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博客,恰巧喜欢电影,并有台拍出来影像不模糊的DV(摄影手机除外),那恭喜你,你极有可能成为一名博客电影导演。
今年1月初,一部名为《小强历险记》的50分钟小电影成为京城文化圈的头条热门话题,因为这部电影是一群知名博客作者一时忽发奇想共同打造出来的,拍摄成本只有几百元钱。在圈内“首映”时,该片主创曾煞有介事地搞了一场乐翻天的“首映式”和“颁奖典礼
”。虽然“演员、道具、导演、编剧、摄像”都很业余,但片中无厘头式的调侃不但让主创狠狠地自娱自乐了一番,创造了一种新的网络娱乐方式,发扬了一把博客的自由、创意精神,也让不少人看到了其中蕴涵的商机。
灵感:来自博客故事
《小强历险记》的“始作俑者”是网络资深博客王晓峰,他同时也是《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笔、著名乐评人,《小强历险记》的雏形就是来自他的博客短篇。“一开始写的时候,我没有想过要拍什么‘电影’。我是个对电影兴趣不大也没啥研究的人,但我会在博客上编很多故事。《小强历险记》只是其中之一。”他介绍,《小强历险记》的原型人物“小强”,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一位学者,也是他的一位好朋友———张小强。他说:“当时和小强一帮朋友吃饭,他给大家看他的身份证,收身份证时他说:‘哎,我身份证拿回来了吗?别到时候碰见查车的。’然后我就跟他说,我回去要写一个他被查车的故事。大概用了两个小时,我就把这个故事给写完贴上去了。”
主创:都是博客熟人
王晓峰介绍,2005年12月11日他去一个朋友的公司,在那里和一帮小资博客聊天吃饭,再度产生灵感,大家说把《小强历险记》拍成“电影”肯定挺好玩,“摄影”、“剧本”和“演员”统统都是找圈内的好友,这些人都是非专业电影人士,有媒体记者及影视圈、出版界的人士,共同点就是热爱博客,但从来没拍过电影。于是,大家热火朝天地干起来,总共花了两天时间把这部电影拍成。该片女演员、《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孟静表示,“拍摄”很好玩,不过也很辛苦,“好在我们也没有任何功利色彩,所以拘束最少,快乐最多”。
宣传:拿《金刚》垫底
孟静还透露了这部“博客电影”的“投资成本”:除去4000多元的DV摄影机,总共花了870元,她说:“以前我采访一个导演的时候,他会说一般一部影片要用成本的1/4以上来宣传才能有影响力,而《小强历险记》的420元是用于‘宣传海报’的制作。该片拍完之后,所有主创人员煞有介事地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颁奖过程是拿今年的影视大片垫背,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比如主持人煞有介事地宣布,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是《金刚》、《哈4》、《情癫大圣》、《小强历险记》,最终获奖者是《小强历险记》。这个非常搞笑的新闻发布会吸引了80后作家代表春树等京城名人,央视名嘴韩乔生也赶来念贺电,并模仿春晚主持人出场,一来就把影视圈好一顿反讽,让下面哄笑一团。
思维:发扬博客DIY精神
王晓峰说,“我们纯粹是闹着玩。”因为片子的制作找的都是“圈内人”,思维方式也都是典型的“博客”思维,所以“片子‘首映’以后,凡是平时写博客的人都觉得特别有意思,一下子就理解了,融入了;但不写博客的人呢,一时就接受不了,‘他们怎么能这样玩呢’?”他还表示,《小强历险记》要表达的也许是,每个人都可以DIY,创造很多东西。《小强历险记》另一位主创老六也表示,“《小强历险记》我们是做出来了,但这到底是个什么还没有办法去定义。对我们来说,是没有使命感的,我们只是借用艺术表达来为我们自己的‘玩’服务。”
博客电影能走多远?
2005年博客很火,播客的热度也有所上升,《小强历险记》的火热会不会带动新事物“视客”出现呢?
有人认为,电影在普通人眼中是高高在上的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体,但是博客电影把电影拉入了草根阶层,变成了纯粹的娱乐,所谓“博客电影”强调的是平民化模式和在网络上传播的特性,所以会受到更多网民的喜欢。
但《小强历险记》的主创老六认为,“视客”在技术、资金上都是有门槛的,做出来的音画效果会很不一样,所以不可能像博客这种便于操作的、纯文本的东西那么火。
博客电影能否赢利?
博客电影今后能否像电影一样产业化赢利呢?
中国首家开设“博客电影频道”的中博传媒公司董事陈伟忠先生表示,目前中国博客电影还处于普及阶段,只是敞开大门让大家随便玩,随后的阶段,可以考虑在网络上进行收费,与创意者分成。而博客电影频道便是出资金给有兴趣的网民拍短片,或者花钱买断好的短片。陈伟忠说,对于好的博客电影,他们会进行推广工作,将其拍摄成为长片,进入电影的商业渠道。据了解,目前官方对于博客电影并没有太多限制和规定。 记者杨帆
链接一:博客电影
由博客群体参与创作、摄制,可以做演员、导演,在博客网放映给大众看的电影。DV是纪实性质的影像拍摄,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地记录,而博客电影更强调互动和原创。
链接二:荒诞的“小强”
剧情:《小强历险记》从头到尾也没有讲什么主题思想,或者说没什么思想,他只是通过主人公小强———一个长得有点像演员曾志伟、姜文或者乐评人颜峻的小强,在某一个夜晚被误认为抢银行的嫌疑人,在审讯室里经历的故事,长约50分钟。有点黑色幽默,也有点荒诞。
风格:在其海报上写着“零诚意、零新意、零意义、零特技、零演技、零逻辑”。
拍摄:电影史上拍摄时间最短,第一天吃开机饭,第二天晚上就吃关机饭。
成本:一个摄像机,一台老掉牙的电脑;拍摄成本仅几百块,但发布会海报就占去420元;而为拍这个电影吃饭的钱高达上万。
发行:仅在博客上流传还是公开亮相?主创王晓峰说已经有几家网站有意想买下此片,但当时并没有想用这个电影来赚钱,不过因为拍片过程中损坏了一些道具,比如被拉坏的汽车门把手什么的,如果能够赚回来当然是一件好事。
“如果还有盈余,就把这钱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