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在现场深刻地感受到了普通老百姓对于马季先生的真切怀念。早上7点多钟,就陆续有群众赶到八宝山。而当天前来为马季先生送行的群众大约有上万名。其中还有为数不少的群众是从天津、山东等地赶来。他们之间,有的是曾经与马季有过交往或一面之缘,但大部分都是因为喜欢马季先生的相声。
“几十年前,马季还十几岁的时候,我就听他说相声,我还见过他本人,我跟他说,
你说得真好啊。现在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他今天不在了,我一定要来送他一程。”同样七十多岁,头发花白的徐女士对记者感叹。
“就想来送送他。”83岁的陈老太太专程从重庆坐火车赶到北京,随行的有女儿和3岁的外孙子。祖孙三代24日一大早赶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室前,排进前来告别马季先生的队列中。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广播里观看、收听马季的相声,全家人都喜欢,他看上去很憨厚,人缘特好,而且还带出很多杰出的学生。”远道而来的周明立说。由于从南方来,一时没有合适的冬衣,他的妻子裹着一条黑色的披肩御寒。“我们想送马季老师最后一程。”夫妻二人虽与马季从未谋面,但对他的相声作品如数家珍,《打电话》《友谊颂》《宇宙牌香烟》……他们一口气说出一大串马季说的相声。“这些都是我们最喜欢听的,不知道让我们全家人笑了多少回。”头发花白的北京师范大学退休职工曹文瀚,用一幅亲手制作的版面来缅怀马季,这个版面图文并茂,展示了20张10年前马季在北师大作报告时的情景照片,还配了详细的照片说明。他说:“我与马季老师打过几次交道,他不仅相声说得好,为人也特别好。别人提出的要求,他总是尽量满足,却很少给别人提要求。”“侯宝林走了,马三立走了,现在马季也走了,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像他们那样执著相声的大师!”特别喜欢相声、也喜欢马季的雕塑家闻永利,听到马季去世的消息后,有一种难以释怀的伤感,他几乎连续熬了两天两夜,亲手制作了一尊马季先生的半身塑像。今天一早,他捧着这尊雕塑从立水桥赶到八宝山:“我想告诉马季先生,我们不会忘记他。”综合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