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明星全接触 >正文

伯格曼御用摄影师奥斯卡奖得主尼奎斯特辞世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12:30 东方早报

  本周三,奥斯卡奖得主、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御用摄影师斯万·尼奎斯特因病去世,享年83岁。

  据尼奎斯特的儿子卡尔表示,老人多年前因患上老年痴呆症入住了一家养老院,他就在那里去世。卡尔曾在2000年执导过一部有关父亲的纪录片《光线与我作伴》,总结父亲的成就,他表示:“和英格玛一起,他用那些光线安排创造了电影历史。他被称为‘光线大
师’,因为他能用光线创造出心情和气氛。而要创造出他创造的心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1954年第一次合作了电影《锯屑与碎片》之后,尼奎斯特的光线和摄影技巧意识赢得了伯格曼的青睐。此后,两人开始了长达30年的合作。1973年和1982年,尼奎斯特凭借伯格曼的电影《呼喊与细语》和《芬尼和亚历山大》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除了伯格曼,尼奎斯特还曾和瑞典著名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合作过《不一样的天空》,与伯格曼的“影迷”伍迪·艾伦合作过几部影片。他最后掌镜的一部作品是1999年的《谢幕》。“斯万·尼奎斯特对我来说好像父亲。”霍尔斯道姆导演接受瑞典TT通讯社采访时说,“在一起拍片时,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让美国人和全世界意识到光线可以是简单和现实主义的。”

  尼奎斯特的妻子乌丽卡1982年就已去世,他的儿子儿媳目前还没有宣布葬礼的相关事宜。

  链接

  尼奎斯特作品赏析

  《锯屑与碎片》(1953年)

  影片中马戏团主去烟草店见他妻子的一幕戏特别能体现尼奎斯特冷静、自然主义的镜头处理方式。阳光透过窗帘照进的后屋,两个成年人在对话;几缕温润的光线照在地板上,男孩好奇地看着自己的父母……这些与光线密切相关的镜头微妙拓展了影片的内涵,使潜台词———父亲对家庭生活的渴望,别显自然和苦涩。

  《假面》(1966年)

  尼奎斯特的镜头对人物心情的把握如此彻底,以至于最微小的一点光线变化都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毕比·安德森在病人床边弯下腰,打开收音机,上面照过来的光线温暖了她的脸;夜晚则在丽芙·乌曼一动不动的脸上大面积来临。有一幕戏,两个女人在厨房跳舞,镜头离她们很近,但却并不紧逼。她们轻松的舞步制造了一种快乐的感觉,镜头从安德森的脸上扫过,滑过乌曼的手,到达她沾到玻璃杯的嘴唇,接着再随着她伸展开手臂退到后面。

  《不一样的天空》(1993年)

  这部快乐、感伤地描摹了美国中西部某小镇的影片中,有着尼奎斯特后期最娴熟的摄影技巧。影片的影像———两个人在草堆中观看日落,脸上落满了余晖;清晨的灰蒙蒙中,昨晚生日派对留下的气球制造了一种被遗弃的欢欣效果……这些都强烈地提醒了人们记忆中的经历究竟是何种东西。早报记者余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明星模仿秀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