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韩寒被催讨40万版税 律师观点:他可能凶多吉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09:25 上海青年报
韩寒(blog)最近麻烦不断,博客文字刚刚被中学语文试卷作为语法挑错范文,前天他又因与汉图公司的纠纷,被对方要求收回40万元人民币预付版税。昨天,韩寒在其博客上发表了《我憋了一年的一个声明》,为自己做了辩解。而起诉方汉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昨天表示,不收到预付款他们决不罢休。 汉图公司:韩寒书稿不符合要求 据了解,事件起因都源于一纸合同。2006年6月29日,汉图公司与韩寒签订了一份合同,该合同约定,韩寒将自己尚未完成的一本新书交由汉图公司策划发行,并规定韩寒必须在2006年7月7日交稿,版税是89万元。合同签订后,汉图公司当即预付给韩寒40万元人民币版税,并承诺交稿之日再支付余下的49万元。 变故发生在交稿之日。据汉唐公司代理律师黄晓介绍,2006年7月7日当天,韩寒的一位助手如约带着韩寒的书稿来“一手交钱一手交稿”,但汉图公司工作人员却发现韩寒的这部新作品只包括18张图片和近2万字,而其中新创作的作品只有7200字,这同当初合同中有关“已在报纸等发表的内容不得超过整部作品的1/2”的条款明显不符,所以拒付49万元余款,并要求韩寒退还40万元的预付版税。 黄晓告诉记者,韩寒对待此事态度傲慢。“我们多次催要未果,只好向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12月12日做出的仲裁结果是,韩寒必须在15天内退还给我们律师费和预付版税40.615万元。但15天早就过去了,韩寒一直没有动静,我们于是向上海法院要求强制执行。” 韩寒:汉图公司给不起钱就毁约 事关声誉,韩寒昨天在其博客上特意发表了一份长长的声明,要求还自己以公道。针对汉图公司认为自己新书中新创作的文字不够,韩寒辩解说:“现在我手里有他们的企宣案,大意就是如何把这本博客书做的很漂亮。当时和汉图公司也是这么谈的,要不然我的出版价码和条件也不会这么低。合同是6月29日签订的,要求7月7日交稿子。大家想一想,我可能在一个礼拜里写出一本书吗?所以,当时我们谈的就是博客文章为主的一本书。”既然新书被定位成一本博客书,那么自然以博客内容为主,而博客理所当然都是旧文字,因此在韩寒看来,汉图公司以此拒收自己的书稿毫无道理。 韩寒还大揭汉图公司的老底,“在合同纠纷半年前,我的一本书稿《不死的木木》也签给了这家公司,他们连合同约定的5%的定金都一直没有给。我已经创作了一部分,但后来他们表示没钱,不想出版了,合同就这么撕毁了。我怕麻烦,又觉得人家是新公司,告了人家,他们以后怎么在出版业混啊,于是没有起诉他们。” 有过前车之鉴,韩寒认为汉图公司这次毁约的背后,恐怕是他们的资金又发生了困难,“公司运转困难出不起书就直说,但居然反咬一口说我交的文章都是博客摘选内容,还告我违约,难道忘记我们当时是怎么约定的了?卑鄙。” 律师观点:韩寒凶多吉少 记者了解到,纠纷的焦点正集中在“已在报纸等发表的内容不得超过整部作品的1/2”这个条款。黄晓律师向记者表示,无论韩寒怎么辩解,这个条款是存在的,而且他的所谓新书里,新创作的内容不足1/2也是不容改变的事实,所以这场官司的结果“毫无悬念”。而韩寒则强调,当初双方商讨的是出一本“博客书”,博客上的内容并没有在报纸上发表过,所以对方的控告毫无道理,他相信法院会给自己一个公道。 那么“已在报纸等发表的内容不得超过整部作品的1/2”中的“等”字里是否包括博客呢?知识产权律师吴冬告诉记者,报纸和博客虽然载体不同,但它们将信息公之于众的目的是一样的,“这就好比人们看新闻,从报纸上看和从网站看,最后的结果都一样,那就是人们看到了新闻。”吴律师据此认为,韩寒这场官司恐怕“凶多吉少”。 ■相关链接 拿什么信任你?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目前已经受理了北京汉图公司有关“强制执行”的请求,但何时做出判决尚不得而知。不过,此番纠纷再次充分地暴露了作家和文化出版公司之间的不信任。 作为近年新兴的“二渠道”出版机构,一批文化公司通过买书号,然后自己来操作图书出版流程的做法,已经推出了一大批新人,并且日益成为中国出版界的一股活跃的力量。然而,文化公司和作者之间的官司近来一直不断,仅韩寒一个人这几年就打了三场官司。作者和文化公司之间的嫌隙可见一斑。 韩寒在自己的声明中承认自己签合同时不够小心:“这是我的错,没有看合同就签了。是我太信任朋友。这合同根本也是不公平合同,很多条款我连见都没见过。而且合同规定,如果有纠纷,只能在北京的仲裁庭解决。所以我无法在上海起诉。” 同时,韩寒也直言不讳自己当初看走了眼:“奉劝这些文化公司,不要老想着空手套白狼,我这样傻的白狼也是少见的。曾经有一份真正的违约摆在我面前,我没有懂得去珍惜,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说,我告你。我是白狼,你是白眼狼,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我对待任何合同和履行的态度,和我合作过的人都知道,任何记者也都可以去调查。只要我信任你,你都可以用嘴和我签合同。” 青年作家那多近年的几本作品都是由文化公司运作推出的,所幸的是他并没有遇到韩寒那样的麻烦,“其实作者和文化公司之间的信任归根到底都是建立在合同之上的,双方只要好好沟通,认真签订合同,再好好履行合同,那么信任就会建立起来的。任何纠纷,都是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出了问题而产生的。” 不过那多也指出,现在的出版合同“有99%是不规范的”,不规范就有漏洞,产生纠纷也是在所难免。在那多看来,随着文化公司和作者走向成熟,这种不规范会一年比一年少,双方之间的信任气氛会逐步营造完成。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