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明星和媒体 策划一场无法预知的阴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17:27  精品购物指南
粉丝、明星和媒体策划一场无法预知的阴谋(图)

粉丝、明星和媒体 策划一场无法预知的阴谋

  “杨丽娟狂追刘德华13年,老父于香港跳海自杀”事件,不知何时才能画上休止符。截至记者发稿之日,兰州公安局以“奔丧”为由,已特批杨丽娟母女4月3日上午12点拿到赴港签证。也就是说,母女二人将第四次奔赴香港,但她们是认领尸体还是继续纠缠刘德华,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只是关注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变了味儿——媒体居然从本该客观公正的旁观者变成了具有倾向性的参与者,粉丝之间居然分三六九等,明星对粉丝居然要小心翼翼,粉丝们居然认为杨丽娟根本不是同类,很多国人居然还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头脑没病……如果不是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明星、粉丝、经纪人和专家,就不会挖掘出杨丽娟事件背后的意义:审视自身,别以为你不会是下一个杨丽娟。

  事件回放

  只因16岁时的一个梦,就苦追香港明星刘德华13年的兰州女孩杨丽娟,不仅自己辍学待业,全家也债台高筑,老父亲甚至打算卖肾,只为见刘一面。刘得知此事后,通过经纪人批评其“不正确、不正常、不健康、不孝”。但在六上北京三上香港后,杨女终于在2007年3月25日在生日会上见到刘。第二天68岁的老父亲却在港投海自杀,只留下长达12页的遗书,骂刘自私。社会影响扩大的此事引起了明星、粉丝、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众多方面的关注,甚至有几家媒体为她们出资。

  本来已经返回内地的杨家母女,又在4月3日返港,兰州公安局特批的港澳通行证上理由是“奔丧”,杨女也表示不会再去找刘,但又说:“刘如果还是个人,就应该来拜祭我爸。”当记者问杨女接回父亲之后的下一步打算时,她怒道:“我根本就不去考虑下一步!”

  媒体 专家热议

  某些媒体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据记者从知情人中了解到,杨丽娟由香港经深圳、广州返回兰州的食宿交通费用分别由南方的两家报社及一家网站出资。在兰州,杨丽娟母女住在酒店,但其中两家媒体已停止“供应”,辙离事件本身,只剩下广州某日报社独立承担杨丽娟一家人的费用。记者为此向该媒体负责杨丽娟事件前期报道的记者邱小姐求证,得到的答复却是对自己的媒体出资之说表示存疑。但同时,她也向记者证实,目前他们报社的另一位记者一直在杨丽娟身边进行追踪报道。

  而对于媒体以参与者而非简单的报道者的身份介入杨丽娟事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负责报道此事的一些媒体都表示了他们各自的看法。

  慈善背后的别有用心

  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毫不客气地指责某些媒体的“别有用心”。

  “包括我们社会学老师,我们都不是临床医生,我们不能给个体治病,人家有病治病,媒体瞎介入,你就把病人耽误了。媒体出资可以算作慈善行为,慈善行为可以干,但不要报,如果你把你的慈善行为报道了,你就是别有用心。

  “全国一年想自杀又自杀未隧的有200万,自杀成功的28.7万,媒体都能报吗?这些精神病人上千万,你也都能报吗?媒体绝对不要再掺和了,绝对不能推波助澜了,否则你不是把人都害了吗?最后全家人都会很惨。你要说,就得说我们国家精神病上千万,你要救就挨着个儿救,那些流浪乞讨的救不救?为什么单救她一个?就是想炒作,炒作的结果就是把她给害了。”

  谁在落井下石?

  中科院心理学家黄景新则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杨丽娟和她的父母是可以归入病态人格的范畴的。社会功能、智力、自制力和情绪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杨丽娟一家13年来所做的唯一一件事情是追星,为了见刘德华一面,该上学的不上学,该工作的不工作,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错误,反而因为没能和偶像独处而陷入情绪崩溃之中,杨父甚至因此自杀。说明一家人在这四个指标上都存在缺陷。他们是病人,理应获得人们的同情,但我们这些正常人并没能做到这一点。在整个事件中,媒体起到了“落井下石”的作用,他们应该为此事负责。鲁迅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这句话很对。杨丽娟喜欢刘德华,让她去喜欢好了;刘德华不喜欢杨丽娟,也是他的正当权利。这是两人之间的私事,但一经记者推波助澜,事情的性质就变了:少女纯真的梦想被无限放大,精神性的追求在家境困顿的现实中演变为物质贪欲。其实香港媒体已经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在事件发生后表现出相当的冷静和克制,既没有大规模的报道,也没有组织内地一向喜欢的“募捐”活动,我以为只有在这种背景下,问题才有可能解决。杨丽娟母女必须从媒体制造的漩涡中解脱出来,认清她们的当务之急不是跟刘德华见面,而是如何自食其力。

  纵容是可耻的

  媒体亲历者北京某报记者吴小姐是杨丽娟事件的直接追踪报道者。上周四,吴小姐专程从北京飞往兰州,希望通过了解杨丽娟的生长环境,走访其亲朋好友,进一步挖掘杨丽娟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到今天的。杨丽娟刚回兰州的几天里,状态仍然不稳定,唯一坚定的信念是一定要回香港,其他什么都不考虑。据吴小姐介绍,目前两家出资媒体已完全辙出,杨丽娟在兰州只受广州某日报一家媒体“看管”。

  作为新闻工作者,吴小姐表示自己和所在报社自始至终都不会参与到事件本身,“我们没有任何经济或其他方面的帮助,纯粹就是采访。她在兰州的费用应该都由某媒体替她出,但她到兰州是想办通行证回香港,我不知道从兰州回香港会不会有媒体替她出费用。媒体帮她回兰州最起码还是可以被理解,因为让她回到家也不是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但如果再帮她重返香港,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纵容行为。显然这个女孩心理是有问题的,她是一个病人,作为病人,现在大家能做的是应该想办法怎么帮这个女孩先治病。”对于某些媒体出钱并采取“贴身关怀”的方式帮助杨丽娟母女,吴小姐表示并不认同。她说:“我始终认为,媒体应该保持一个局外者的身份,像提供她经济方面或其他方面的帮助应该由政府等相关机关来完成,如果媒体从一个报道者的身份转换成新闻事件的参与者不是特别恰当的行为。媒体还是应该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报道这件事,而不是参与到事情本身,去做一些有可能影响事件进展的事。”

  专家会诊

  粉丝与明星的互利互惠

  杨丽娟是病人,而且很可能是重症心理病人,所以简单的把粉丝现象与杨丽娟个案联系在一起显然很牵强。但是,粉丝与明星之间的确谁也离不了谁。

  欣赏可以 但绝不要崇拜

  黄景新:明星与粉丝的关系是一种互利关系。粉丝是明星的衣食父母,没有粉丝,唱片不好卖,拍出来的电影也没人看;而粉丝通过对明星的追捧,实现了对榜样和力量的尊崇,获得了个人的安全感和内心的安慰,这也是一种收益。粉丝追星从本质上讲和对宗教(领袖)的追随行为没有任何区别。只要不影响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分子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不损害人际关系,再狂热的粉丝也是健康的。追星问题归根结底是粉丝的问题,正如一个商品,广告做得再好,只要你不掏钱,商人是不能强迫你买的。一个心智成熟、个性独立的人可以欣赏明星,但绝对不会崇拜明星,更不会为了明星而放弃自己现实的、建设性的生活。

  说到明星,有人问他们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如何应对?其实从理论上,明星们都希望粉丝越多越好,同时他们也希望不时有粉丝做出一些过激行为,这些对于提高他的出镜率很有好处,高出镜率意味着高关注度,也意味着高收益。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没有一个明星希望粉丝出现人身安全的问题,他们很善于把握火候和分寸。他们有很多办法来应对粉丝的过分狂热。比如减少见面粉丝的人数,缩短见面会的时间等等。这个问题你应该去问明星而不是我。

  这跟一般的追星无关

  周孝正:这只是一个个案,跟一般的追星没有关系,一般的追星是社会问题,这是个病人,所以有病就治病。即使没有这个病人,还是有人追星。从社会学角度来讲,人要有心灵的家园,有情感的世界,用西方话说他得有信仰,中国人缺少这样的信仰,所以他们会追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他们没有信仰的空缺,人有信仰就不会追星,就会有着有落了。

  明星经纪人爆料

  粉丝争风吃醋 明星小心“侍候”

  因为很多明星不愿多谈粉丝现象,记者转而采访明星经纪人,其中孙小姐由于工作原因,对明星与粉丝之间的联络交往非常熟悉,而且她对粉丝看得不仅比其他人更清楚,也更敢说话。

  大部分粉丝都存在异想心理

  明星除了所谓的影迷歌迷见面会,与粉丝最直接的交流大多是在官网上进行。但是,就是在这些看不见的网络战线上,明星们有时都不敢轻易现身。

  “我们都不敢上官网,真怕惹事,因为粉丝之间争风吃醋,弄不好就能伤着谁。粉丝的情感是脆弱而敏感的,就像杨丽娟一家,她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完全到了异想的地步,没有人能够进入他们的世界。他们的做法是过激的,但大部分粉丝的情绪中都有5%~10%的这种异想成分。因为如果你没有这样偏颇的情绪,你怎么会追星?”

  据孙小姐介绍,很多粉丝处于一种盲目妄想状态,有些人痴迷成瘾,为见明星可以抛家舍业,天南地北跟着明星走,非常执着。而粉丝间的明争暗斗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粉丝间也有明争暗斗

  在外人眼中,每一派粉丝都像一个团结的大家族,他们对自己的偶像前呼后拥、大唱赞歌,事实上,据孙小姐爆料,同一派别的粉丝之间也存在着争风吃醋、明争暗斗。

  “举个例子,粉丝们哪天相约去探班,而明星就是和他们随机聊天。虽然只是非常客气地跟他们说说话,但可能跟这个人聊了三分钟,跟那个人聊了五分钟,跟下一个人聊了十五分钟,那么聊了十五分钟的人就会成为大家孤立的对象。大家去见明星之前都是极其团结的,感觉亲如一家,但和明星见了面,就因为谁跟明星多说了两句话,多合了两张影,结果谁就成为一个靶子,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谁聪明谁当领袖

  也有非常聪明的粉丝,这些人会想尽办法弄到明星的手机号,于是他便拥有了一个独特的与明星或者明星助理联系的方式。

  “这个人知道怎么协调粉丝和明星之间的关系,让大家也不嫉妒他,还以他马首是瞻,就希望通过他能够跟明星接触,或者知道明星最近的消息。有时候这个人说的甚至是他自己编的,但明星一般也不会站出来戳穿他,因为他说的话相对有分寸,只不过说了些无关痛痒的事,没有伤害到谁,又能让其他粉丝相信,于是他就成为粉丝当中的领袖。”

  粉丝对外团结 明星非常小心

  为此,明星感到无奈,但面对粉丝都非常客气,非常小心,只要面对面在一起,永远在一定原则下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时候他们的心是很软的。

  “你到网上的明星吧,会看到很多吵架的帖子,粉丝们互相攻击,千奇百怪。但对外的时候,他们永远一致。说句不好听的,就像皇帝手下的妃子,将军手下的士兵,争风吃醋,争强好胜,但只要有‘战乱’,别的明星的粉丝团体进来,这些人保证不内讧,一致对外了。”

  明星发言

  刘德华挺倒霉

  谈到对粉丝的态度,很多明星不愿谈也不敢谈,一方面他们不愿对自己的粉丝团一味迁就,违心地说恭维话,一方面又怕因为实话实说、数落粉丝而惹事生非,哪怕涉及的不是自己的粉丝,也很可能因为表明对粉丝群体的不满态度而引起其他粉丝的群起攻击。记者在采访一位近年来人气非常高的影视明星时,他无奈地表示:“这事没法说,我也不想掺和。我就觉得刘德华遇到这事特倒霉,但我又不能这么说,否则会伤害到一些无辜的人。”那么其他明星呢,比如被“玉米”一手推到今天位置的李宇春(blog),比如被粉丝群叫做“明教”的黄晓明等等。

  李宇春:把对我的爱分给身边人

  我觉得整件事情里刘德华还是挺无奈的!虽然我也希望得到粉丝的支持,但是一定要理性、要适度。我们也是普通人,不希望大家为了追星而受到伤害,也没有必要做出那么疯狂的举动。我曾经遇到过一些疯狂的歌迷,但是我都会告诉他们一定要理智。

  希望歌迷朋友们珍惜自己身边的一切,不要因为我而影响自己的生活。把对我的爱,更多地用在自己身边的人身上,好好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不孝顺父母的人,人品绝对有问题。

  朱军:别钻死胡同

  我听说杨丽娟事件首先感到非常震惊和遗憾,而且他们来自我的家乡兰州!她的父亲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想唤醒自己的女儿,可敬而可悲。如果我是她的父母,我会提早带她去看病,因为她不是追星,而是有精神疾病。其实谁心中没有喜欢的人呢?如果任何人都不喜欢,那这个人也太冷酷了。但不能盲目,要知道喜欢他(她)的什么地方。比如我做《艺术人生》节目,经常面对那么多艺术家,我很喜欢他们的奋斗精神和经典作品,这就行了。这件事给所有父母敲响的警钟就是:如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让他更开阔眼界,而不是在一个死胡同里出不来。

  我小时候也给喜欢的明星写过信,没有收到回信,我不觉得怎样,因为我已经把我的感情表达完了,抒怀了,足矣。

  黄晓明:我以“明教”为骄傲

  我以“明教”为骄傲。我经常会去官网留言,我的生日会也会邀明教们一起来庆贺。我一直都力挺明教,因为明教们很理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规矩,不会轻易做出出格的举动。

  章子怡:疯狂的石头?

  疯狂的粉丝?怎么让我想起“疯狂的石头”,呵呵。我的影迷非常知书达理,不会心血来潮,做傻事,感谢他们这么多年来对我的支持,我因为有这些影迷而感到特别踏实。

  潘玮柏:歌迷安全最重要

  我觉得大部分粉丝都非常热情,也很有秩序,他们有一些疯狂举动也不是不能理解,其实人与人之间随性舒服很重要。我每到一个城市,最先想到要照顾歌迷的安全,也要照顾到自己的安全,我不会因为刘德华粉丝这件事而感到恐惧。

  蒲巴甲(blog):别只满足见明星一面

  艺人们都离不开粉丝的支持,但是像杨丽娟那样的粉丝会让人感到有压力。我觉得歌迷追星的出发点应该调整,他们不应该单纯地满足于见明星一面,而是从明星身上感受到积极的东西,比如坚强。

  粉丝回应

  杨丽娟和我们绝不一样

  因为杨丽娟事件,许多人把矛头指向了粉丝,认为他们是不理智的一群,缺少信仰,盲目崇拜。那么广大的粉丝群体会不会因为这件事受到触动呢?他们会因此降低追星的热度吗?会因此反思自己的狂热行为吗?为了调查粉丝的反映,本报记者以粉丝的身份在百度各大明星吧发了一个匿名的帖子,看看真正的粉丝们作何感想。

  “也许大家认为自己只是正常的热爱偶像,不像杨丽娟那么疯狂,杨是神经病,而自己是正常人。但是我忽然醒悟到,程度不同,性质是一样的。我们爱自己的偶像,甘心为他付出,但这一切跟偶像没有关系,没有人会对我们的付出负责!也许你会说自己根本不求回报,但当你认为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你还是会感觉受到伤害。人性就是这样的:一旦付出必有所要求,至少你希望他维持你心目中的形象。你心目中偶像的美好其实是你自己心理需求的投射,跟偶像本身没有关系。

  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人是神。我们热爱的是自己的想象。偶像也是人,没有义务为我们负责。所以,猛醒吧!粉丝们!停止自己的狂热行为,停止激情掩盖下的偏执。停止以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切伤害和偏见。让我们的热爱止于审美。”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帖子,在百度各大贴吧里几乎都被删掉了,是吧主认为没有意思还是没有意义?经过了杨丽娟事件,没有粉丝愿意就此联系自身来反思一下吗?百分之99%的回应都认为自己和杨丽娟有本质的区别,自己的偶像也和刘德华有本质的区别,以下这些声音算是比较理智的——

  其实杨女的问题就出在了歌迷会见面的时候,既然你是那么热爱刘德华,你就应该在歌迷会玩游戏时主动热情的走出去和刘玩游戏,而不是光坐着等刘德华主动见你。你是谁?这么多歌迷中刘就只会注意你一个?再说这样也会对别的歌迷不公……杨家的问题就出在方法不对。那么刘呢?他也有一定责任,刘的错就在于2006年时知道有歌迷为见你而搞得破产时,就应该安排和她见面,哪怕你再没时间,都应该安排杨女到你那里与你见一面,了却她的心愿。难道刘就真的忙到10分钟空闲都抽不出来?——好棱无聊(刘德华吧)

  刘德华粉丝事件让大家引以为戒,不要过激,我们要商量一下,更有秩序一些,为了春春要努力。——匿名(李宇春吧)

  杨丽娟的事,说实话其实并不应该把焦点放在粉丝追星的疯狂度上,而是心理疾病的及时发现和治疗,因为她那根本不是追星,而是心理有问题,只不过对象是刘德华,所以大家就都把关注点转移了。看过一位朋友的分析,说如果杨丽娟发病的对象不是刘德华而是哈里·波特或东方不败,这件事就简单多了,也好办多了。——枫月四夕(黄晓明吧)

  我看过《鹿鼎记》探班之类的视频,发觉黄晓明无论多忙多累都会抽出很多时间来陪粉丝,哪像刘德华粉丝那样,六去北京三去香港都见不了偶像的面。如果她去一次就见到了刘德华的话,可能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刘德华的粉丝十几岁二十来岁的占很大一部分,几乎都是比他年龄要小很多的,这就更造成他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黑风野火(黄晓明吧)

  至少现在没有杨丽娟那样的粉丝。至少韩寒(blog)不希望,如果有,只不过是一个会使心软的韩寒伤心的人,毕竟是一条生命。——尽在偶心中(韩寒吧)

  追星现象不会停止和消失,星的光芒越亮,照耀的地方就越广,追的人就越多,终归有出现极端现象的可能存在。那么龙迷中出现极端现象的可能有没有呢?我觉得只要老柳的星光越来越亮,就有这种可能性存在。所以杨的这个事件中,我们没必要去多思考杨该受什么指责,而是应从这件事中悟出些别的道理来。——金秋朔风起(柳云龙吧)

  我也觉得她不是真正的粉丝,而是个在精神上有问题的人,我十年前就喜欢H·O·T,喜欢现在的SJ,但是我一直在做一个歌迷应该做的正常的事情:支持正版音像,买了张佑赫在中国发行的中文专辑等。如果像杨那样,我有几条命也回不来了,因为他们都在韩国。——水滴Q(李俊基吧)

  中国人到底有没有病?

  杨丽娟的悲剧从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中国民众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心理问题,中国人到底有没有心理病?有了心理疾病到底愿意不愿意承认?愿意不愿意接受治疗?从专家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有问题。

  心理问题不只是头脑有病

  黄景新:近几年,心理学这门学科受到了普通民众的极大关注。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显著增强的工作压力对人们的心身承受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出现适应不了的现象。但总的来说,大部分人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依然处在“头脑有毛病”的水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任何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发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条件、个人经历和自身遗传背景都有密切的关系,绝非“头脑”二字可以涵盖的。个人的心理问题,其实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心理学家弗洛姆说:依据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必然性,我们成为我们不得不成为的那种人。因此,提高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人有精神 所以精神一定会得病

  周孝正:这是个个案,个案就得找临床医生,治她的精神和心理疾病,因为她是个病人,她们家都是病人。美国一年当中有一半以上人看过心理医生,但中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认为一个人心理和精神有病就是骂人。其实人吃五谷杂粮,得感冒、发烧、腹泻无所谓,但人有精神,所以在精神上一定会得病。通过这事一定要扭转国人的偏见,人有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时就得看病,而且给人看精神方面疾病的医生,隔一段时间也得让别的医生给他看病,为什么?因为传染,人家心理咨询,他被传染了。本报记者 白郁虹 吕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