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王朔开出10万采访费 韩寒郭敬明表示不会效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11:10 上海青年报

  1小时10万元!近来新闻不断的王朔,日前又放出话来称,他以后接受采访要收费,且费用达到了咋舌的1小时10万元。此话一出,网上立即有人抨击王朔“狮子大开口”,一些媒体人士也表示,如果王朔真这么做,那他难免陷入自我孤立的境地。由于在此之前,孙道临、李银河(blog)等人已宣布要收费,名人接受采访究竟应不应该收费的话题,再次成为议论焦点。  

  【王朔】凭什么采访我就不掏钱

  上周六,王朔借一次接受采访的时机抛出了他的收费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王朔要在3月末,在“鲜花村”网站上开了博客之后,对采访进行收费,标准是1小时10万元。“你们(指媒体)已经占够我的便宜了,”王朔说,“你跟律师谈话还得掏钱呢,凭什么采访我就不掏钱啊!”

  王朔的话立即在网上炸开了锅。记者注意到,力挺王朔的网友不在少数,但另有不少人觉得王朔要价太高,“王朔狮子大开口啦,10万元1小时,1分钟1666元,他当自己是谁啊,金口玉言啊。”还有一些网友认为,这根本就是王朔的自我炒作。

  【媒体】王朔要价太离谱

  在中国文艺界,王朔并不是第一个提出采访收费的人,此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和李银河也提过此事。孙道临的收费标准是“视情况而定”,而李银河则是明码标价,采访15分钟内免费,超过者,每小时500元。相比之下,王朔的10万元要价确实高出了许多。

  昨天一位曾付费采访过李银河的同行告诉记者,李银河每小时500元的标准,还算承受得了,王朔的要价就太没谱了,“他难道不知道,他的书要想卖的好,还得靠媒体宣传,要这么多钱,结果没人去采访他,他也就黄了。”这位同行对王朔最后是否真的会将此付诸实施表示怀疑。

  【学界】名人接受采访收费有理

  王朔的此番要价,无疑把中国名人采访收费推向了一个高潮。撇开收费多少不论,名人接受采访究竟应不应该收费,近几年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什么不能收费?名人接受采访,付出了劳动,就应该获得报酬。”华师大中文系教授陈子善这样对记者说。在陈教授眼里,采访收费就好比写稿拿稿酬,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知识产权律师吴冬也认为,单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媒体因从采访者那里得到的信息而获取了赢利,所以名人采访收费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从知识产权法律的角度来看,被采访者对采访的内容是否拥有著作权,这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韩寒(blog)】不会效仿王朔的做法

  由于国外采访收费早成惯例,现在中国名人也接二连三要收费,这让媒体难免紧张起来。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很多名人还都没有收费的计划,孙道临、李银河和王朔的行动,仍属特例。

  作为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权威,陈子善教授经常要接受媒体的采访,尽管他认为收费有理,但他目前还不准备这么办。

  韩寒表示自己不会效仿王朔,“你知道的,我接受采访并不多,我从来没想过要收费,况且我也不缺钱。”而郭敬明(blog)也称:“没有收费的计划。”

  ■王朔复出大事记

  1月初沉寂多年的王朔突然开始频频接受媒体采访,骂人不断。他炮轰学界,炮轰“80后”,炮轰张艺谋。此举被认为是王朔复出的先兆。

  1月中旬王朔宣布将在徐静蕾(blog)的“鲜花村”网站上连载小说,并提出通过点击收取费用。后来有人就此写了一份“可行性报告”,认为王朔要想收费成功,颇为艰难。

  2月4日出版人路金波(blog)(blog)向记者透露了王朔新长篇将于3月出版的消息,小说名叫《我的千岁寒》,路金波给王朔的稿费是1个字3美元。王朔要复出的传闻得到证实。

  3月初王朔先在网聊中披露自己曾吸毒的恶行,又在电视访谈中抨击吴征杨澜(blog)夫妇,称“杨澜没找对老公,吴征就是一骗子,前一阵还忽悠我们徐静蕾投资呢!”之后电视台对此作出道歉。王朔本人也对此表示道歉。

  ■评论——王朔,口无遮拦的没落者

  □苏南坡

  最近,王朔重新活跃于各式各样的谈话节目中,以口无遮拦的惊人之语,继续推销自己。但遗憾的是,他的口无遮拦,不得不靠调侃讽刺其他名人哗众取宠,已经了无新意;他的惊人之语,不得不靠深挖自己的隐私而赚取“友邦人士”的“莫名惊诧”,已经山穷水尽。

  不是吗?王朔最近大谈自己吸毒的历史,但手法并无多少创意,无非是继续像过去一样:躲避崇高,贬低知识和知识分子。日前他自揭“我是一个浑身恶习的人”,“我接触过性工作者,都是最好的人,都比小知识分子要好,内心要干净得多、善良得多……”甚至说“我是坏事干绝了的人,但是我现在要走向一个高尚的人”,以至于网友倒声一片“王朔疯了!”

  其实哪里是王朔疯了,他心里明白得很,他怕公众忘记他,不得破釜沉舟自毁自己,以博取公众的眼球。若干年前,王朔也是靠躲避崇高、消解意义而出名,平心而论,那时的他的惊人之语,倒不是没有意义,因为人们看到了现代主义的宏大叙事对人的制约和伤害。当时的王朔,虽然自贬只是一个“码字的”,但人们还是承认,他的作品因强烈的反现代主义而有独特风格和分量,他的语言因痛快透彻而成为人们争相仿效的流行语。但渐渐的,王朔不靠作品说话了,更多的是靠隔三差五的骂人、自得其乐的绯闻,吸引公众。他骂的人,都是名人,而且死的活的一起骂,当然把自己也骂出名了。但现在再那样骂,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感兴趣,因为公众口味变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后现代主义的最大特征是统一性的丧失,躲避崇高也不算什么标新立异,人们从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中,筛选出尊重别人隐私、宽容等品质,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此时很难有人再愿意听王朔那样喋喋不休地骂人了。

  不甘寂寞的王朔,只能求助于暴露自己吸毒等隐私了。但人们也不会有多大兴趣。现在的王朔也在"炫"。但文化娱乐有自己的底线,媒体有自身的责任,媒体不会像过去一样让王朔这样的口无遮拦成为他出名的助推器,有责任的媒体会时刻提醒公众:口无遮拦攻击别人、甚至不惜靠炫耀自己隐私获取公众注意的人,往往离没落者不远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8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