岁也未必能够应付的名利场,而他选择了用那些从新闻和书本而来的二道“经验”武装自己,以便捉襟见肘的青春及早过去。或许,希望在被有机化肥催红催熟的西红柿上寻找自然风味,本来就是妄想。
如果说郭敬明真的叫人绝望,那不是因为他的无知,也不是因为他的抄袭,而是他向这个世界郑重展示的——平庸。文/娱乐周刊 记者 邢 榕 李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